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070148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月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月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月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月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考分析(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8A(阖户:关门。) 19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 。介词,因为。介词,把。 20B(“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 ,安居乐业”错。过善人的家乡只是他们 暂时的避难所,他们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 乡,播麦种,等麦子成熟了,就把一家老 小接回去了。) 21(1)诸位因饥饿而要求得一点食物,(我们) 应当商议用来解决你们吃饭的办法,请允许我同 诸位父老商议一下。(所以:用来、的办法 ,1分;食:给吃,1分;全句整体翻译1分。) (2)过老先生积极主动地凭借一己之力肩负起这 一重任,消除突然而来的变故的智慧和体恤苦难 之人的仁心同时具有,最终也没有损害到自己的 家业。(弭:消除,1分;恤:体恤,

2、1分;究: 最终,终究,1分。) 嘉庆十九年,淮南一带州县发生旱灾。含山滨江 一带,有铜城闸镇这个地方,连年有好的收成, 邻县饥民扶老携幼来乞讨求食的有几千人。乡里 百姓非常惊惧,全都关上门,停止营业,从门缝 里面看那些饥民。饥民们没有办法找到吃的东西 ,更加焦躁不安了。处士过实圃先生担心有意外 的变故,赶忙出来安慰他们说:“诸位因饥饿而 要求得一点食物,(我们)应当商议用来解决你 们吃饭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 ”第二天,把乡里那些好行善事的人集中起来, (要求)有钱的拿出钱来,没钱的出点力气,自 己率先捐出了大量财物,用心谋划张罗,在空地 方铺上草席好让他们住下来; 对年老体弱

3、的人及妇女儿童都能按人口数分发粮 食;然后雇佣那些年轻力壮的到各地的农户家里 ,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冷了有短袄穿,病了有 药提供,死了还有棺木,对怀孕将要生育的妇女 就优厚地周济她们;提供给他们空旷的土地,让 他们自种菜蔬;并准备了一些装水的器具,防备 火灾的发生。当年冬天,灾民的家乡下了雨。把 受雇佣的丁壮劳力的应得报酬给了他们,让他们 回去播下麦种,麦子成熟后,就各自带着自己的 妻子儿女回去了,欢声笑语响彻街巷。还喊着“善 人!善人!”从这以后,各地到这里来的人,都知 道有一个过善人。 和我同年参加科举考试的好友姓过名竹潭,淳孝 廉洁,是过善人的孙子。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 拿书一册,请我写

4、下过善人的事迹;并且讲述过 善人的训导说“我们家仅有万金家产,因为救济 灾民损耗了一半。第二年,获得大丰收,出售谷 物又获得五倍的利润,于是又恢复了最初的家产 规模。人们为何害怕损耗自己利益而不去作善事 呢?”我认为这只是过老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 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 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 来求得仁义;即使勉强去做了善事,但回报并不 是可以一定得到,那么就将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 了吗?他那时只是把救活饥民当成自己心里唯一 的想法,即使耗尽他的家产又会顾虑什么呢! 这样,施行仁德没有不周全的,享受到恩泽的人 也就很多;最终受到上天的保佑,他的家产也可 恢

5、复,而他的后代也一定昌盛,回报那施行恩德 的人的道理就是这样啊。啊!当那些饥民焦躁不 安地索要食物之时,人们都把回避当作明智之举 ,一个接一个关门拒绝,那么他们(饥民)没有 别的办法,势必抢夺,一乡之人都将遭受这个祸 患,过家也无独自保全的道理了。过老先生积极 主动地凭借一己之力肩负起这一重任,消除突然 而来的变故的智慧和体恤苦难之人的仁心同时具 有,最终也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家业。 由此可知,事先存有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 ,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失;摒弃计较得失的 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明白这 个道理,即使是做天下事也是可以的。 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还有很多 可以记述的其他事迹,因为不是

6、大义所存 ,所以没有花笔墨去写。 22、(1)(3分)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 。(1分)“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 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1 分)“江城满目秋”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 , “独上”与“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 ) (2)(3分)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 ”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 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 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 飘零的情状,也 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 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萧 萧、惨惨”“惊”“压”任选两处赏析即可,答 对一处得2分,答对两处得3分

7、)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 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 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 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 ”,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 的气氛 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 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 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 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 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 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 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 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 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 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

8、,显出 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 “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 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 绪; “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 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 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 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 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 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 会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 气韵呢?“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 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 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 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 这首诗歌的寥落沉郁,

9、与奋发进取的盛唐 气象迥别。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 积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 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未必只是 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 的曲折反映。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 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 ,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 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 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 “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 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 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10、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 “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 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 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 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 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 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 而黥之,欲隐勿见。

11、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 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 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 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 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 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 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 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 遂以为师。 作文讲评。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

12、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 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 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唔,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把根留住 童安格 多少脸孔 /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 /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多少岁月 /凝聚成这一刻 /期待着旧梦重圆 万涓成水 /终究汇流成河 /像一首澎湃的歌 一年过了一年 /啊一生只为这一天 让血脉再相连 /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 /留住我们的根 钱学森(1911)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

13、界著名 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 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 。 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 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 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 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 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 ,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绝不能让他 离开美国。”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 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 国。 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1

14、958 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 术领导职务。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 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 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 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 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 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 席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早年 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交通大学读书。1934 年暑假,他从交大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 公费留学。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乘坐美 国邮船公司的船只离开祖国。黄浦江浊浪 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 心中默默

15、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 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 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钱学森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 绩一直名列前茅。学工程要到工厂去实践,可当 时美国航空工厂歧视中国人,所以一年后他开始 转向航空工程理论,即应用力学的学习。1936年 10月他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 钱学森是慕名而来的。因为,坐落在洛杉矶市 郊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有一位大名 鼎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是匈牙利人。 本世纪30年代初,航空科学还处于襁褓之中。 冯卡门当时是这一领域的顶尖人物,后来被誉 为“超音速飞行之父”。1970年,月亮上的某一 陨石坑被冠以他的名字。 冯卡门抬头仔细打量着这位仪表庄重、个子不 高的年轻人,他提出几个问题让钱学森回答,钱 学森稍加思索便异常准确地回答了他的所有提问 。冯卡门暗自赞许:这个中国人的思维敏捷而 又富于智慧。他高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1945年 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 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 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 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 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 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 学奠定了基础,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一书。1955年回国前他向冯卡门告别时,冯 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