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43234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l排泄排泄l l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l l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 第八章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放尿的生成和排放 肾的肾的功能功能学习目标l说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分析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l叙述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H2O、HCO3、葡萄糖等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l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K和NH3的分泌作用。 l简述尿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第一节第一节 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过程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 l肾小球的滤过 l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l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管肾的结构特点 1、肾单位和集合管2、球旁器1 1、血流量大,血流分布不均匀

2、血流量大,血流分布不均匀2 2、两套毛细血管网,压力差异大两套毛细血管网,压力差异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l l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125ml/min。 l l滤过分数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的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的肾血浆流量的比值。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 囊腔的液体称为肾小球滤液或原尿。囊腔的液体

3、称为肾小球滤液或原尿。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l l机械屏障机械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层)、基膜(中间层)、肾小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层)、基膜(中间层)、肾小囊 脏层上皮细胞(外层)脏层上皮细胞(外层) l l电学屏障电学屏障 (二)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1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滤过膜面积滤过膜面积肾小球滤过率滤过膜通透性滤过膜通透性少尿、蛋白

4、尿、血尿少尿、蛋白尿、血尿 2有效滤过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80mmHg80mmHg)肾小球滤过率(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滤过率(3 3)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3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方式1 1、被动转动、被动转动2 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肾小管和集合管内的物质穿过管壁上皮细胞重新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内的物质穿过管壁上皮细胞重新进入 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一)重吸收的部位和途径近球小管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二)几种物质的

5、重吸收 1 1NaclNa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1 1)量:)量:99%99%以上。以上。 (2 2)部位:除髓袢降支细段外,肾小管各段和)部位:除髓袢降支细段外,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吸收集合管,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吸收67% 67% ) 。 (3 3)形式)形式Na Na泵 主动重吸收 CI 被动 重吸收 NaCl在近球小 管的重吸收:NaCl在髓袢升支粗段的重吸收:Na+:2Cl:K+同向转运 2、水的重吸收 (1 1)量:)量:99%99%。(2 2)部位:除髓袢升支外,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主要部)部位:除髓袢升支外,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主要部 位在近球小管(吸收位在

6、近球小管(吸收65%65%70% 70% )。)。 (3 3)形式:被动转运)形式:被动转运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调节性重吸收调节性重吸收其它肾小管各段其它肾小管各段 必然性重吸收必然性重吸收 3K+的重吸收 (1 1)量:)量:94%94%。(2 2)主要部位:)主要部位:近球小管。近球小管。 (3 3)形式:主动转运。)形式:主动转运。4HCO3-的重吸收(1 1)量:)量:99%99%以上以上 。 (2 2)主要部位:)主要部位:近球小管。近球小管。 (3 3)形式:)形式:COCO2 2形式形式 。5葡萄糖的重吸收(1 1)量:)量:全部全部。 (2 2)主要部位:)主要部

7、位:近球小管。近球小管。 (3 3)形式:继发性主动同向转运。)形式:继发性主动同向转运。肾糖阈:终尿中不出现葡肾糖阈:终尿中不出现葡 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160160 180mg/100ml180mg/100ml)。)。6其它物质的重吸收 氨基酸、HPO42-、SO42- 等的重吸收与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相同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l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分泌入小管液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分泌入小管液 。l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作用排泄作用 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

8、物质排入小管液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 。(一)H+的分泌l l1 1、分泌部位、分泌部位近球小管、远曲近球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小管、集合管l l2 2、分泌形式、分泌形式NaNa+ +-H-H+ +交换交换l l3 3、作用、作用排酸保碱,调节排酸保碱,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体内酸碱平衡 (二)NH3的分泌l l1 1、分泌部位、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l l2 2、分泌形式、分泌形式单纯扩散单纯扩散l l3 3、作用、作用协助排酸保碱协助排酸保碱 (三)K+的分泌l l1 1、分泌部位、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l l2 2、分泌形式、分泌形式NaNa+ +

9、-K-K+ +交换交换 l l3 3、分泌特点、分泌特点多进多排、少进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少排、不进也排 四、尿的浓缩和稀释l l高渗尿(浓缩尿)高渗尿(浓缩尿) 体内缺水时,机体排出渗透浓度体内缺水时,机体排出渗透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的尿。明显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的尿。l l低渗尿(稀释尿)低渗尿(稀释尿) 体内水过剩时体内水过剩时 ,机体排出渗透浓,机体排出渗透浓度明显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的尿。度明显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的尿。(一)尿浓缩和稀释的机制l1、肾髓质高渗梯度l2、血管升压素 尿液浓缩的基本条件 : 决定尿液浓缩程度的关键因素:血管升压素(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保持 l l外

10、髓部外髓部 升支粗段升支粗段NaCINaCI的重吸收的重吸收l l内髓部内髓部 尿素再循尿素再循环、环、NaClNaCl重吸收重吸收 1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2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肾髓质主要依靠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保持高渗透压梯度。 第二节 尿生成的调节 l简述肾小球功能的调节。l解释渗透性利尿。l分析体液因素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机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肾小球功能的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是指肾血流量可以不依赖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在动脉血压变动于一定范围(10.724.0kPa)内保持相对恒定。肾动脉灌流压入球小动脉舒张肾血流量不至于减少。肾动脉灌流压入

11、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不至于增多。意义:对安静状态下肾排泄功能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二)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1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分泌增多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减少 肌肉和脑的血流量增多(2)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升压素增多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减少 心和脑的血流量增多剧烈运动或应急时剧烈运动或应急时 ,肾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肾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减少肾血流量,并使体内血液重新分配

12、,以保证当减少肾血流量,并使体内血液重新分配,以保证当时整体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应急时的需要。时整体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应急时的需要。 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意义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意义二、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一)球-管平衡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球- -管平衡。管平衡。 特点:特点:定比重吸收定比重吸收意义:意义: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管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管滤过率的增减而

13、出现大幅 度的变动。度的变动。 球-管平衡紊乱:如渗透性利尿时,近球小管重吸收率减少,肾小球 滤过率不受影响,重吸收百分率小于65%-70%,尿量和尿中NaCl排出 量明显增多。(二)小管液溶质浓度 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 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所发生的尿量增多现象。小管液溶质浓度 小管液渗透压 水的重吸收 尿量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药物(如甘露醇和山梨醇等) 可出现渗透性利尿。(三)血管升压素 l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l释放部位:神经垂体。l生理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调节血管升压素释放的主

14、要因素 1血浆晶体渗透压 大量出汗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管升压素释放 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 重吸收水 尿量 水利尿 :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2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 刺激容量感受器(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壁上)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 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尿量(四)醛固酮 l合成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l生理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同时促进Cl-和水的重吸收,促进K+的排泄。即保Na+排K+,增加细胞外液量的作用。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2、血Na+、血K+浓度调节醛固酮释放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尿液及其排放 学习目标l说出正常尿量及尿液的理化

15、性质。 l描述排尿反射过程,解释排尿异常的原因。 一、尿液(一)尿量 正常尿量:1.02.0 L /日 ,平均约1.5 L/日 多尿 :2.5 L /日少尿:0.10.5 L /日无尿:0.1 L /日尿液尿液水水 959597%97% 固体物质固体物质 3 35%5% (二)尿的理化性质1 1、尿的成分、尿的成分电解质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2 2、尿的理化性质、尿的理化性质酸碱度、颜色酸碱度、颜色、比重等比重等二、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1、盆神经 传导膀胱充盈感觉, 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 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 。 2、腹下神经 传导膀胱痛觉,使 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 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 。 3、阴部神经 传导尿道感觉, 使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二)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排尿异常: 1、尿频 2、尿潴留 3、尿失禁 目标测试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A A、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B B、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 C C、滤过膜面积滤过膜面积 D D、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E E、肾髓质血流量肾髓质血流量 重吸收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