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88976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炀帝个人的享 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 据是 A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 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

2、升 D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 2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 策, “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从中可以得出 A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市的管理制度废除 C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D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3明末沈氏农书记载有当地一句谚语:“当的穷,六月里骂长工。 ”意思是说,在农历 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 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4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入专门的“匠藉” ,称

3、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不同 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 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 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巩固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5虽然明淸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 19 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 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 A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白银大量流入 B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且传统手工业水平高超 C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保护,重农抑商的推行 D明清时期政治稳定,文化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大 6明中叶以来, “弃儒从商”

4、日渐成风,以至时人有“士好言利”之讥,而“学者以治生为 本”一类观点也多见于明儒论著之中。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B商业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C重义轻利观念不断强化 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7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 商贩运” 。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 。据此可知,明清江南 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8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 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秘色瓷、

5、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2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91712 年,康熙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 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由此可知清朝初期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 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 101829 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 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

6、 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 ”这表明当时 A开始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D外币流入扰乱了资本市场 11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十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除鸦片外, 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 及英国海外市场的 10%,棉纱的 3%,其主要原因是中国 A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 12陈旭麓认为洋务派不是新生的力量,然而,洋务运动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接生 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A嫁接了西方资本主

7、义方式 B推动政府发展民族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D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131869 年 12 月 18 日, 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 成的各种机器。 ”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A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14据记载,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 ,宁波,上海两处所出土布,运至福建销售,未见合 算,而福建本地用洋纱织成之棉布一宗,折价较为便宜,是以人多购置。 ”材料说明 A传统自然经济仍根深蒂固 B西方侵华的方式变为资本输出 C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增加D中国被卷

8、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杭州“张小泉剪刀”在 1909 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 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 。此材料可印证 A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 B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 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东南民族企业的发达 16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相对于皇 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可见剪辫 A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B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C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 D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 171882 年清廷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1886 年开平铁路公

9、司成立。1887-1893 年唐胥铁路向 东延伸至山海关,向西延伸至天津和北京。1889 年清廷下诏肯定修筑铁路为自强要策。 这反映了 A中国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 B清政府专注于推动铁路建设 C清政府成为近代化的推动者 D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认可 18到 1928 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 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 差等税率,税率由 5至 80共 14 级。这些变化 A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 B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 C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 1919

10、38 年 10 月 24 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组织的“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 3 -尔克大撤退,从宜岛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型纺 织厂等民用企业,还包括科研单位和文物。日本攻陷宜昌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座空城。以 “宜昌大撤退”为代表的企业内迁 A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促使西部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表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01956 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确立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其在微观经济运行的弊 端暴露出来。为此,陈云提出以开放自由市场方式引入市场机制的解决办法,结果加剧 了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最终不得不关闭。

11、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引入市场机制,经 济快速发展。据此推知 A公有制经济体制存在巨大弊端 B市场机制要与生产环节相适应 C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冲突 D20 世纪 50 年代已确立市场经济 211960 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左”的错误;1979 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指导经济改革运动。这表明 A两个“调整”的方向一致 B党和国家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 C两个“方针”的作用一致 D党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 221977 年 1 月,国务院转发关于 1980 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 。同时,提出发 展国民经济的十年(1976

12、1985 年)规划纲要,规定 1985 年粮食产量要达到 8000 亿斤, 钢产量达到 6000 万吨。要建立 120 个大项目,其中有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 地、十大油气田等,按照这个规划,19781985 年间,基建投资总额相当于过去 28 年 的总和。若照此下去 A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B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大提前 C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D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 23同 1978 年相比,1982 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 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 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 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

13、济体制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 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 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4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 ”中 国从 1982 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 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5有学者认为,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 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这主要是基于 南方谈话 A确立了经

14、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2617 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 ,积极 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经济结构的差异 B中央集权的强弱 C思想解放的程度 D海军实力的高低 2716 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中,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乙、 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组别甲乙丙商品类别玻璃、毛呢辣椒、番茄奴隶A欧洲、美洲、非洲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D欧洲、亚洲、非洲 281637 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

15、所人(美洲白银),亦不下数 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4 -A三角贸易 B价格革命 C商业革命 D资本积累 29 “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 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 ”材料强调的 是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 D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 3019 世纪初,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仍以教授神学为主,外加古典语言、数学和历史等学科。 19 世纪中叶后,两校都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自然科学学科。两校的改革 A在废除传统课程方面最为彻底 B适应了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C使得古典主义教学方式丧失市场 D推动了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 311919 年 3 月俄共(布)八大制定的新党章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