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课件(4)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案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0166601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法课件(4)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方法课件(4)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方法课件(4)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方法课件(4)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方法课件(4)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法课件(4)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法课件(4)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案例(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关于实证分析与规范 分析1一个实证分析的案例林 卿.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实 证分析与理论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 1999(3) 知识点分析 方法分析 观点分析2知识点分析文章结构 知识点3文章结构 林 卿.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 实证分析与理论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 1999(3) 引言 一、对政策出台背景的理解 二、农民对土地延长承包期政策的反应 及原因分析 三、承包权准所有权?4知识点 2.2.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 策运行的地区差异假说之 一 3.6.承包权准所有权?( 假说之二)5方法分析实证方法 分析要素 逻辑关系 6分析要素 定义 假设 假说 预测 7定义 土

2、地承包政策 地区划分 产权与地租等8假设一、对政策出台 背景的理解(分 析基础理论 假设)9假说2.2.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 系政策运行的地区差异 假说之一 3.6.承包权准所有权 ?(假说之二)10预测建立在假说之一基础上的预测 2.5.1.预测之一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 策可能产生过高交易费用 2.5.2.预测之二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 策可能危及农村稳定 2.5.3.预测之三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 策不能满足“均田”需求 2.5.4.预测之四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 策并非最小的农地制度变迁路径 2.5.5.预测之五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 策会产生制度变迁11建立在假说之二基础上的预测3.7

3、.预测均分的承包权 的所有权性质不断强化与完 善,最终演化为终极所有权12逻辑关系引言延长30年不变、整顿两田制 1.对政策出台背景的理解(分析基础理论假设)3.承包权准所有权?(一个假说) 2.农民对土地延长承包期政策的反应及原因分析 131.对政策出台背景的理解(分析基础理论假设)1.对政策出台背景的理解(分析基础理论假设) 1.1 稳定家庭 承包经营 制度的依据 土地是中国 农民的生活 来源和 社会保障 1.3. 政策目标 稳定土地 承包关系、 保护 农民权益 1.2. 现行农地 制度的 缺陷及 其克服 “两田制” 141.2.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克服“两田制 ” 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及

4、其克服“两田制”1.2.1. “两田制” 的依据 降低 交易 费用 1.2.2.整顿“两田制” 的依据之一 “两田制” 侵犯农民权利 整顿 “两田制” 的依据 1.2.3. .整顿“两田制” 的依据之二 “两田制” 影响农村社会 和制度稳定 152.农民对土地延长承包期政策的反应及原因分析 2.1.政策目标与政策对象行为模式 的背离 2.2.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策运 行的地区差异一个假说 2.3.贫困地区的农民对土地延长承 包期政策的反应不自觉地反对 2.4.结论 2.5.预测 162.3.贫困地区的农民对土地延长承包期政策的 反应不自觉地反对 2.3.1.依据之一人均资源禀赋 与经济发展水

5、平是影响农地承包期 的重要因素 2.3.2.依据之二贫困地区不断 调整土地具有合理性 2.3.3.依据之三贫困地区需要 按人口变动进行地权调整 172.3.3.依据之三贫困地区需要按人口变动 进行地权调整 2.3.3.1.按人口变动进行地权调整的依据之 一整体福利不能增加 2.3.3.2.按人口变动进行地权调整的依据之 二过程公平 2.3.3.3. .按人口变动进行地权调整的依据 之三资源约束 2.3.3.4.按人口变动进行地权调整的依据之 四满足温饱 182.4.结论2.4.1.结论之一不同资源 禀赋与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密切相关2.4.2.结论之二地区差异 与制度绩效密切相关 192.5

6、.预测 2.5.1.预测之一长期稳定土地承包 关系政策可能产生过高交易费用 2.5.2.预测之二长期稳定土地承包 关系政策可能危及农村稳定 2.5.3.预测之三长期稳定土地承包 关系政策不能满足“均田”需求 2.5.4.预测之四长期稳定土地承包 关系政策并非最小的农地制度变迁路径 2.5.5.预测之五长期稳定土地承包 关系政策会产生制度变迁 203.承包权准所有权?(一个假说) 3.1.均分的承包权 3.2.现行农地产权结构的演变 3.3.承包者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依据所有权 3.4.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与行使 3.5.较长的承包期所有权性质的强化与凸现 3.6.由此可结论为:承包权准所有权

7、(一个假 说) 3.7.预测均分的承包权的所有权性质不断强化 与完善,最终演化为终极所有权 213.2.现行农地产权结构的演变3.2.1.承包经营权结构 的丰富 3.2.2.承包经营权 个人所有权223.3.承包者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依据所有权3.3.1.政策依据 3.3.2.理论依据 地租233.3.2.理论依据地租 3.3.2.1.有偿转让价格地租+投资补 偿 3.3.2.2.有偿转让所有权在经济上 的实现 3.3.2.3.有偿转让=出租 3.3.2.4.低偿承包=分割集体土地所有权 243.4.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与 行使 3.4.1.自主行使 权利 3.4.2.土地使用 权流转的基

8、础253.5.较长的承包期所有权性质的强化与凸 现3.5.1.所有权性质的强化与凸现 处置权 3.5.2.所有权性质的强化与凸现 租金收益 3.5.3.所有权性质的强化与凸现 转让形式多样化 2627观点分析承包权准所有权?(一个 假说)28引言延长30年不变、整顿两田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从1993年起,先后发出四个文件, 反复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近期中央再次发出通知,明确指出:农村土地承包期 都要无条件地延长30年不变,两田制不要再搞了, 已经搞了的要认真整顿,机动地原则上不留等。 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稳定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 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地制度创新提供了制度

9、保证。 那么,为什么中央要反复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土地 承包关系呢?农民对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这一政策 的反应及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些探 讨和思考。 29一、对政策出台背景的理解(分析基础 理论假设) 1.1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依据土地是 中国农民的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 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稳定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 系,最根本的原因是,这种制度安排至今依然与我 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仍然具有激励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功能。由我国 的国情所决定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还 将是广大中国农民的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 因此,稳定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家庭承包经营 制度

10、,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调动农民用地 养地积极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01.2.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克 服“两田制”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非农产业较发达地区,现 行农地制度形成的地块细碎,土地使用权不稳 定,缺乏流转机制与补偿机制等弊端制约着农 业产出率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已十分凸现。 因而,进行制度创新,形成适度规模,已成为该 地区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迫切需要。“两田制” 就是其中的一种创新形式。311.2.1.“两田制”的依据降低 交易费用 “两田制”的制度创新具有有利于土地规模 经营的形成,阻止土地抛荒,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土地资源效率的制度绩效。 同时,这一制度还具有显著的下述功能:能

11、降 低农村干群之间为完成农产品定购任务与其 它税费收取任务而形成的摩擦成本,以及政府 与农民对话的成本。 正是这后项功能,由于其更符合农村基层干部 与地方政府的需求,使这一制度在全国得到较 广泛的学习。 321.2.2.整顿“两田制”的依据之一 “两田制”侵犯农民权利 但是,在这一制度运行中却出现走样问题,表现在:许 多地方在推行“两田制”中没有尊重农民的意愿,使 “两田制”成为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和强行推行规模 经营的一种手段。 有些地方基层干部借助行政力量,任意减少“口粮田 ”,随意提高“责任田”的承包费;有的甚至将承包 地全部收回,进行高价标包,甚至出现“权力包”,给 少数干部“以田谋私”和

12、个别资金较多的农户做农 地的“标包生意”开了方便之门。 这些做法严重地侵犯了农民的权利,农民对此十分不 满。331.2.3. .整顿“两田制” 的依据 之二“两田制”影响农村社会 和制度稳定 这种免费搭车的投机行为已严重地影响到 农业的稳定与农村的安定。 此外,有些地方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中,随意 缩短土地承包期,借机收回部分承包地,重 新高价发包,加重农民负担,也引起了农民 的不满和不安。341.3.政策目标稳定土地承 包关系、保护农民权益 因此,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已成为保护农 民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关键与前提。 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政策的出 台,从某

13、种程度上说,是针对上述侵权行为而 提出的。 政策的愿望在于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权益 ,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村经济。35二、农民对土地延长承包期政策的反应及原因 分析 2.1.政策目标与政策对象行为模式的背离 从政策背景直至政策目标的逻辑思维出发,我们理应 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农业生产力越落后,土地越是农 民生存之依赖的地方,农民会越欢迎有较长期稳定使 用权的农地政策(制度),然而调查的结果却与我们最 初的设想完全相悖。 在人均资源禀赋少,而土地又是农民生活唯一来源的 地方,农民对这一政策非但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热情, 反而还使这一政策的推行较之非农产业相对发达的 地区,需要更高的交易成本(政策的宣

14、传,解释与执行 成本)。 362.2.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策运行的地区差 异一个假说 原因是这一政策阻碍了他们按人口公平 拥有土地使用权这一生存基本要求的满 足。 因此,他们对这一政策的落实往往是抱 着“先这么执行,以后再说”的暂时态 度。 而在非农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一政 策对调动农民用地养地积极性,对合理 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发展的绩效却 比较显著。372.3.贫困地区的农民对土地延长承包期政 策的反应不自觉地反对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这一政策,在人们的生存 与发展更需要依赖于土地、更需要有可持续 利用的土地资源的地方却难以推行? 据我们对福建农村的调查表明,在越是贫困, 农民越是以土

15、地为生存依赖的地方,土地的调 整就越频繁;越是人地矛盾尖锐同时又非农产 业不发达的地方,土地的调整就越频繁。382.3.1.依据之一人均资源禀赋与经济 发展水平是影响农地承包期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均资源禀赋与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地承包期的重要 因素。 事实上,在人均资源禀赋少,人地矛盾尖 锐的地方,不断按人口变动而平均地权是 农民的一种自发要求,它由于得到了农民 一致同意而获得一种类似制度均衡的收 益。换句话说,平均地权的调整由于获得 农民一致同意而使交易费用大大降低。 392.3.2.依据之二贫困地区不断调整土 地具有合理性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特定的生产力时期 与特定的资源禀赋条件下,按人口变动不 断调整土地就像“均田制”一样具有它 自身的合理性。 制度本身就是生产力的产物,它随生产力 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在既定的生产力水 平与资源状况仅能满足人们温饱需求时, 公平占有土地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它能使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 402.3.3.依据之三贫困地区需要按人口 变动进行地权调整 因此,公平原则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占据了 主导地位,效率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