合作教学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24736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教学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合作教学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合作教学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作教学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教学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作教学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合作教学论 ”是一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教学理论,其基本教学模式包括:合作设计目标呈现 集体讲授小组活动等,我们通过对学生合理分组和对组长的选拔,在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法完成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关键词 合作教学 ;小组活动 ;教学法 “合作教学论”又称“合作教育学” 、 “合作学习”,它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和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2、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它的基本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课堂)讲授小组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我们在近两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将合作教学论这一全新理念和崭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入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小组活动等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1对学生合理分组和组长的选拔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成绩、性别、性格、能力倾向、特长等的差异,把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组内各成员之间具有内在的互补性.每组大约 5 至 7 人,

3、按学习成绩优劣合理搭配,并且让每组之间集体成绩大致相当,有可比性.同时,选拔数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而又愿为同学服务的人担任组长.教师对组长进行数学能力和管理方法的双重辅导,训练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和为同学服务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单独提问、演板等方式展示组长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威信,使他们在同学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的小老师,老师的好助手.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自然的,没有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权威地位”,因而组长在班级教学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容易把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意图以各种方式传达到每个学生身上,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

4、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培养组长的同时也达到培养优生和培训班干部的目的.与这种分组合作教学紧密相关的是,我们在学习成绩的评价中,不仅注重个人成绩的提高,更加注重各小组集体成绩的提高,使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态式,形成组内成员互帮、互学、互相合作,组间成员互相竞争的新格局,把学生单纯为自己学习的出发点上升到为小组荣誉而学习的集体主义思想高度,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成果评价的终极目标和尺度,从而也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目标观。2合作教学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1 在新授课中的应用教师讲完新知识后,是学生做练习和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的时间,而组长由于担负着检查和辅导组员的任务,因而做

5、练习要求快速而准确,久而久之,促使组长养成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以便胜任“小老师”的角色.在组长辅导组员的过程中,组员也可以离开座位向其他同学请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走上课堂,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与交流,自觉地去解决疑难问题,共同提高解题能力.由于组长的示范作用,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互比蔚然成风.与此同时,在传统课堂中单一的知识信息传递变为包含情感信息、行为信息等多元互动交流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气氛也更为生动活泼.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下,教师自然而然地从“主演”转化为“导演”,将“演员”的主体地位还原给学生,使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必须承担的很多工作都可以交由学生当堂完成.其结果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

6、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搜集相关资料,研究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方案,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教师就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2.2 复习课中的应用在复习课中,我们经常给学生一些较典型的综合题,由各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然后评比出解题方法好、速度快的组作为优胜组.例如:梯形 ABCD 中,ABCD,ADAB,AB=3,CD=2,AD=7. 试问在 AD 上是否存在点 P,使得以A、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CDP 相似.若存在,这样的点有哪几个? 经过各小组同学与同学之间激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学得出 AD 上这样的点有两个,可是有一个小组却认为这样

7、的点应该有五个,即在 AD 上有两个,AD 的延长线上有两个,DA的延长线上有一个.这时其他组的同学立即反驳:题目只说了 “AD”,因此不应考虑 AD 延长线,最后大家争论的焦点是“AD”是指线段还是直线呢?我看到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于是我作总结性发言:大家讨论很好 ,此题若在“AD ”前添加“直线”或“线段”才是一道严密的几何题.然后我在“AD”前添加“直线”,要求全班同学完成,各小组互相比赛,取胜的标准是组员人人会做并且首先完成的小组为优胜组.这时可以看到基础好的同学在快速地思考、完成练习,基础差的同学也紧皱眉头,积极思考.当组长完成练习以后,便积极地去辅导自己的组员,而先做完练习的同学为自

8、己的小组能取胜,也去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教师此时也深入到学生中,听一听,及时纠正同学讲解中的错误,并将各自的解题思路在课堂上交流,用来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最后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全班同学爆以掌声.通过这种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养成了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明白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自己的解题技巧和创新能力。3合作教学在课后的延续在课后,生物的合作教学仍在延续.由于组与组之间的互比互学,因而同学与同学之间、组长与组长之间时刻都处在竞争当中.一次课后,我布置的作业里有一道较难的题目,尽管同学之间讨论了很久也没有

9、得出结果.于是几个组长来到办公室请我提示做法,一个组长说:我思考了三个小时,这最后一步还是不知如何得出来,我们小组的同学都等着我回去讲.而我只对此题给了一点提示他就豁然开朗。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仅给学生讲授了知识,还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养成性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智商”.同时,更可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这一趋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培养其“情商”,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而合作教学这一理念和模式则能够恰如其分地产生这种功效.随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转轨.新的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

10、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他们的心理素质.而数学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内容、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新时代为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这种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又需要学生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日常交往、情感的协调接触中锻练.这些素质和能力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是不能培养出来的.在新的教材教法中也提出,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应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4.传统教学与

11、合作教学法的比较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学习来讲,他们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控制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可能强迫任何学生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试图强迫学生学习总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自然地带有浓厚的情谊色彩。学生合作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

12、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传统教学与合作教学法的理论分析:第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更加注意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了,教师成了“导演” ,而学生成了真正的“演员” 。另外,如何对待优、差生问题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即:通过小组活动,使优、差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息息相关,沉浮与共” 。由此,优、差生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可以说是各得其所、共同提高。合作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还有许多优点,让我体会最深得是,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由传统的“学会” ,变为“会学”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教学法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整节课当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特别是复习课,若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枯燥无味,有“烫剩饭”的感觉,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合作教学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了积极性,不仅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真正能够融会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