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45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946906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45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45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45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45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45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突破复习课件45(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3课时 自然灾害与环境考点突破考点一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基础梳理 一方面,由于 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 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和 上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自然 灾害 损失 的地 域差 异自然灾害损失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时间 空间欧洲: 和地震 北美:热浪、风暴、 、洪水、地震等 东亚:洪水、 、 、滑坡等 东南亚和大洋洲: 、 、滑坡和干旱 西亚和北非: 和地震 西非和东非:干旱和 南部非洲:热带气旋、表现时间差异:近40年来,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空间 差异世界范围内: 受自然灾

2、害危害较为严重各地区 的自然 灾害种 类的差 异亚洲和非洲洪水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地震洪水地震洪水流行病 洪水和干旱上升趋势学法指导知识联系法解析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1)表现从个例看:强度相当的同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如:从总体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差异极大,与灾害发生次数相呼应。(2)原因分析强化专练1.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问题。(1)地霜冻灾害比、地频繁,试简析原因。(2)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3)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

3、有关?(4)危害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解析 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它一方面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揭示了自然灾害的链发性特点。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各地点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及其异变。答案 (1)地与地相比,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地与地区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开始更早,终霜结束更晚。(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3)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4)蝗灾。这里的降水时间变化大,干旱少雨年

4、份或者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生长。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1)幅员辽阔,自然环境 。(2) ,陆地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3) 气候典型,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4)板块交会地带, 频繁。(5)人口分布不均,经济水平 明显。考点二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基础梳理条件复杂海陆兼备季风地壳运动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发区灾害类类型原因黄淮海平原、降水集中、多 ,降水 的年际变际变 化 ;地势势 ;位于 带带上东东南沿海、 地震、受海洋影响强烈;受 影响频频繁;处处于东东南沿海地 震带带黄土高原干旱、 处处于过过渡地带带,自然要素不 稳稳定;黄土

5、 ,植被稀 少,暴雨川滇地区地震、滑坡 、泥石流地势势起伏 ,降水 ;地处处 南北地震带带和青藏高原边缘边缘 带带上水旱地震暴雨 大 低平地震洪涝台风台风水土流失质地疏松 较多大多地震深化探究学习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减灾与防灾,所以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十分必要。(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2)群发和群聚现象的发生(3)灾情前兆与预报: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强化专练2.读“我国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回答问题。(1)台湾岛的地形特征是 ,因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

6、是。(2)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岛的西部往往比东部灾情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解析 (1)台湾岛的地形特征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可得出结论。台湾岛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容易活动,多发生地震。在此要特别注意限制性条件“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以防错答成台风灾害。(2)在同一次的自然灾害中,也就是说致灾因子的强度是相同的,那么决定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抗灾的投入。防灾抗灾投入因处在同一行政范围内,差别也不大,因此应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因素分析。从地形方面可知,台湾岛的西部是平原地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东部为山地,人口、城市分布少,在同一次灾害中灾情必然小于西部。

7、答案 (1)东部山脉纵贯,西部平原广阔,地势东高西低 地震 (2)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交通设施密集。考向调研 考向一 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及其原因【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8年11月中旬至12月24日,江西降水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少94%。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各地区受干旱灾害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材料二 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1)简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和华北地区受旱灾影响的差异及成因。(3)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试分析其人为原因。解析 第(1)题,据图中的干旱灾害频次分析

8、即可。第(2)题,旱灾影响的大小,要从灾害的强弱程度、人们的防御强度、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第(3)题,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造成的降水不能满足需求方面来回答。答案 (1)东部季风区特别是沿海地区旱灾严重,西部非季风区很少出现旱灾。(2)新疆地区受旱灾影响远小于华北地区。成因:新疆地区以冰雪融水为主要水源,稳定可靠,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虽大于新疆地区,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求,且季节、年际变化很大,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稠密,旱灾的损失很大。(3)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破坏植被,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弱;人口增长和生产规

9、模的扩大导致用水量大增。反思归纳自然灾害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自然地理背景包括气候、地形特点、地质条件等,其决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人文地理背景指经济密集度、防灾能力等,其决定社会对灾害的抵卸能力的主要因素。总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灾害易损性就越小;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是首要受害者。 考向二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及其主要自然灾害【例2】 读“我国部分地区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52005年)”,回答下列问题。(1)此区域既是我国 灾多发区,又是我国 灾害集中区,此外,此区域范围内的重大 自然灾害还有 。(2)形成(1)题中前两种自然灾害的原因分别是 。 (3)图示区域是蝗灾多发

10、区,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 发生,请说明蝗灾与旱灾的关系。 解析 首先根据此区域轮廓的特征判断此区域基 本上是黄淮海平原地区,然后根据图例判断该区 域的重大自然灾害。结合本区的实际和所学知识, 分析得出该区域是旱、涝灾害多发区,由于气候 影响,导致该区域病虫害比较严重。旱灾发生时, 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有利于蝗虫产卵繁殖, 使蝗虫数量激增。答案 (1)旱 洪涝 病虫害 (2)该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夏季风还未到达,雨季未来临,且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降水少,形成春旱。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部分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形成洪涝 (3)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虫产卵

11、,使得蝗虫数量激增,出现严重蝗灾。对点训练 题组一: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成因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华社雅加达2008年9月11日电:11日,印尼北马鲁古省当天早晨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震中距离北马鲁古省特尔纳特西北122千米,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起当地居民恐慌。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发出海啸警报。材料二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2007年12月26日,因暴雨引发的山体泥石流事件,造成81人失踪或死亡。事发当天是印度尼西亚海啸事故3周年纪念日,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亚齐地区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印度洋大海啸,造成沿岸国家23万人死亡或失踪,2 852万人无家

12、可归。材料三 印度洋海域图(1)材料一体现了自然灾害的 性和 性。印度尼西亚泥石流的发生除了与地震频繁、降水集中等自然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该国人民、 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2)材料二中的海啸仅在泰国就造成近万人的伤亡,其中伤亡的外国旅游者为瑞典等北欧国家公民。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正值圣诞假期,瑞典等北欧国家冬季气候寒冷且居民收入相对较高B.泰国地处热带,气候宜人,适合度假,且旅游设施配套好,接待能力强C.本次灾害造成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的旅游经济收入大大减少D.泰国地理位置闭塞,交通通达性差,且和瑞典等北欧国家距离遥远(3)海啸常伴随地震而发生,出现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在

13、太平洋西侧,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因为 ( )我国海区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 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的传播 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 我国沿海没有海沟构造A. B. C. D.(4)结合材料三中的地震信息,在图上用实线画出印度洋地区的板块边界,注上板块名称,并分析破坏性地震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原因。解析 第(1)题,材料叙述中有“暴雨引发山体泥石流”,表明自然灾害的联系性;“81人失踪或死亡”说明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泥石流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像人类的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不合理活动都可能加剧泥石流的频度和强度。第(2)题

14、,泰国交通通达性好,气候宜人,地区接待能力强,北欧等国居民收入高,因此泰国吸引了北欧地区大量游客。第(3)题,在太平洋西岸有日本群岛、琉球群岛等一系列岛弧链分布,形成天然屏障,阻挡了地震波的传播,加之我国海区是浅水大陆架,对海啸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第(4)题,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依此可画出板块边界。印度洋北部地区,板块边界属于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地壳活跃,多地震且震级较高。答案 (1)联系 危害严重 滥砍乱伐 毁林开荒 (2)D(3)A (4)画图略。印度洋北部地区,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发生,且破坏性地震较多。题组二:自然灾害形成及危

15、害的地域差异2.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侵入我国的寒潮,其主要源地是 ;所具有的特点是_(至少写出3个);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2)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常发生在每年的 月,尤以 月最多,其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知:;从图中看出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什么特点?(3)台风主要的危害表现为_,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4)据图判断图中的A地是否受台风或寒潮的影响?(5)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5)题,结合图例中寒潮出现次数,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每年受寒潮影响的频率最高,受东西向高大山脉的阻挡,寒潮很难深入西部,所以西部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第(2)、(3)题,生成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登陆路径主要有三条: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后又转向东北方向)。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带来的丰沛降水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利于农业生产,但台风更是一种气象灾害,给农业、沿海城市带来严重损失。第(4)题,从图中台风影响范围可以看出A地不受台风影响,但可能受寒潮影响。答案 (1)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降温快、 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 内 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2)510 79 西移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