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0041829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期火灾的扑救与处理 气体火灾 粉尘火灾火灾发展变化规律是指燃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决定燃烧 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方向。 从消防角度出发,把火灾发展的规律分成以下五个阶段:(1)初起; (2)发展;(3)猛 烈;(4)下降;(5)熄灭。也有人把火灾发展变化分为时刻阶段:初起 期、发展期、最盛期和熄灭期四阶段。 n一、灭火的基本方法n二、常见的物质燃烧或者爆炸的应对之策一、灭火的基本方法人类通过长期的灭火实践发现了燃烧的三要 素条件:有能够燃烧的物质;有能够帮助燃烧的 物质;有能够着火的温度。当其中的一个条件被 去掉时,火就熄灭了。一切灭火方法的原理是阻止燃烧的条件。如:

2、将灭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或者将灭火 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 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等等。1.冷却灭火法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于 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 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 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救援人员正在喷水灭火 喷射二氧化碳灭火喷射二氧化碳灭火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物质,防止达到燃点而起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设备等,以防止它们受热结构变形,扩大灾害损失。用水冷却高温的油库油罐用水冷却高

3、温的油库油罐2.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这种方法适用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具体方法有: a搬走火源附近可燃、易爆和助燃物;a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减少和阻止 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a排除生产设备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液体;a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a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 势蔓延的空间地带。a采用泥土、黄沙筑堤等方法,阻止流淌的可燃 液体流向燃烧点。3.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这种灭火

4、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的房间、地下室、船舱内的火灾。常用干粉、泡沫、雾状水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具体方法是:a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 物质覆盖燃烧物;a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a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 生火灾的容器、设备;a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 a把不燃的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 、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 。采取窒息灭火方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烧的部位较小、易堵塞封闭,在燃烧区域内没有 氧化剂时,才采用这种方法。用水淹没(灌注)方法灭火时,须考虑火场物质被 水浸泡后能否产生不良后果。窒息方法灭火后,须在确认火已

5、熄灭时,方可打 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打开封闭房间或生 产装置设备孔洞,使新鲜空气流入,造成复燃或 爆炸。取惰性气体灭火时,一定要将大量的惰性气体充 人燃烧区,以迅速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窒息灭 火。4.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物周围的氧气耗尽,而使燃烧反应停止的一种灭火方法。 近年发展起来的干粉灭火剂,是属抑制 法灭火剂,而且其灭火效果较好,已被广 泛地生产和使用。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紧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喷射在燃烧区域内,使灭火剂参与 阻断燃烧的化学反应,否则将起不到抑制 燃烧反应的作

6、用。同时,还要采用冷却降 温的方法,防止复燃。二、常见的物质燃烧或者爆炸的应对之策(一)燃气(煤气和天然气)爆炸的应对 煤气(或天然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煤气(或天然气)的爆炸极限。4 煤气 煤气因来源不同,有不同的名称:1、煤干馏而得的气体叫焦炉煤气;2、煤在不完全条件下燃烧可得到发生炉煤气;3、若高温的炭与水蒸气作用,能得到水煤气;煤气因其成份中含有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有较大的易燃易爆和中毒危险。例如发生炉煤气的自燃点为530,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074,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073.6。煤气燃烧时火苗大,温度高,极易扩散蔓延。煤气主要危险性是爆炸,其后果

7、可能引起火灾,造成损失。导致燃气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两种:(l)燃气中含氧量过高,或燃气系统内渗入空气。(2)燃气系统发生泄漏。上述两种情况均能使煤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而发生爆炸。两种情况的区别仅在于一个在煤气系统内部,一个在煤气系统外部。举例一:煤气管道泄漏爆炸,11受伤2006年12月24日下午5时25分左右,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建设北路发生一起煤气爆炸事故。当时花都区市政园林局一支施工队正在整修路面,不慎挖断了一条煤气管道,造成煤气大量泄漏。事发时,一辆公交车恰好经过,被烧成了空架。据了解,这次事故至少造成11人受伤,未发现有人死亡。除两人是在现场从车上摔下受伤外,其余9人均为烧伤,其

8、中包括挖断煤气管道的挖掘机司机,其受伤最重。建设北路因此封路一个多小时。伤者满身是火滚爬逃生泥头车公交车烧剩骨架 市民许先 生用手机 拍下了现 场燃起的 熊熊大火 。 一伤者脸 部和双手 受伤严重 。 举例二:天然气泄漏引发爆炸,7人受伤2006年05月17日凌晨3时15分,北京市通州区果园47号院蓝山国际公寓1号楼1单元4层一住户家中天然气泄漏造成爆炸。爆炸造成7人受伤,其中1人深度昏迷。消防部门判定事故原因为天然气泄漏所致。403室业主的房子刚刚装修完,并不在此居住,凌晨估计是在外面和朋友喝完酒临时决定到这边来住,他们进门后打开电灯开关的一瞬间,因为屋内聚积的天然气已经充满了整间房屋所以引

9、发爆炸。爆炸发生在通 州区果园47号 院蓝山国际公 寓1号楼 爆炸现场 受爆炸冲击, 另两栋楼的玻 璃也被震碎 一 名 在 抢 救 烧 伤 者安全使用燃气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燃气用具出现故障时,不要自行拆卸修理 ,要到具有维修资质的燃具维修点找专业人员进 行维修;(2)如发生燃气泄漏,应立即截断气源,打开 门窗将泄漏气体排出室外,关闭燃气管道和燃具 的阀门,同时到室外报警。三、常见的物质燃烧或者爆炸的应对之策(一)粉尘(煤粉)爆炸的应对 粉尘(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粉尘(煤粉)的爆炸极限。煤粉n煤粉的自燃与爆炸 :积存的煤粉 与空气中的氧长期接触氧化时,会 发热使

10、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又 会加剧煤粉的进一步氧化,若散热 不良时会使氧化过程不断加剧,最 后使温度达到煤的燃点而引起煤粉 的自燃。 n煤粉爆炸的前期往往是自燃。一定浓 度的风粉气流吹向自燃点时。不仅加 剧了自燃,而且会引起燃烧,而接触 到明火的风粉气流随时都会产生爆炸 。造成流动煤粉爆炸的主要原因是风 粉气流中的含氧量,煤粉细度,风粉 混合物的浓度和温度。n煤粉越细越轻易自燃和爆炸,粗煤粉 爆炸的可能性较小。例如烟煤粒度大 于0.1毫米几乎不会爆炸。因此,挥发 性大的煤不能磨得过细。n煤粉浓度是影响煤粉爆炸的重要因素 。当煤粉浓度34kg/m3(空气) 0.320.47kg/m3时不轻易引起爆

11、炸。n实践证实,最危险得浓度在1.2 2.0kg/m3,大于或小于该浓度时爆炸的 可能性都会减小。n在实际运行中一般是很难避免危险浓 度的。制粉设备中沉积煤粉的自燃性 往往是引爆的火源。气粉混合物温度 越高,危险性就越大。 案例n河北秦皇岛粉尘爆炸事故 致19人死49人 伤(图)n中国淀粉行业著名企业河北省秦皇岛骊骅 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4号车间2月24日 16时发生爆炸事故。图为25日事故现场。(一)制粉系统火灾应对不可盲目行动,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制粉系统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它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 防队到达后,介绍周边环境,配合扑救。灭火人员不应单独

12、灭火; 打开周边的通风(窗户、门);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 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n(二)扑救初期火灾 迅速打开周围的通风设施,防止粉尘的浓度加大;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根据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决定先对着火点进行扑救还是先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控制。在扑救高空的着火点时,宜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如果高空的起火点及周边有较厚的积尘时应在地面设置水喷雾灭火装备。注意事项n1、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用直流水 扑救可燃粉尘。防止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n2、不能将高空的起火粉尘用清扫 设施扫下。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n3、不能同时使用多具泡沫或干粉 灭火器对高中起火点进行喷射。(三)扑救粉尘火灾n扑救粉尘爆炸事故的有效灭火剂是水,尤 以雾状水为佳。它既可以熄灭燃烧,又可 湿润未燃粉尘,驱散和消除悬浮粉尘,降 低空气浓度,但忌用直流喷射的水和泡沫 ,也不宜用有冲击力的干粉、二氧化碳、 1211灭火剂,防止沉积粉尘因受冲击而悬 浮引起二次爆炸。 对于面积大、距离长的车间的粉尘火灾 ,要注意采取有效的分割措施,防止火势 沿沉积粉尘蔓延或引发连锁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