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053386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261 大小:42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1页
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1页
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1页
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1页
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2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东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主讲人:张卫军1第一部分 东方管理学2第一章 东方管理学思想根源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线,以道家思想和佛教为副线的发展历程。只要提到东方文化或者中国的历史发展,都会和中国儒家学说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认为,儒家学说以规则和说理的方式来传播,道家以一种辩证的思维使人信服,而佛教是以一种哲学的方式进入人们的信仰世界。3一、易经阴阳学说一、易经阴阳学说4一、易经阴阳学说一、易经名字简释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1、金乌,大日,生命;2、变易、变化;3、简易,化简为易;4、日月为易。经的释义,也为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5一、易经阴

2、阳学说综合起来,易经就是指导如何提高生命能量,教导人们为人处世及适应生活的书。它涉及三项内容:修行学、哲学、占卜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理解和应用 。6一、易经阴阳学说二、三大原则: 1.简易:万事万物都是非常简单的,大道至简,像我们的治国方针,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胡书记的“八荣八耻”,更何况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呢,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向简单的一方面考虑,不能想太多,越想越复杂。7一、易经阴阳学说2.变易: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人,事,物,今天晴空万里,说不定明天就倾盆大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成功不要

3、得意忘形,失败也不要垂头丧气。 所以说易经从不讲宿命论,从不宣传迷信思想,人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你的命运也是随时变化的,就看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8一、易经阴阳学说3.不易:万事万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像四时交替,花开花落,地球永远绕太阳转,月球永远绕地球转,宇宙都如此,更何况我们只是宇宙中的飘渺一粟呢,我们人也是有规律的,人是有命运的,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变易讲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这两点毫不矛盾。9一、易经阴阳学说三、四大技术:1.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 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改变了,必会影响

4、与其相关联的所有事物,一件事情改变了,必将影响与其相关的所有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全息网络中。10一、易经阴阳学说2.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既: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我们人也分为五种人,相生规律是:水木火土金水,相克规律是:金木土水火金,从此可以看出只有相对最强与最弱,没有绝对最强与最弱。 11一、易经阴阳学说3.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慈善家也有见不得人的一方面,十恶不赦的罪人也是有良心的,阳久必阴,阴久必阳,阴阳是互相转化的 ,一个人的成就到达最高峰

5、时必将走向衰弱,一个人失败到极点时,也是成功开始的时候,万事不能做的太绝,太绝对了容易出问题,要穷寇莫追,要网开一面。12一、易经阴阳学说4.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 ,做事情不可冒进,也不可畏缩不前,不仅要逢时,还要逢位。 杰克韦尔奇是世界管理大师,让他来管理中国的企业,他也许或成为一个大笨蛋,因为空间变了,你在这个工作岗位不顺心,你可以换一个工作岗位,因为空间变了,人也会变化的,今年你非常倒霉,喝凉水都塞牙,说不定明年你就大展宏图。13二、道家学派老子 庄子14二、道家学派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汉族,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

6、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老子生 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 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 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 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 德经,最后不知所终。 15二、道家学派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老子的思想主张

7、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6二、道家学派老子哲学 1、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最完美的管理境界,应该象天地生成万物一样自然。天地阴阳,四时代谢,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一点人力强加的因素,而草木、禽兽、人类以至万物都在这自然而然的环境中生成发展,各得其所。 17二、道家学派2、价值观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万物由有所衍生,而有从无所衍生,天下万物

8、均起於有而终於无。老子言德,认为德乃道之体现,而18二、道家学派德应服从於道,故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家强调人应当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养,避免犯过 。老子言道,尝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 ,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于天地万物之先,独立长存于万物之外, 不断循环运行,遍及天地万物,绝不止息。19二、道家学派守柔老子言守柔,尝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道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因为道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故言:弱者道之用。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过於水,

9、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强调以柔制刚,目的在教人谦卑逊让,以退为进。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意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老子强调守柔,皆因认为除了道之外,世间万物总有没落的一日。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20二、道家学派居后不争老子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之心,尝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只有仁慈、俭朴、谦让不争的人,方能具备道德勇气,进而博施於人,受人尊敬拥护而成大器。老子尝谓只要人能舍弃争先争胜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

10、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21二、道家学派寡欲老子谓人应寡欲,故谓:罪莫大於可欲,祸其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沉醉於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故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22二、道家学派善为下“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

11、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23二、道家学派老子着力提倡的是水的模式,他对水有着相当高的评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不争,故无尤。”这句话的意义是:最为理想的生活应该像水一样,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而甘处于别人所感到厌恶的地方,做人应和水一样,处处谦让别人,博施而不图报答,说话以诚信人,处事有条不紊,而行动时却又能很好地把握时机。24二、道家学派上善若水,水是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的: 水具有柔软性,自己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能适应一切的环境,能 够视对方的强弱来对自身作

12、适当的调整。 水总是向低处流动的,象征着一种谦虚的精神,同时这种向低处流 动,总是在不断地集聚着力量,最终汇百川向大海。 水总是柔弱的,但这只是外表,即使平静无澜的水流下也潜伏着巨 大的能量。 水所形成的大海,是如此的博大,具有巨大的能量。是因为它的位 置总是比其他的低,能容纳人类的污泥浊水,却向人类贡献出无 穷的宝藏。 但是大海孕育着巨大的能量,可以用它汹涌澎湃的波涛摧毁阻碍它 的一切阻拦。 水,用现代的科学表明,水分子是很难分开的,在任何地方都能保 持着它的基本的化学形式。这就是水无论怎样适应环境,但是它 始终保持着它的本色,出污泥而不染。保持着它的纯洁性。因此人应该像水一样地活着。25二

13、、道家学派“无为而治”既然是一种理想的管理境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呢?也就是说,“无为”究竟有哪些具体要求和具体原则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子又提出以下两个原则:一、老子看来,要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遵照“道”的本性去做,要做到遵循规律,顺应自然。26二、道家学派二、道家“无为而治”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精简政令,清静少事,以不扰动百姓、与民休息为原则。道家认为,真正高级的管理水平,应该是“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即政令非常简约而且非常易操作,政事不多举行然而效果却很理想,这样才能够达到“上无为而下有为”的境界。 27三、儒家学派孔子 孟子28三、儒家学派孔子

14、,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29三、儒家学派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30三、儒家学派一、儒家的管理

15、思想及其发展中国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是最幸运的。集大成者当首推孔子。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在春秋战国那个极度动荡的年代,他心怀救国救民的理想,四处奔走推广和讲解他的理论,尽管受到了巨大的挫折,但仍然坚持不懈,在他和他的弟子的共同努力下,终使儒家的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31三、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由孔子开创并提出了主体的思想构架,再经较晚的孟子和荀子的进一步补充,最终正式形成了一门学科儒学。儒家的学说一开始并不是正统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儒家学说进行了限制,发生过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对儒家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但是到了汉武帝时代,出了一个董仲舒,他在少年时研究春秋很有心得,于是痛下三年的功夫,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并提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儒学新观点。32三、儒家学派由于儒家学说本身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我们只能对其中一些主要的管理思想进行一些分析。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对这3个方面儒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33三、儒家学派二、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