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24193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讲 述:秦 陆 峰制 作 人:王 庭 政图片收集:潘 俭 文字整理:苏 卓 拓文字收集:符 义 和 王 艳 阳普鲁士的来历843年法兰克帝国三分,德意志出现。962年之后成立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1688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得到国际承认。1850年颁布宪法,从君主制度转为君主立宪制度 。政治上的封建割据状态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民族意识的觉醒普鲁士的强大德德 意意 志志 帝帝 国国 统统 一一 的的 背背 景景德国长期陷于分裂,自罗马帝国衰落以来。德国从来就没有 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三十年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德

2、意志的分裂,威斯特伐利亚会 议在法律上确定了德国的分裂状态,它有314个独立的邦国, 1475个庄园。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后,依据正统原则,德意志 地区恢复了旧王朝的统治, 继续维持着封建割据状态。德意志 既没有作为一个帝国被恢复,也没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而重新 统一,而只是建立了一个“德意志邦联”,它包括34个邦国和4 个自由市。每一个邦都拥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各级封 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都实行各自为政的专制统治,帝国皇帝虽 然存在却徒有虚名,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德意志成了欧洲大 陆封建割据的典型。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就开始了工业革命。但严重 的政治分裂局面给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3、展带来巨 大的困难。首先,要求各地区之间有畅通的商品销售渠道,即统 一的国内市场。但处于割据状态的德意志各邦都有自 己的工商业法规、货币和度量衡,这使德意志根本无法 建立统一的市场。其次,商品输出需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为后盾,象英 法等国的商品输出,既有外交保护,又有炮舰作后盾,而 德意志资产阶级却得不到这种保护。再次,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促使各国资本家在海外 建立殖民地和进行商业争霸战争,而这必须得到国家的 支持,在这方面,德意志资产阶级也处于劣势。因此,德 意志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国家统一。 法国大革命唤起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拿破仑战 争在欧洲所引起的民族主义运动在德意志得到了最深 刻的发展。 法

4、国的入侵极大地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民 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德意志人民普 遍而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开始意识到彼 此利益一致,都属于一个民族,也应当属于一个统一 完整的国家。因而,民族主义和国家统一逐渐成为德 意志事务中压倒一切的主流,并在1848年的革命中开 始付诸实践。 1848年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这是德意志不通过国 王和战争而通过民主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的唯一一次 尝试,同时也表明德国失去了通过和平、民 主的方式 来实现德国统一的机会。19世纪以来普鲁士的力量不断发展尤其是俾斯麦担任首相期 间推行“铁血政策”,进一步壮大了普鲁士的力量, 第一,普鲁士经济发达,其重工业生产

5、占全德一半以上。第二,军事力量强大,有全欧洲第一流的陆军。第三,民族成分单一,统一的决心坚定。第四,对资产阶级能够做出让步,博得了他们的好感。第五,普鲁士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普鲁士的强大更由于其所处的有利国际环境而得到了加强。俾斯麦在1863年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赢得沙皇 “感激之 情”。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条件。 法国正陷入侵略墨西哥的泥潭中,干涉德国事务是很困难的 。英国,忙于干涉美国内战和爱尔兰反英民族运动等事务,何 况英国还想借助普鲁士的强大来牵制自己的对手俄法两国。而把所有这些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德国统一的是普鲁士王朝的 一位铁腕人物俾斯麦。“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

6、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 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 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 ,而是他的武力!”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出生在 普鲁士大贵族地主家庭。他强暴蛮横、 凶悍粗野,是个意志坚强而又充满政治 智慧的铁腕人物。 1862年他出任普鲁士 首相兼外交大臣后,一方面,在国内排 挤议会势力,推行军事强国计划,坚称 要统一德国。另一方面,精心谋划各种 外交策略充分考虑列强的态度和普鲁士 的对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结束了德意 志的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了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由于普鲁士的强大及其所处的有利外交环境,所以在有关德意 志统一得各种方案中,普鲁士所主张的“小德意志方案”胜

7、出,普鲁 士也成为统一运动中的主宰力量 。德德 国国 统统 一一 的的 过过 程程 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普鲁士陆军参谋总长毛奇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德德 国国 统统 一一 的的 过过 程程 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战争起因俾斯麦的外交准备战争结果德德 国国 统统 一一 的的 过过 程程 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战争起因俾斯麦的外交准备战争结果德德 国国 统统 一一 的的 过过 程程 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战争起因俾斯麦的外交准备埃姆斯急电战争进程和结果丹麦战争的起因: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问题。在历史上,荷尔斯泰因一直是德意志的一部分,石勒苏益格 从中世纪早期起就是个”独立的王国”, 这

8、里居住着许多德意志人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不顾民族愿望将这两个地区归丹麦国王统 治, 从而埋下了德丹纷争的种子。1852年欧洲列强为调解德丹纠 纷曾经签订了一个伦敦议定书规定保留两公国的传统特权 , 并保证两公国自古以来不可分离的地位。丹麦国王答应不归并。然而1 863年丹麦国王公开宣布将两公国分开,并限制其传 统特权,还要把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这表明丹麦政府推翻了 1852年伦敦议定书的规定。德意志联邦议会和各邦民族主义者试之为民族耻辱,要求把 两公国从丹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德意志领土。俾斯麦认为 这是检验铁血政策,发动战争的良机。他的目标是借此兼并两公国 。俾斯麦的外交:争取各大国

9、的中立: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普鲁士。俄 国在1863年的波兰人民起义之后一直得到俾斯麦的支持,因 此对普鲁士采取善意中立态度,对于法国,俾斯麦利用拿破 仑三世觊觎莱茵河左岸的急切心情,暗示将支持法国的要求 以保证开战后不会招致法国的干涉,英国起初威胁要进行干 涉,但俾斯麦对英国政府施以迷雾,称普鲁士绝对没有把两 公国并入普鲁士的意图.联合奥地利:对于奥地利,俾斯麦认为在维护1852年 伦敦议定书反对丹麦吞并石勒苏益格方面,普奥双方有着 共同的立场,而奥也担心普鲁士独扛维护德意志利益的大旗 ,愿与普鲁士合作。1864年1月在要求丹麦取消新宪章未果 的情况下普奥正式缔结了军事同盟,决定共同对丹麦作

10、战。战争结果:奥普联军在1864年2 月1日渡过艾德河进入 石勒苏益格,丹麦战争 爆发,由于其他列强作 壁上观,丹麦政府在一 系列军事挫败后被迫签 订了维也纳和约,丹麦 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 斯泰因和劳恩堡三个公 国,交由普奥两国处理 ,从此两公国争端变为 德意志内部问题。起因: 俾斯麦向来都将奥地利视为统一大业的必然要冲破 的障碍 。丹麦战争结束后, 普奥于1865年8月签订了 加斯泰因公约公约规定两个公国由普奥两国共同所有 ,但行政分开,石勒苏益格由普鲁士管辖,与普鲁士接 壤的何尔斯泰因由奥地利管辖,该公约对普奥共管的规 定显然潜伏着纷争的种子,并将造成两公国行政的混乱 ,而这正是俾斯麦为

11、奥地利精心设计的陷阱。外交准备:对丹麦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展开“多边外交”活动,孤立奥地利 。他深知,统一德意志,就等于破坏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安排 的欧洲秩序,因而列强不会作壁上观的。首先,他必须稳住英国,为此,他对英表现出亲善的姿态:与英国 达成协议,降低普鲁士的关税。而且,俾斯麦看到大英帝国此时正 忙于爱尔兰反英民族运动,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改革上;在对外政策 上,主要把目光放在美国国内战争后的走向,对大陆事务奉行不干 涉政策。此外,英普关税联盟使英国获得了很大的商业利润,她不 想开罪普鲁士。其次,俾斯麦奉行拉拢俄国、讨好法国的对外政策。在他看 来,这两个国家不会坐视普鲁士统一德国,因为德意

12、志的分裂曾使 俄国有可能向西扩张,使法国有可能占领莱茵河流域的土地。为了 拉拢俄国,早在1863年爆发波兰民族起义时,俾斯麦就曾使普鲁士 充当俄国镇压起义的帮凶,因而得到俄国在普奥战争中信守中立的 承诺。与之相反,奥地利的“背叛行为”和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使之 余恨难消。再者,继克里木战争而来的波兰起义已经耗尽了俄国的 实力,使她不可能再采取大规模的行动。最让俄国担心的是:如果向奥地利示好,必然导致法普结盟,重新挑起波兰危机, 因而,俄国不可能援助奥地利。至于法国,拿破仑不希望一个强盛的邻邦快速地崛起,更 不希望让德意志统一在普鲁士的周围。俾斯麦向拿破仑暗 示,只要他在普奥战争中严守中立,作为补

13、偿,普鲁士不反对 卢森堡并入法兰西帝国的版图,并向拿破仑保证,普鲁士从来 没有把威尼斯看作奥地利的领地。最后,与意大利结盟,孤立奥地利。为确保普鲁士速胜, 必须迫使奥地利两线作战,因此,俾斯麦又把外交重心移到了 意大利,说服意大利国王与他缔结反对奥地利的军事同盟。 可是,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厄曼努尔二世犹豫不决,担心其年 轻的王国军队难以战胜奥军。俾斯麦预见到意军必然要被 击溃,但这并不影响战争的结局。因此,俾斯麦同意,不管南 方战争结局如何,意大利应该取得威尼斯。然而,这并不能抹 去这位国王的忧虑。意大利国王的犹豫不决使俾斯麦气愤不已,他毫不含糊的威胁说他将直接向意大利人们呼吁,号 召意大利革命

14、志士马志尼和加里波第予以援助。意大利 国王被迫同意,并向俾斯麦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法皇 拿破仑三世突然干涉,对法国百依百顺的意大利不敢冒然 与普结盟。于是,俾斯麦又迎合法皇的心态,故伎重演,尽 力使拿破仑相信普奥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而且控诉奥 皇弗兰茨约瑟夫的刚愎自用,离间法奥关系。最终,法国 同意了普意之间缔结军事同盟。俾斯麦外交上又取得了 一大胜利。普意结盟后,俾斯麦便故意采取措施激化普奥矛盾 ,形势日趋紧张,终于1866年6月普奥开战。战争结果:7月的萨多瓦会战中普军 决定性地击败奥军,战争出奇 地迅速仅用7周。俾斯麦在列 强搞清楚事件的性质之前就结 束了战争。1866年8月23日

15、正 式签订了布拉格和约,意大 利得到了威尼斯,奥地利退出德 意志联邦,但仍保持着一个强国 的实力,普鲁士兼并了阿尔施泰 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 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 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 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标 志着德意志的统一事业又前进 了一大步。萨多瓦战役萨多瓦战役起因: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在1864年及1866年先后击败 了丹麦及奥地利,但法国却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 诸邦,企图阻碍德国统一。在普奥战争结束后,法皇拿 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 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 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俾斯麦断然拒绝,并

16、立即 把拿破仑三世的这个意图通知了巴伐利亚国王及南德诸 邦政府,从而在南德诸邦造成了恐惧法国的心理。利用 南德的这种心态,俾斯麦遂与它们缔结了秘密的攻守同 盟条约。在这种情势下,只要打一场普法战争就可以激 发南德诸邦的民族感情,就可以推动它们与北德联邦合 并为此,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策动下,以西班牙王位 继承问题制造争端,令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普鲁 士借此团结德意志民族,进攻法国。n外交准备:对法战争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利用大国矛盾,与英 、俄、意发展关系,孤立法国。此时欧洲列强的态度对普有利而于法无益。英国认为,法国 仍是当时最具与之海上殖民争霸力量的强敌,而普鲁士正是抵 制拿破仑法国的重要平衡力量;俄国又是其争夺中亚地区的主要 对手。因此,英国“希望加强中欧(德国)以反对其周边的两大强国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使沙俄遭到惨败后,在战备上已经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