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915900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陕西中医学院 中基教研室 乔文彪体质学说的主要内容一、 体质学说概述二、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三、 体质的分类四、 影响体质的因素五、 体质学说的应用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 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 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 演变过程的影响,并用以指导诊断和防治 疾病的理论知识。体质学说既是养生防病的理论支撑,又是 个性化诊疗的理论基础。中医讲的“因人制宜”,就是强调在诊治疾病时因个人的体质差异而 做相应的调整。一、 体质学说概述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征方面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体质通过

2、人体形态、机能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和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一)体质的基本概念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体表形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 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 和锻炼程度的状态,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 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体重、胸围、肩宽、 骨盆宽度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状况来判断。体型:指身体大小形态比例的形态特征,是 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主要观察体形之高矮胖瘦 ,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异。(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3、2、生理功能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 象、舌象、呼吸状况、声音的高低、食欲、口 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性机能 、生殖机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 动能力、睡眠状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 程度、皮肤肌肉的弹性、须发的多少与光泽等 方面的差异。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差异均为内在脏腑功 能状态及气血盛衰的外在表现。1、体质的评价指标 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 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性、

4、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等身体 的基本活动能力。 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 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抗、调 控能力、修复能力。(三)体质的标志2、健康体质的标志 (WHO)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疼痛、缺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头发光泽,无头屑。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1、体质具有遗传性;2、体质具有普遍性

5、、全面性和复杂性3、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4、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四)体质的特点二、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1、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脏腑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 本的因素。2、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体质主要通 过外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脏居于内,以经络为 通路,而形见于外。 3、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的盛衰,决定着体质的强弱,并影响着体 质的类型。(一)体质的分类方法体质的分类法是认识和掌握体质差异性的重要手段。古今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进行了的划分。内经 曾提出过阴阳划分法、五行划分法、形态与机能

6、特征 分类法、心理特征分类法(包括刚柔分类法、勇怯分类 法、形态苦乐分类法)等,张介宾等采用藏象阴阳分类 法,叶天士等以阴阳属性分类,章虚谷则以阴阳虚实分 类。现代医家也有不同的分类法:如有三分法、四分法 、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等。 三、 体质的分类1 阴 阳 平 和 质阴阳平和质是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其特征为: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 之偏,但都明润含蓄; 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 ; 食量适中,二便通调; 舌红润,脉象缓匀有 神; 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 作潜力大; 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具有这种体质特征的人,不易感受外邪,很少生

7、病 。即使患病,多为表证、实证,且易于治愈,康复亦快 ,有时会不药而愈。如果后天调养得宜,无暴力外伤、 慢性疾患及不良生活习惯,其体质不易改变,易获长寿 。(二)正常体质的分类及其特征偏阳质是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 类型。其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 面色多略偏红 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 性格外向,喜动好强, 易急躁,自制力较差; 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 旺;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 平时畏热喜冷,或 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 唇、舌偏红, 苔薄易黄,脉多偏阳; 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 灵敏,性欲较强。此体质类型的人,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 强,其发病后

8、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易化燥伤阴;皮 肤易生疖疮;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 容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及出血等病证。2 偏 阳 质偏阴质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类 型。其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 面色 偏白而欠华; 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 食量较小,消化功能一般; 平时畏寒喜热,或体 温偏低; 唇、舌偏白偏淡,脉多迟缓; 精力偏弱 ,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具有这种体质特征的人,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 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表证易传里 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 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

9、血等病证。3偏 阴 质(三)病态体质的分类 形壮亢奋质 ,身热虚亢质, 1 瘦削燥红质 ; 形寒迟呆质,形胖湿腻质; 身萎疲乏质; 晦暗瘀滞质。四、影响体质的因素 先天因素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饮食劳逸情志因素地域因素疾病治疗 后天因素 先天禀赋,是指子代出生以前在母体 内所禀受的一切,包括父母生殖之精的质 量,父母血缘关系所赋予的遗传性,父母 生育的年龄,以及在母体内孕育过程中母 亲是否注意养胎和妊娠期疾病所给予的一 切影响。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决定 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 (一)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二)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变化,男女体质的形成和演变,大致可 划分为五个阶段: 从出生到

10、青春期,是体质渐趋成熟、定型的阶 段,体质基本定型于青春期末。 青春期到35岁左右,处于壮年阶段,体质变化 大多数较为平缓。 35岁至更年期以前的男女,女性的体质常会发 生较明显的变化,且多半是转向病理性体质,出现一些 病态。相对而言,男性这一时期的变化不很显著。 50岁上下的妇女和5560岁左右的男子进入了更 年期,因天癸渐竭,精血衰减,体质也发生显著变化。 更年期以后的老年阶段,男女体质渐虚,多以 虚为主,兼夹痰瘀。 儿童的体质特点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 心热与火同肝论,娇肺易伤不易愈。明万全育婴秘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老人的体质特点 肾亏、气虚、血瘀由于男

11、女在遗传性征、身体形态、脏腑结构等方 面的差别,因而体质上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多禀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体魄健壮魁 梧,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性格多外向,粗 犷,心胸开阔;女性多禀阴柔之气,脏腑功能较弱, 体形小巧苗条,性格多内向,细腻,多愁善感。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肝为先 天,以血为本。 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女子多 用血,故血常不足。男子病多在气分,女子病多在血 分。男子之病,多由耗精气,女子之病,多由伤血。 (三)性别差异(四)饮食因素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对体质有明显的影响。 长期的饮食习惯和固定的膳食品种质量,日久可 因体内某些成分的增减等变化而影响体质。(五)

12、劳逸因素活动和安逸是影响体质的又一重要因素。适度的劳作或体育锻炼,可使气血调畅,筋 骨强壮,脏腑功能旺盛;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消 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 活动。劳逸结合,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保持 良好的体质。(六)情志因素七情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脏腑精气的变化,而影响 人体的体质。情志和调,则气血调畅,脏腑功能协调, 体质强壮;反之,长期、强烈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 的生理调节能力,可致脏腑精气的不足或紊乱,对体质 造成不良影响。(七)地理因素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不 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民 俗等,从而导致其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

13、上的差异。同 时,人类具有能动的适应性,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 人类各自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协调的自我调节机 制和适应方式,从而产生并形成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体 质特征。 (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疾病是促使体质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 来说,疾病改变体质多是向不利方面变化,如大 病、久病之后,常使体质虚弱;而某些慢性疾病 (如慢性肾炎等)迁延日久,患者的体质易表现 出一定的特异性。而感染邪气,罹患某些疾病( 如麻疹等)之后,还会使机体具有相应的免疫力 ,使患者终生不再罹患此病。总之,体质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在 先、后天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个体不同 的体质特征。(一)说明个体对某些

14、病因的易感性1.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一般而言,偏阳质者易感受风、暑、热之邪而耐 寒。偏阴质者易感受寒、湿之邪而耐热。小儿气血未充,稚阴稚阳之体,常易感受外邪或因 饮食所伤而发病。 2.体质因素还决定着发病的倾向性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腹泄、食积 等疾;年高之人,五脏精气多虚,体质转弱,易患痰饮 、咳喘、眩晕、心悸、消渴等病;肥人或痰湿内盛者, 易患中风、眩晕;瘦人或阴虚之体,易罹肺痨、咳嗽诸 疾;阳弱阴盛体质者易患肝郁气滞之证。五、 体质学说的应用3.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的发生,以 及过敏体质的形成,也与体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不同的种族、民族、家族长期的遗 传因素和

15、生活环境条件不同,形成了体质的差异 ,即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抗病能力和免疫反应 的不同。依据精气理论,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和遗传倾 向性疾病,若能在先天之精和遗传基因层面上进 行干预,则可改造其偏倾性体质,使病不发。若注重调气、炼神以修身,也能使其偏倾性 体质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使病减缓发作。体质强弱决定着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邪正交争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疾病发生与否, 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质正是正气盛衰的反映。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正气旺盛,抗病力强,邪 气难以侵入致病;体质羸弱者,正气虚弱,抵抗力差, 邪气易于乘虚侵人而发病。发病过程中又因体质的差异,或即发,或伏发,或 时而复发,且发病后的临床证候类型也因人而异。内伤病的发生也与体质密切相关。个体体质的特殊 状态或缺陷是内伤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二)阐释发病原理1、体质因素决定病机的从化从化,即病情随体质而变化。从化的规律是 :素体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热化;素体阳虚 阴盛者,受邪后多从寒化;素体津亏血耗者,易 致邪从燥化;气虚湿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2、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1)通过影响正气,决定发病和影响传变。(2)通过决定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 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