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84461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年高一上学期 1010 月月考月月考 历历史试题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424 道小题,每题道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每题有且只有一道正确答案)分,每题有且只有一道正确答案)1.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 财产继承的原则B. 任人唯才的要求C.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D. 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C【解析】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

2、)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故 C 项正确;A B 两项原则与此不符,D 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2.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 君主专制、官僚政治D.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有“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 ,这体现了君主专制,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

3、,视其地如传舍”反映的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所以选 C。题干反映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A、B、D 反映的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状况,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 炫耀文治武功B. 宣扬君权神授- 2 -C. 制造暴政依据D. 树立专制权威【答案】D【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皇,古为上天” “帝,生物之主”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树立专制权威,故 D 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秦始皇的功绩、君权与神权的

4、关系等史实,故排除A、B 两项;C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光明” “兴益”不符,故排除。点睛:由材料关键信息“皇,古为上天” “帝,生物之主”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权力独尊性” 。4.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 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 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 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 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得出秦代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的是太尉,A

5、 表述不正确;元代设中书省替代前代三省,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期其权势越来越大,B 表述不正确;D 表述颠倒了“郡”与“县”的关系,不合史实。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角度看,下列制度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官僚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材料的含义是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并在

6、此基础上加以完善,结合所学不难- 3 -发现只有郡县制度萌芽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选 C,A B D 三项出现在秦代之后。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6. 从“传贤”到“传子”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 是偶然的历史现象C. 不利于社会进步D. 以后历朝历代没有沿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天下为公时尚处于原始的部落联盟阶段,实行的是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社会财富也归 人们共同享有,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天下为家时国家已经产生,家庭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政治上实行王位世袭制,人们的社会地位出现了等级差别。材料所述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

7、的进步。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国家的出现7.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写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 分封制B. 封建制度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解析】周朝是实行的分封制度,所以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分封制,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里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不是一回事,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周天子不是君主,周朝也没有君主专制制度,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周朝权力尚未集中,不存在中央集权制度,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8、故本题选 A。8.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 ,建立男爵许国。从受封立国对象的角度来看,下列西周诸侯国的立国类型与许国一致的是A. 齐国B. 宋国C. 鲁国D. 燕国- 4 -【答案】B【解析】从材料“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中可知,受封对象是先代贵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分封给功臣,排除;B 项是分封给先代贵族,符合题意;CD 项是分封给同姓亲族。点睛:首先从材料中确定出许国属于哪种类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相同的选项即可。9.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

9、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A.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B. 宗法礼制逐渐崩溃C.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D.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答案】B【解析】材料与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无关,故 A 项错误;战国时期服饰多元仅仅是种现象,服饰由“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到多元化,背后显示的是宗法等级的崩溃,故 B 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衣冠服饰的变化并不是等级政治走向消亡的反映,根据所学知识登记证之也没有走向消亡,故 D 项错误。10. 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B【解析

10、】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祭祖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的是血缘宗法关系,而禅让制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即把职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与血缘宗法无关,故 A 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时至今日,宗法制虽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民间大量存在的“尊宗敬祖” 、 “认祖归宗”等都与宗法制有关,故 B 项正确;世袭制是指权位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材料内容与此不符,故 C 项错误;分封制是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 5 -授予王族功臣和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制度,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D 项错误。11.

11、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A. 商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该时期是指秦汉时期,故B 正确。商周时期没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 A 排除。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故 C排除。隋唐时期,不符合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中国学术思想之

12、奠定的信息,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12.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B. 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 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答案】B13.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A. 民族文化影响制度B. 中央强化地方管理C.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 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6 -【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文化,故 A 项错误;元代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限制

13、,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方的管理,故 B 项正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是加强皇权,与行政区划无关,故 C 项错误;元代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是为了便于朝廷的控制,与地方势力强大无关,故 D 项错误。14.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 ,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 秦朝的三公九卿B. 汉朝的“中朝”C. 隋唐的三省六部D. 宋朝的枢密院【答案】B【解析】联系汉代的“中朝

14、”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亲信即私臣充任中朝人选,来削弱相权,故 B 项符合。秦代丞相、唐代三省长官及宋代枢密使都不是私臣,故排除 ACD。15.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 分科考试B. 以文治国C. 公平竞争D. 重视教育【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 ,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的是平等、理性,而科举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故 C 项正确;科考试不符合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追求,故 A 项错误;启蒙思想家推崇理性、平等,而以文治国不能体现启蒙思想家的追求,故 B

15、 项错误;分重视教育,不符合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追求,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是解题的关键。16.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7 -A. 西汉的尚书台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 宋朝的参知政事D. 元朝的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项指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 ,以削弱宰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C 项宋朝的参知政事这是掌管了部分权利;D 项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中“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

16、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无关。B 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独尊。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17.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B. “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C.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D. “平民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