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89012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9 9 月)月)月考文科综合(文)政治试题月考文科综合(文)政治试题1. 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这体现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

2、兴文化业态,这既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也表明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2.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A. B. C. D. 【答案】A3. 如图篆刻作品稻田深处草虫鸣和边款“日头黄,农夫忙,汗滴脚下锄头扬。稻花香,虫儿唱,一派田园好风光”,通过描

3、述农村生活的趣事,把汉字的组合美和线性的和谐美与对世界的尽情描述结合。这折射出( )- 2 -A. 艺术需要立足于实践进行创新B. 篆刻应该满足大众通俗化需求C. 继承传统是篆刻艺术的特殊本质D. 面向世界是篆刻艺术的基本特色【答案】A考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 “我希望世界各地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对于甘地的这句名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交流、借鉴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

4、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希望世界各地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这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交流、借- 3 -鉴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适合题意;本身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选 D。5.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这三大发明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些事实主要

5、佐证了( )A. 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 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 世界文化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答案】A【解析】这三大发明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些事实主要佐证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点睛】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几个因素中,由于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质变,所以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社会制度的更替。6. 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

6、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 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 ,说明中国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题干观点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故 A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交流,故 BD 不符合题意;不同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

7、持各自的特色,故 C 说法错误。故选 A。- 4 -考点:此题考查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7.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记叙从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明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前后历时 4000 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 。下列对二十四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其记述史实能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二十四史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翔实的史料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A. B. C. D. 【答案】A【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二十

8、四史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适合题意;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其记述史实能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适合题意;汉书是第一部断代体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错误;文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名言、成语都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

9、列对应关系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不一致的是( )A. 土尔扈特东归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B.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C. 威武不能屈家和万事兴D. 不畏强御勇者不惧【答案】C【解析】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土尔扈特东归、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均体现了团结统一的重要性,A 不适合题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均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B 不适合题意;威武不能屈体现了爱国主义,家和万事兴体现了爱好和平,C 适合题意;不畏强御、- 5 -勇者不惧均体现了勤劳勇敢的精神,D 不适合题意。【点睛】经常用来分析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辨别中华民族

10、精神的基本内涵内涵名言警句团结统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胞共气,家国所凭;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爱好和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天道酬勤;不畏强御;勇者不惧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怨天,不尤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主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9. 广东文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地域文化,还在多个领域引领着时代新潮流。广东文化要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 ( ) 在社

11、会实践的基础上坚持文化创新 继承传统,保持地方特色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A. B. C. D. 【答案】D【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适合题意;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适合题意;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适合题意;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D。- 6 -10. “勿以恶小而为之,

12、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古训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 )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至善的人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之间A. B. C. D. 【答案】B【解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勉励我们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适合题意;道德至善说法错误,排除;道德准则具有时代性,要与时俱进,是错误的;

13、故本题答案选 B。11. 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民呢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A.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 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C.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D.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建设的措施的理解。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而不是抵制农村通俗文化,A 选项观点错误,排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要

14、承袭农村传统习俗,B 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C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发展文化产业,故排除。D 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题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故入选。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2. 一家网站就山寨文化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38.7%的人认为复制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 7 -容或代名词,此外,冒牌 (33.7%)、剽窃(30.0%)、劣质(24.9%)等词也成为公众对山寨文化核心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40.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它迫使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产品的平民化。这说明(

15、)流行文化是经典文化的基础草根文化与精英文化是相对立的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多样性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表述错误,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C。二、综合题(本题二、综合题(本题 36-4236-42 小题,共小题,共 160160 分)分)13.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材料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答案】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文化传承的角度,设问指向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