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高级形态)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 根本区别在于历史观与方法论不 同l空想社会主义——唯心史观l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比 较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 简单粗暴地对待资本主义,是 对资本主义感性认识的产物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 辩证科学地对待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理 性认识的产物•凭个人才智大胆猜测、虚构 未来社会主义的情景; •普遍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 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反对暴力革命,否认阶级斗 争; •认为未来社会是凝固不变且 立即可以实现的社会制度•根据社会发展趋势预测、设想未来社会主义 的原则;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正确制定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与策略; •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现存社 会制度,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 •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认为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 和不断改革的社会是潜在的、包含科学因素的、 不成熟的理论是鲜明的、成熟的、具有完整严密体系的科 学理论说 明l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既有历史继承关系, 又有根本原则区别:继承了其中的合理成分,批判 了其中的唯心史观思想。
l19世纪马、恩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只是依 据社会发展规律推导出来的,还比较抽象,有待于 实践验证l马、恩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总体上说是科学的, 但从一些局部和细节来看,也难免有个别不切实际 的空想因素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n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n《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 阐述n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伟大意义n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n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l讨论:“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l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90年代中期:形成、发 展阶段l主题: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l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中期:理论运用于 实践l主题: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l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广泛 运用,革命实践转变为建设实践、改革实践 l主题: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 流、合作和竞争、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 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 然性•时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标志科学 社会主义的诞生•契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立场(唯心主义—唯 物主义)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民主主义—共产主 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n社会条件:•英国产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导 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一切要求建立与生产社会 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法国政治革命•世界历史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n阶级条件: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的激化l三大工人运动:英宪章运动、法里昂纺织工人罢工、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罢工l工人运动的三大特点:l1.在目标上,要求反对私有制,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 统治;l2.在形式上,有群众罢工、游行示威和武装起义;l3.在组织上,战斗性有所提高l起义失败说明革命运动必须有革命的理论来领导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以及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社 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创始人的个人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学识渊 博,才智过人,具有“学者+革命家”的品 格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 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 黑格尔 费尔巴哈英国的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 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马克思、恩格斯 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l恩格斯:“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 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 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一生中能 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 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恩格斯 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l创立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第一块 理论基石•明确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正确地认识 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正确地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 本矛盾、阶级斗争的作用)•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 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l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第二块理论基石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 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 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 标志l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 斯起草的同盟纲领l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 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l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 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 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 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 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 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
《共产党宣言》 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 l引言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l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 争学说;l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 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l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 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 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l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 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共产党宣言》l《共产党宣言》问世近160年来,已用200多种语言在全球 出版过1000多次,成为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国际性的著作 ,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举世无双 l“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 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它自身 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 避免的 l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一篇序言指出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 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 的 l课外任务:观看中央电视台《共产党宣言》资料片并讨论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必然性: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指出社会主 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 的)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 度,建设共产主义新制度;•党建思想: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革命策略: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坚持无产 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团结合作,互相支援; •革命道路: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 产阶级在争取革命胜利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要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 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 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为向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最高目标: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建成共产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伟大意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 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上;•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 正确道路;•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 阶级力量四、马克思恩格斯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n马恩对旧世界的批判n马恩对新世界的构想1.马恩对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批 判l马恩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来批 判资本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根据、 社会力量以及现实道路n对资本主义历史合理性的肯定n对资本主义的剖析与批判n“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n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n无产阶级政党理论①对资本主义历史合理性的肯定l“在它(资本主义)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 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 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l推动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②对资本主义的剖析与批判l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社会的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 不相容性,这一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这些冲突已经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n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 的对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n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的社 会力量③“两个必然”l“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 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恩选集1-P.284 )l马恩当时不可能充分认识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 能力,对资本主义的灭亡作了比较乐观的预言 和估计后来的实践超出马恩的预计恩格斯: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 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 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 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这一切 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 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这就彻底证明了 ,在1848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来实现社会 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马恩选集》第4卷第512—513页“两个决不会”l“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 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 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 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 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恩选集2-P.33)讨 论如何认识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 的论断关系l“两个决不会” 与“两个必然”有明显的区别,强调了 不同的侧重点,但又有密切的联系l“两个必然”: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揭示了社会历 史发展的大趋势;“两个决不会”:社会形态更替的物 质条件的制约性,说明了无产阶级胜利的曲折性。
l“两个决不会”思想不是对“两个必然”的否定,而是 “两个必然”在认识上的深化它们从两个不同的侧面 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l反对机械决定论、经济决定论l恩格斯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的思想l关于人的社会实践的能动性④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l无产阶级在其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 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 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 ——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l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l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包括经济斗争、政治 斗争和思想斗争等形式,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的革命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暴力革命是无产阶 级革命的主要方式,是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重 要手段和形式l工农联盟、统一战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④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 论l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l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 阶级,争得民主;l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 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 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l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阶级,以 使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⑤无产阶级政党理论l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实践方面 ,共产党人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 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 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 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l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体现在组织、思想、 奋斗目标、策略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