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学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949965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学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 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 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你知道祖国 有哪些戏曲种类吗?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 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 族生活的产物。黑格尔浙江越剧四川川剧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河南梆子)北京京剧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 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 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 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 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 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 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 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 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

2、好印证了 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 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 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 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 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 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 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 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 ,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藏 族藏族,约有人口5416021人(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 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 甘 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来 表现故事

3、内容的综合表演 艺术。藏语叫“阿吉拉姆” ,“阿吉”是大姐或女性的 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 思,都是藏族人民对藏戏 的昵称。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藏语叫“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 ,在祖国百花艺苑中独具一格的剧种。西藏及四川、青 海、云南广大藏族地区的人民都普遍喜爱观看藏戏。藏 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从十五世纪起,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 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 费,虽经三年多的努力,尚示成

4、功。后来,他发现虔诚 信徒中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使召来组成 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 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 这就是藏戏的雏形。为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 祖师;又因藏戏最初由美貌出众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 出,人们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 意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为仙女。藏戏藏戏藏戏你们知道 藏戏的来源和 特点吗?藏戏面具戏宗教色彩仪式戏曲剧广场戏 鼻祖 咆哮 旷野 吉祥 柔顺 象征 妖魔 恐怖 一无所有 哄堂大笑能歌善舞 赞叹不已 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身无分文 两面三刀hng 哄闹 hng 哄骗 hng 起

5、哄剧种 咆哮 吞噬 宏愿 雄浑 布施 俊俏 婀娜 压抑 演绎 招徕 野马脱缰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赞叹不已 身无分文 开山鼻祖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别无所求 不一而足 随心所欲 悠哉游哉 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鼻祖:指创始人。 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用砖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敦厚:忠厚。 招徕:招揽。本课指藏戏开常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 观众。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 全。 随心所欲: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悠哉游哉:之生活悠闲自在。唐东

6、杰布(1385 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 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 他看做是创造藏戏的的戏 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 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 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 化身。唐东杰布幼年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 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 伴奏;复杂到每个 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 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 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 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

7、色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 点。藏戏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 )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 ) 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 ) 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 戴着面 具演出 )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 在演出时 是没有舞台 )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 一部戏 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 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 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 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 么?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 还没有结束。课文前三个自然段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有什么

8、作 用? 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 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 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 的艺术特色。 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 的义举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 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 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 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 和肃穆感。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江水吞噬江水吞噬 发誓架桥发誓架桥 组成戏班组成戏班 劝人

9、行善劝人行善 建成铁索桥建成铁索桥 洒遍藏戏种子洒遍藏戏种子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 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 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 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 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 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

10、: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 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 ,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 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 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 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 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的,象征其两面三 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 睛、嘴唇处挖一个

11、窟窿,以示朴实敦厚。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其作用 :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 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 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 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 黄色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 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 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 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 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 厚。白 面 具蓝 面 具巫 女 的 面 具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是什么?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 象突出、性格鲜明。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 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

12、因,“人物形象突 出、性格鲜明”是结果。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简略说明其他特征 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 演出时间长 舞台简朴“不一而足”的意思是: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如:图书馆的书籍种类繁多,不一而足。你还能说一句吗?“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北京的春节藏戏内容节日风俗藏戏的形成及艺 术特色 表达顺序时间事物的不同方面表达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作比较、打比 方比喻、反问、象 征、夸张语言风格自然、平实、准 确、精炼、京味 浓郁丰富多彩、生动 传神、颇具文学 色彩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写作方法

13、?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 说明事物 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 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 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 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 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 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 现,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藏戏艺术的介绍藏戏的主要来源:民间歌舞 民间说唱艺术 宗教仪式和宗教艺术 藏戏的孕育与形成:白面具戏 蓝面具戏 牦牛舞 “阿卓”鼓舞 藏戏的成熟发展时期:唐东杰布时期 五世达赖时期 新西藏时期 藏戏服饰:

14、王子服跳神服 藏戏的乐器:扎年琴 特琴 藏京胡 藏鼓 藏钹 甲林 扎年琴六弦琴藏京胡藏戏演出的三个部分一是“温巴顿”,意为猎人净地,就是身着猎人装者手持彩箭首 先出场,净场地,高歌祝福。其次是“加鲁钦批”,即太子降福。就 是着太子装者登场,象征加持舞台,给观众带来福泽。最后是“拉姆 堆嘎”,即仙女歌舞。就是着仙女装者慢慢起舞,表示仙女下凡,与人间共享欢乐。这是藏戏开场的序幕。 二是“雄”,也就是正戏三是“扎西”,即告别祝福仪式。过去的戏班子演到这里,就是 通过集体歌舞,向观众募捐。雪顿节:从宗教节日到以藏戏演出为主的艺术节 募捐戏 集市戏 支差戏 庙会戏“雪顿”节让拉萨变成“藏戏城”一、藏戏之

15、神汤东杰布西藏过去的民间藏戏活动中,都把汤东杰布作为戏 神来供奉祭祀。藏戏演出场地中心都供有汤东杰布塑像或 唐卡画像,开场戏也主要是祭颂汤东杰布的内容,看戏的 观众捐赠东西时,也首先要向汤东杰布神像献哈达。在西 藏许多寺庙里也都供奉着他的塑像或画像,向他叩头祈祭 的人络绎不绝。汤东杰布像二、藏戏历史上著名的演艺家1、藏戏革新家扎西顿珠2、巴藏戏老戏师结布3、扎西雪巴著名戏师白玛顿珠藏戏艺术家、西藏觉木隆藏戏团团长扎西顿珠与阿佳(妈)拉巴夫妇 穿贵夫人服的著名 藏戏艺人阿妈拉巴著名藏戏艺人次仁 更巴(扮演诺桑王子)阿旺顿珠在 苏吉尼玛 中扮演猎人欣赏文成公主 诺桑王子 1983年青海省黄南州文工团在同仁县 演出藏戏意乐仙女白玛文巴中国王与大臣智美更登中母亲送行卓娃桑姆剧 照“卓娃与父母告别” 诺桑王子剧照 “诺桑王子与云卓”卓娃桑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