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112524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年防震减灾局工作总结中共 XX 市委:XX 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四川省地震局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 XX 年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荣获全国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二等奖。现就我局 XX 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地震监测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今年是全市恢复重建工作最后一年,在时间紧、任务重和面临各项困难前提下,防震

2、减灾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很大进展。XX 市地震监测台网项目开工建设。8 月 30 日 XX 市地震监测台网项目-监测隧洞在 XX 八角镇开工,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市金河地震台监测用房项目待八角政府搬扦后实施修建。顺利完成了建立 XX 市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配合省地震局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绵竹土门镇川39井改造项目,于 9 月 3 日完工并通过验收;市局白马、八角强震台完成已完成灾后的升级和改造,目前恢复正常运行。全市地震监测用房七个项目,各县市项目相继完成和进入招标程序。二、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不断提升地震监测水平完成了市地震台网规划布局。为了提升我市地震监测能力,经过与省局专家在全市境内的踏勘

3、选址,历经一年多时间,通过科学论证对每个所选台站提出了选址意见和勘选报告,完成了市地震台网规划布局。注重数据收集处理。“5.12”汶川 8.0 级特大地震后,我市大部份地震台站仪器被震毁,目前只有测震、地下水、地倾斜等监测仪器的数据资料,结合本地和借助周边地震台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资料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其中重大异常及时进行现场调查落实,并及时报告。强化震情跟踪和宏观异常落实。为了加强对震情跟踪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短临跟踪工作,印发了 XX 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成立了震情跟踪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震情跟踪的工作职责,做好短临跟踪各项工作。XX 年 1-9 月,共收各类宏观

4、异常 32 次,其中重大异常15 次,针对每次宏观异常,市防震减灾局汇同各县防震减灾局及时到现场进行了调查落实和分析研究,并将情况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和省地震局业务主管部门。坚持震情会商和分析预报工作。坚持日常周、月震情会商制度。全年共召开周、月、半年、年度、临时会商会共 71 次,针对本地有感地震和全球范围强震的发生,我局都有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紧急会商和加密会商,特别是对后继余震趋势认真分析研究,提出震后趋势判定意见,及时编写震情通报,向市委、市政府报告,起到了较好的参谋作用。抓地震宏观观测员制度建设和培训。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地震宏观观测员队伍建设,今年各县防震减灾局已完善了地震宏观观测员管理

5、办法,做到了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的方法,并对本辖区内地震宏观观测员进行培训;并在中江、广汉新增 8 个地震宏观观测点,现已完成选点工作。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市防震减灾局会同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检查了我市 XX 县白马地震台;绵竹市遵道地震台、土门 39 井;XX 市八角强震台、双盛K2 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重新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并对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三、强化震害防御工作,抗震设防管理实现程序化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纳入行政审批。一是抗震设防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今年市政府六届六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XX 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将建设工程抗震设

6、防要求的监督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7 月 19 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进驻市政务中心,正式成立启用行政审批科,并进驻人员;二是与发改、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对重大工程及一般民用工程的监管进行衔接,保证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顺利实施。在建设项目立项、图纸审查中严格把关,全市 15 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开展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抗震设防。全年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案件。积极推进创建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工作。与市教育、市科协、市民政局、市应急办联合对全市各县申报的示范学校和示范社区进行了检查认定和验收,目前新建市级示范学校 7 所,示范社区 4

7、 个。认真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和执法检查。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防震减灾执法培训,并对全市部分学校、医院恢复重建项目的抗震设防进行了重点执法检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深入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开展,利用重大地震纪念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时机在主要大型广场、主要路段集中宣传教育。一是联合邮政局发行了首批纪念国家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幸运卡;二是 5 月 8 日在扬嘉镇举办纪念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送防震减灾法律及科普知识下乡活动,三是加强与电视、电台、报刊和网络等主流媒体的联系,编写防震减灾法主要法律条款内容释义刊登 XX 日

8、报,XX 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多次播出防震减灾专题节目,新华网 XX 分频道上有防震减灾日宣传专题网页,做到了电视上有节目、广播中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网络上有内容;四是组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讲组到各县进行宣讲。五是3 月 15 日上午,到孝泉镇参加 XX 市第十五届“科技之春”科普月活动启动仪式。送去了 6 大类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书籍和资料,同时设置了地震专家咨询台,现场为民众解惑答疑。活动中共发放宣传资料达 6000 余份,接待咨询民众200 余人次。四、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得到加强政府重视,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为开展地震应急演练,逐步推进应急能力和应急队伍建设。按照防震减灾领导

9、小组会议精神制定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部分县市中小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全市中小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已完成 90,预计年底前将全面完成预案制定工作。为加强全市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建设,近日,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公共场所做好地震应急预案建设意见的通知。加强地震应急培训,努力提高民众应急救援能力。在我局指导下,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市第五中学,旌阳区城北街道办淮河社区、中江、XX 等地分别开展了防震减灾应急演练。通过演练,使学生和居民群众熟悉了震后社区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学校、社区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的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

10、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了群众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圆满完成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任务。今年 3 月 16 日至19 日 XX 市政府与德国联邦政府技术减灾署、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联合举办联合国城市搜索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来自地震、应急、公安、消防、学校、医院等单位 31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的地震应急专家为学员进行授课。此次培训是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施的试点项目。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市各级应急响应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受到了我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应急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11、。由我局负责实施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立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于今年 5 月 10 日举行了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授旗仪式暨应急救援演练,标志着我市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正式成立,标志我市灾后重建项目“XX 市志愿者应急救援队“项目正式启动,这支 200 人的志愿队的实战演练得到了省减灾委、省民政厅、省地震局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目前各县在社区相应组建了 8 支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全市防震减灾系统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企业共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98 次,为全面推进我市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五、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谋划防震减灾发展打好基础我局把

12、编制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作为今年重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规划编写组,并召开全市编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 XX 县先行试点基础上,组织各县市防震减灾局负责人赴西藏、山东济南局考察,目前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形成XX 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现已提出交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同时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区防震减灾发展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六、注重自身建设,机关工作得到加强。分别组织开展了党组中心组、党支部、机关各种理论学习。积极响应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并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长效机制。认真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制订了帮扶方案,并选派年青干部下村挂职锻炼。关注地震灾区,组织职工为玉树地震灾区共捐款 2500元,为清平泥石流灾区捐款 XX 元。二 一 年十月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