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50062463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管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经管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经管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经管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经管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管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管类】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v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特征。 v教学重点与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 体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选择过程v1、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v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v形成这样的经济体制主要

2、是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 响: v(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言和设想;v(2)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v(3)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v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 弊病:v(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单一,限制、排斥 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v(2)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 场的作用;v(3)经济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 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v(4)政企不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v(5)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v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对经济建设曾起过积极作 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逐 渐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v邓小平

3、指出:v“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 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 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 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4页)v“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 证明是不成功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237页)v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v(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阶段( 19781984年)。以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的改革为重点,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一 定进展。v(2)改革传统产品经济体制阶段(19841991年 )。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指导下,

4、以城市为中 心的改革全面展开 。v(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年至 今)。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我 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v1、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 展v(1)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v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经济理论否认社会主义经 济是商品经济,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 济。这种认识,主要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 v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社会一旦占有全 部生产资料,商品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消亡 ,社会将有计划

5、地组织生产和经济活动。v列宁也曾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 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消灭商品经济。v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在一定范围 内仍然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主张限 制、排斥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v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如何才能更好地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 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v1979年,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 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 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6页)v1980年,邓小平

6、提出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 合”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7页)v(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v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社 会主义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第 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v邓小平对决定给予了高度评价:写出了 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 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3页)v(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v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资本主 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 、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这样

7、的问题,“计划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 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v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否 定了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 观念,把人们从姓“资”姓“社”的争论中解放出 来,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最顽固的理论 堡垒,最终回答了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 结合的历史命题,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 了方向。v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v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市场经济建设

8、 的全面展开 v“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v“商品经济”是指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 经济形式 。v“市场经济”是指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运 行方式 。v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 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态。 v“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 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v(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v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 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 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v二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v三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 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9、v四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的收人分配制度;v五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v(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v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v一是企业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v二是财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建立“分税 制”;v三是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v四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成绩显著 ;v五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 v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最近 十年的体制创新,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 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性突 破,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v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

10、明确 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 要任务之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特征v1、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一般性)v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 所以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不会因不同国家社会 经济制度上的差异而有不同。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主要有:v(1)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整个社会 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 v(2)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v(3)具有完善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国家政 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 运用各种手段来实行宏观调控。 v(4)具有完善的法制基础。市场

11、经济是法制 经济。v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特殊性)v(1)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v(2)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的原则,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v(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 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 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宏观 调控的目标。v附录:市场经济的分类一、发达的市场经济与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实行或声称在实行市场经济。每个国家所实行的市场经济,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点。从这个 意义上说,100多个不同国家便有100

12、多种不尽相同的市场经济。然而,市场经 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和经济工具,它是属于中性的并有 着基本共同点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最基本的共同性,特别是根据与市场经 济密不可分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而将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市场经济,划分为发达 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市场经济两大类。发达市场经济,是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市场经济。在发达市场经济 中,不仅产品、劳务和各种生产要素都商品化了,而且连产权也商品化了;在发 达市场经济中,不仅出现了各类市场,而且这些市场的发育和成熟程度也极高。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市场经济,就是属于这类发达的市场经 济。一般而言,这些发达的市场经济

13、,此前都有一段相当长的商品经济发展历史 。发展中的市场经济,是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市场经济。许多该商品 化的产品、要素仍未商品化,市场残缺不全和发育程度低下,是这类市场经济的 常见现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及那些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国家,它们 声称所实行的市场经济就是属于这类市场经济。一般来说,这些国家和地区,此 前并没有太长的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或此前所实行的是跟市场经济对立的计划经 济。二、发达市场经济的三种模式(1)自由市场经济。在此一模式的市场经济中,绝大部分的经济资源都由 市场进行配置,由政府配置的资源所占份额很小。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和 地区,虽然也存在国有经济,但比重很

14、小;虽然也有计划,但全局性和连续性的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比较少;虽然也存在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但这种干预大 都是间接干预且以立法作为主要手段。美国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市场经济, 是这种自由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因此,此一模式的市场经济,通常又被称为美 国式的市场经济。(2)社会市场经济。在此一模式的市场经济中,由政府配置资源所占的份 额,较之自由市场经济为多。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的国家,有比重比较大的国有 经济,有比较严密和系统的宏观经济发展指导计划,政府在收入调节方面有着相 当强的功能,大力推行涵盖“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的国家福利政策。欧洲大陆主 要国家(包括瑞典、挪威、芬兰)的市场经济,就

15、是属于这种社会市场经济。由 于是德国首创社会市场经济,因此,此一模式的市场经济,通常又被称为德国式 的市场经济。(3)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在此一模式的市场经济中,政府在配置资源中 所起的作用最大。存在着大量的和长时期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日本的市场 经济是此一模式市场经济的典型。东亚和东南亚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 仿效日本所推行的市场经济,也是属于此一模式的市场经济。因此,此一模式的 市场经济又通常被称为日本式的市场经济。资料来源:李金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2931页。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v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

16、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的确立v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v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 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v(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我国是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建立、坚持和发展公有制,公 有制必须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或主体地位。v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 v(2)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是总体水平低, 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必然要求有多种所有 制经济与之相适应。v(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符合“三个有利于” 标准。v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各方 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v2、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v(1)公有制经济的内涵v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