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949981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争鸣、一统到教义化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复习课)江苏省 扬州中学 王 雄引子 思考重于记忆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第一:儒家自身: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第二: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推崇;独 尊儒术的结果;第三:教育因素: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 家经典为教科书,是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 以不断传承;第四,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王朝社会 与同样强调稳定的儒家思想相互配合。 主 要 内 容 目 录一、考试说明提出哪些要求?二、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知识结构三、儒家思想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 的特点有哪些?四、考查儒家思想的几个思路一、考试说

2、明提出哪些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家思 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 家独尊地位的措施。 (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春秋 战国西汉宋明产生并初 步发展、 百家之一确立正 统地位新发展并 形成儒教1.孔子:仁、礼、忠恕、中庸、为政以德 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3.荀子:仁义、君舟民水、礼治、性本恶 制天命而用之 1.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3、.朱熹:理气论-先理后气、心性论-存天 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 3.王阳明: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末 清初1 李 贽:儒学异端、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否定孔子权威;用童心说(真实的思想感情) 2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公其非是于学校;工商皆本 3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经世致用,注 重实学; 4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二、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知识结构 董仲舒 3.三纲五常设太学,以 儒家经典教 授学生1.二程:天地只有一个理,批判 与继 承确立正 统地位董仲舒 3.三纲五常1、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儒

4、学,继道家之后,形成一个新 的以儒生为主的学派;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说:以讲授经书、礼 乐见长的教师,即被称为“儒”。孔子便是一位教师。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 整,使其成为显学,自成一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 宗。特点:总体上看,1、诸子中的一派,人数众多,影响 很大;2、但是得不到大多数诸侯的支持;思想内容上看,1、与道家相比,强调“有为”;2、与 法家相比,强调周代的礼乐文明,凸显文化的保守性。三、儒家思想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 期的特点有哪些? 1、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特点:总体上看1、诸子中的一派,人数众多,影响很大;2、但是得不到大多数诸侯的支持;思

5、想内容上看1、与道家相比,强调“有为”;2、与法家相比,强调周代的礼乐文明,凸显文化的保守性 。2、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是怎样成为正统思想的?(1)董仲舒顺应当时的大一统趋势,提出(2)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1)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确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4)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5)起用通晓儒学的人参政。三、儒家思想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 期的特点有哪些? 汉武帝兴办太学过程与意义: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 士负

6、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做官。作用:太学的兴办,a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 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b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c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 2、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时期特点:总体上看1、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成为君主专制政治的思想基础;2、地位上升,成为唯一的正统学派;3、通过控制国家教育与人才选拔标准,影响深远;思想内容上看1、吸收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学说,神化君权;2、吸收法家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外儒内法,维护君主大 一统的政权。3、宋明时期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a 逐步教义化,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b

7、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c 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 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 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4、明末清初(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 发展。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黑暗 腐败,封建制度日趋没落。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 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文化:明晚期,科举制度使思想界因循 守旧;理学家鼓吹的理论具有虚伪性导致知

8、识分子 逆反。 4、明末清初(2)思想家的共同点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 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 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 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黄提出“工 商皆民生之本”,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民本思想,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4)学术上,都强调经世致用,都主张学术研 究要为现实所用。(3)明清学者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 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崭新

9、思想命题。 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 子的经世之学,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 ,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 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1)发展历程概况: 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2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 的蔚然大宗 3 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4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 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 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

10、合一”的趋势 6 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 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7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 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8 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 9 民国初年:打倒孔家店四、考查儒家思想的几个思路(2)如何评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消极影响有哪些?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 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它是封建

11、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 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1下列言论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A否定了君主制度 B体现了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C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D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3、朱子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 得知以为性,

12、其张之纪之为无常,盖皆此理之 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这里的“理”就是理 学之理,此理就是指A. 道理 B. 天理 C. 理论 D. 理气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 、“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 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二专心于内,已 非儒学之正宗。”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进步性C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谈流弊 D. 一定程度上是对孔

13、孟儒学的回归6、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 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儒家正统思想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 孔子像 图二 孔子讲学 图三 孔子修诗书材料二 : 仲舒复对曰 :“ 春秋大一统者 , 天 地之常经 ,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 人异论 , 百 家殊方 , 指意不同 ,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 法制数变 , 下不知所守。臣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 皆绝其道 ,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 然后统纪可 一 , 而法度可明 , 民知所从矣。 ” 对既毕 , 天子 以仲舒为江都相。 一一汉书董仲舒传材

14、料三 : 至论天下之理 , 则要妙精微 , 各有攸当 ; 亘古亘今 , 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 而其所 行所言 ,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一一 ( 南宋 ) 朱熹行宫使殿奏礼 材料四 : 前三代 , 吾无论矣 ; 后三代 , 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 , 而独元是非者 , 岂其人无是 非哉 ?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 固未尝有是非耳。一一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 论 请回答: 材料一所示人物的历史地位如何?(3 分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1分 ) 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 的原因。 (4 分 ) (3) 据材料三、四 , 分析朱熹与

15、李贽的观点有何 不同 ? 观点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 ) (4) 结合以上材料 , 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 用的认识。 (4 分 )参考答案:(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 儒家 学派创始人。 (3 分 )(2) 主张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1 分 )孔子的主 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 要 ;(2 分 ) 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建立大一统的封 建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分 )(3) 朱熹坚持儒家学说 , 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 ; 李 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 说明儒家思 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 (3 分 ),(4) 西汉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此后到南宋 不断丰富完善。(1分)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 , 作用对 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1 分)自明朝以后 , 逐渐僵化保守 ,(1 分 ) 禁锢了人们的 思想 , 阻碍了社会进步。 (1 分 ) 例题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 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 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 再来打开新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