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复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49980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记叙文阅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复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 疑。中考要求记叙文阅读v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 文体.一、记叙的要素 :v1、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原因、经过和结果。v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 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

2、叙文的 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 ,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 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 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v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 干什么?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 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按时间发 展,有条有理,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 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 章引人入胜。 1、强调. 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 ,吸引读者。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

3、来情节 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 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1、补充内容, 丰富情节。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记叙线索:v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 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 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 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 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 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 的线索。v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

4、 地点线、见闻线。 “怎 样 找 线 索: 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 ,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真实。与读 者没有距离;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 征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便于情感交流,使 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 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便于 叙述和议论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v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v2)按空间变

5、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v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v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v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v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v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 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v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 么”(或“什么怎么样”) 2、 段意、层意的概括 v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 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 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 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 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 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

6、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 句来概括。v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 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 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1什么是记叙文的中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记叙文的中心一般指的是记叙文的 中心思想。它分为两部分:一是文章主要内容,二是 作者的情感态度。 概括中心的一般形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 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 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 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2如可分析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记叙 文的中

7、心? 记叙文的中心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景、物 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的关键是正确 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要具体分析人物的言行,抓 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侧重叙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事 件的意义,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侧重写景的记叙文,要抓住景物特点,分析作者 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特方式,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 思想感情。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要领会文章状物的特点,体 会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3归纳中心的方法有哪些?v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的句子。v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揭示中心的点题 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v通过

8、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把文章各部 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 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4归纳中心时的关注点:v1.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v2.看结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枣 核的最后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 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v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 龙”,而议论、抒情部分则往往是“点睛”。抓住“睛”有助于 抓住中心。v4.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 能或隐或显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如 朱自清的背影。v5.分析写作

9、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该文是在何种背 景下写的,中心也就呼之欲出了。记叙文中的抒情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 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 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 ,叫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 情。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 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 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 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描写类型及作用(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交代了人 物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 作用)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 (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心情),并反映了人

10、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 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 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 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作用) 5、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描写类型(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 海等自然景物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 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交待要素(暗示时间)。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5、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描写角度:A

11、、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肖 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B、侧面描写 :通过他人言行 衬托人物的某种感情和性格特 征。细节描写,也 是刻画人物的 一种重要方法 ,它是对于肖 像、语言、动 作、心理、环 境和场面的细 微末节所作的 描写。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 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 画龙点睛”的作用。标点的作用u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 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u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 、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考试中注意的题型类型 1、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

12、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一: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5)环境描写对策二: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 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 者品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

1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 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 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 动情节发展;含义作用题 类型1、直接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 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类型2、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对策:了解文段或

14、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 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 无穷。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 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 以概括。 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 类型5、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15、,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 染力。语言赏析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 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修辞之美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印象 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 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 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 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