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等化传染病规范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87062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均等化传染病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均等化传染病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均等化传染病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均等化传染病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均等化传染病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均等化传染病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均等化传染病规范(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和处理服务项目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目的及意义v制定规范是 为了进一步明确任务职责,规范和加强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 告和处置工作 v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是 患者首诊的主要场所 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 告的关键环节 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以及 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力量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服务内容 风险管理 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 宣传、 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

2、人的治疗管理工作, 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发现、登记 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处理TB/HIV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 -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 和提供风险信息 -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 入 / 出院 登记本、 X 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 病人及疑似病人后, 按要求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时, 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3、 基础性工作-各项制度、对诊断标准的掌握、门诊 日志、报告卡、网络报告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报告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时限订正报告与补报直报质量评价指标变化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处理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宣传教育 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服务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配备专(兼) 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 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

4、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 3 年 工作内容及要求v一、组织机构设置1、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3、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小组成员含院长、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相关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组成 工作内容及要求v二、规章制度建设(一)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及化验室登记制度v门诊日志登记制度v出入院登记制度v化验室登记制度/影像科室登记制度(三)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包括化验室和影像科室(制度执行情况看反馈记录,

5、以纸质版记录为准)工作内容及要求(四)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有制度、有流程图)(五)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六)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录入人员职责、登陆密码账号管理规定、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的规定工作内容及要求(七)院内自查与奖惩制度(八)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反馈制度(九)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规定。对新上岗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技术培训以及对全院医生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应纳入培训计划中(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工作内容及要求

6、v如何制定规章制度制度的题目准确,与内容相符制定此项制度的目的、目标、作用等明确该制度在哪些科室或部门执行,具体由什么人负责领导,什么人负责执行此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是怎样的工作内容及要求v制定规章制度时的注意事项1、根据国家最新的文件要求,及时修订制度内容2、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能完全照搬照抄3、简明扼要,把要点说清楚工作内容及要求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举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年月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年 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

7、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 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工作内容及要求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

8、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根据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分3类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工作内容及要求v2008年5月3日发布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按照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管理。v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v2013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甲类

9、: 2 种目前法定传染病 乙类:26 种 39 种丙类:11 种工作内容及要求v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1、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2、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规定的各部 门职责:(1)卫生行政部门(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医疗机构(4)采供血机构工作内容及要求(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 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 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 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 技术支持。工

10、作内容及要求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 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 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 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 和评估。 工作内容及要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县级疾控中心负责审卡和代报工作内容及要求(3)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报 告和登记制度;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 染病信息报告培训;协助

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 染病疫情的调查。 工作内容及要求3、基本要求人员:专门领导负责,指定2名疫情报告员设备:专用计算机,疫情电话,网络通畅工作内容及要求4、相关登记簿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化验室/影像科室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自查记录(周)疫情分析月报工作内容及要求v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 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 ,不能填写症状。 工作内容及要求v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 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 情况(是否死亡、死

12、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工作内容及要求v传染病登记本应包括就诊日期、患者姓名(14岁以下儿童须同时登记家长姓名)、性别、年龄、现住址、联系方式、病名或诊断、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人、报告时间、订正时间12项基本内容。工作内容及要求化验室和影像部门登记簿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日期6项基本内容。易漏选易漏选具体到小时分钟13岁及以下儿童必填第一次报告的卡片不必填写 ,订正卡片必须填写要选对工作内容及要求v各种登记簿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要求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不得缺项、漏项传染病报告卡填报人必须签名。 v传染病报告卡及传

13、染病报告记录须保存3年,传染病信息资料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及要求v注意: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化验室登记簿和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上报信息必须一致。工作内容及要求v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其它痕迹资料(1)培训:通知、签到、讲义、总结、影像资料培训内容必须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卫生部下发的有关传染病诊断、报告、防治管理等方面的文件(2)疫情分析报告:每月一次(3)自查记录:每周一次(4)奖惩记录工作内容及要求v四、重点传染病社区管理1、艾滋病(根据专项管理的技术文件要求执行)2、肺结核(根据专项管

14、理的技术文件要求执行)3、其他重点防控传染病v如手足口病、出血热等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宣传教育 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工作内容及要求v转诊记录如:结核病必须有转诊单 和转诊登记簿v病例交接记录交接单或电话记录本v规范的个案调查表v患者的观察随访登记v疫点消毒记录消毒日期、消毒人员、使 用药品、消毒方法等v密切接触者排查登记v密切接触者随访记录v应急接种记录v应急药品发放记录如消毒药品、预防性药物等v宣传教育材料宣传单小样、宣传材料发放记录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

15、ttp:/*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现 状v疫情管理-错报、漏报、迟报v临床医生-对诊断标准的掌握v实验室-检验设备及能力亟待提升v网络直报-新功能、新规则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系统报告质量综合评价v 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v 及时报告率 v 及时审核率 v 重卡率n “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取代“网络报告率”;n “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和“重卡率”根据系统报卡管理流程的功能调整进行适当调整;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机构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p 统计期限内 机构有用户正常登录 网络直报系统 即视为机构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统计期限:月度评价统计期限为一个月,年度评价统计期限为全年,统计期限内正常登录一次即此期间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网络直报系统: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