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0062518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昌黎县疾控中心地病慢病科刘丽梅2013年4月8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 一组潜伏时间长,一旦发 病不能自愈,且很难治愈 的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概述主要类型:1、心脑血管2、肿瘤疾病3、代谢性疾病4、精神疾病5、口腔疾病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之一 慢性病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负担 慢性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慢性病的上升趋势难以遏制 慢性病的研究具有良好的效益中国慢病现患情况 高血压患者2002年1.6亿,目前约2亿; 估计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 心梗患者200万,年新发50万; 脑卒中患者700万,年新发200万; 我国每年癌症发病200万,死

2、亡150万。5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 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 中高血压、糖尿病就诊分别达1.9亿人次与4703.9万人次。2003 年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 种慢性病两周就诊患者中,劳动力人口约占一半。据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 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到2000年,脑血管病、冠心病、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糖尿病以及交通伤害死亡率 均呈上升趋势。 疾病负担不堪重负经济负担生活质量恶化疾病负担间接经济负担 包括因病损失的工作时间、因病而 降低工作能

3、力引起的经济损失,因 病而引起的过早死亡损失的工作时 间;陪护人员、亲友损失的工作时 间。直接经济负担 包括提供服务的费用(医药费、 住院费和预防经费)和接受服务 的费用(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差旅 费、伙食费、营养食品费等生命年的损失经济负担影响慢性病流行的因素 不健康饮食习惯 、吸烟 、社会心理因素 、缺乏体力活动、疾病因素 、遗传因素等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 合理膳食、 适当运动 、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控制体重等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 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2

4、、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 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3、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通过三 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 命,降低病死率。对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少疾病的不良反 应,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等。康复治疗的措施包 括功能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和职业康复等。 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 A.强化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宣传 B. 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 案 C. 开展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干预 D. 对建档的高危人群

5、至少每半年 随访1次 。慢病监测 慢病监测是指长期地收集、核对、分析慢 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 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 慢病监测的原则包括:连续性和动态性、 实际性和理论性、被动性和主动性。 慢病患病监测的程序有:数据收集、结果 反馈、数据管理 、分析解释慢病监测 在患病监测中市级疾控机构的职责是:对原始数 据库进行第三级复核;对下级人员进行培训和技 术指导;负责制定本地监测工作实施计划,确定 本地的监测点;汇总辖区内各县的数据。 监测的对象:1、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性 猝死、2、脑卒中(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梗 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3、慢性阻

6、 塞性肺部疾患)、4、糖尿病、5、高血压等。在 选择慢病患病监测病种时,省级疾控机构可以根 据当地的慢性病流行况,决定需要纳入的常规监 测慢病病种。慢病监测 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具体任务是: A. 完成能够代 表示范区人群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B. 获得体重 指标C. 获得腰围指标D. 获得血糖指标E. 获得血脂 指标 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考核与评价指标是: A. 每 年完成1次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 包括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监测调查。B. 每3 年完成1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调查方案全面、科 学、合理,所得数据可反映当地实际情况C. 撰写监 测报告 D. 出具分析报告E.

7、至少应当涵盖监测背 景、目的、方法、内容、质控与评价、统计方法、 监测结果、主要发现和建议等内容*16 1616慢性病防控策略冠心病 脑卒中数种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部 疾患和肺气肿疾病高危现象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糖体重过重 及肥胖 吸烟 膳食不合理 酗酒 缺乏运动 精神压力与紧张行为危险因素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早期诊断个体化指导和干预规范化管理康复三个人群三个环节六种 手段慢病重点防控 我国慢性病防控1、2、3(1升、2早、3降)目标是 1升:提升居民健康水平;2早:早诊早治;3降:降低发病 率、降低病死率、降低致残率。 我国慢性病防控3、3、3措施是 面向3个人群:一般人群、高

8、风险人群、患病人群; 关注3个环节: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化管理; 运用3种手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 。 我国慢性病重点防控的4种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 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我国慢性病重点防控的4种主要生物危险因素是血压升高、 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肥胖。 我国慢性病重点防控的4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是什么?烟草 使用、不合理膳食、身体活动不足、过量饮酒。慢病示范区的标准 在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设立的慢病自助监测点,必须配 备的器材有身高-体重计、 血压计、 腰围尺、 血糖仪 、 BMI转盘。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应达到90%及 以上

9、。高血压患者登记(管理)率应达到60%及以上。 规范管理率应达到35%及以上。血压控制率应达到30% 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登记率应达到40%及以上。规范管 理率应达到30%及以上。空腹血糖控制率应达到25%及 以上。 每2年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1次体检的单位覆盖 率应达到50% 。 按照中国慢病防控工作规划,到2015年国家级慢性病综 合防控示范区应覆盖全国10%及以上县(市、区),高 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应达到40%。人群血压、 血糖控制率应达到60%。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主题:和谐我生活,健康 中国人; 口号:我行动,我健康, 我快乐。 WHO及中国高血压联盟1999年的高 血

10、压定义:未服用药物情况下,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确诊标准不同日三次测量血 压140/90mmHg。家庭自测血压值超过 .135/85 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一、高血压10月8日高血压日家庭自测血压作用 A. 一般高血压的监测,提高患者治疗的主 动性和依从性 B.白大衣高血压的识别 C.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 D. 评价长时间血压变异 E.辅助降压疗效的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和 预后。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及控制率都处于 低水平。在知晓有高血压的人中,有效控制率只有6.1%, 约323万人。流行特点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危险因素遗传、职

11、业、吸烟、 年龄、食盐、体重、饮 酒、体力活动缺乏、精 神因素。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食物供应不断丰富的 20 年中,人们偏离“ 平衡膳食”的食物消费行为亦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肉类和油脂消费的增加导致膳食脂肪供能比的快速上升,以及谷类食物消费的明 显下降,食盐摄入居高不 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人们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行动并未 随之增加。2000 年全国体质调研和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居民每 周参加 3 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 足三分之一,以 30-49 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血 压测量血压的方法

12、A, 正确姿势 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上臂 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 B. 袖带选择合适 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选择 大规格袖带,儿童使用小规格袖带 C. 袖带放置 气囊应包裹80%的上臂,袖带 下缘在肘弯上2.5cm D. 袖带松紧合适 恰好能插入1手指 E. 听诊器位置 听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勿 将听头压在袖带下面。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 为高血压; 血压65岁老年人血压目标150/90mmHg C. 年轻人,一般糖尿病,一般冠心病,脑卒中后 ,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目标130/80mmHg D. 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 心病,终末期肾脏病,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患

13、 者血压目标140/90mmHg E. 冠心病和高龄患者的舒张压60mmHg时应谨 慎降压高血压治疗的应用方法 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从小剂量始,通常终 生治疗,非药物治疗为基础。 选用一天一次可保持24小时降压作用的药 物。 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 联合用药。 对老年性及重度高血压不宜降压过速或过 低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值7.0mmol/L 。 高危人群见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和超重者;有高血压或 心脑血管病变者;年龄45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曾 有轻度血糖升高者。 控制标准: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血粘度达标;体 重达标。 糖尿病随访管理原则

14、: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采取综合干预管 理措施;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的能力;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 连 续动态管理。 常见慢性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眼病;糖尿 病足。 控制糖尿病的五项措施(五驾马车):糖尿病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调理饮食;适当运动;规范用药;糖尿病监测。 1111月月1414日日- -联合国糖尿病宣传日联合国糖尿病宣传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容 了解目前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了解非药物治疗的知识和意义,掌握糖尿 病饮食、运动治疗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掌握自我监测血糖、血压的技能和初步自 我评估的能力; 了解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和糖化血红 蛋白等指标的意义; 掌握急性并发

15、症的征兆,学会紧急救护的 求助和基本处理。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 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至少1次的随访;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健康评估;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评估与调整; 准确、完整、真实填写随访记录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 慢病管理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老年人、重性精神 病。 管理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 尿病患者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服务内容:(1)、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早期发现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档案 (3)、随访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季度至少随访一 次。随访方式: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或家庭访 视。 (4)体检管理:每年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 较全面的体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 社区慢病管理的考核指标及解释 1、高血压患者管理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 病总人数100。 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辖区人口总数12.2%。 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 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3.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 人数100。 4.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