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型及不同体质食疗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83364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体质分型及不同体质食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医体质分型及不同体质食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医体质分型及不同体质食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医体质分型及不同体质食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医体质分型及不同体质食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分型及不同体质食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体质分型及不同体质食疗(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体 质 学体质的概念(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体质是人类个体在 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 表现在形态结构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 定的固有特性。 体质的形成体质受先天和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与自然,社会环 境相适应的个体特性。表现形式:形质、功能和心理形质、功能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性。体质的构成体质的构成1.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外部外部形态结构体表形态、体格、体形等。内部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2.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脏腑功能、防病能力、新陈代谢情况、自我调节能 力等。 3.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人格、气质、性格等。构成体质的基本要素

2、形态结构、生理功 能和心理状态。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健康的标志: 形神统一的良好状态。具体有:1. 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2.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3. 声音洪亮,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眠良 好,二便正常; 4. 动作灵活,运动,劳动能力较强; 5. 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 6. 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有理性和创造性; 7. 应变适应能力强,抗干扰、抗刺激和抗病能力强。影响体质的因素1.先天禀赋2.年龄因素3.性别差异4.饮食因素5.劳逸所伤6.情志因素7.地理因素8.疾病、针药及其他因

3、素(一)、先天禀赋先天禀赋:子代出生前在母体内禀受的一 切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体质强弱的前提 条件。父母的体质特征遗传于后代使其具有类似 父母的个体特点。胎儿的发育营养状况对体质特点的形成也 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年龄因素人体的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同年龄 有关,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灵枢营卫生会:“老壮不同气” 。表 明年龄不同对体质有一定影响。小儿:纯阳之体,稚阴稚阳。老年人:精气渐衰,脏腑功能减退,气 血淤滞。(三)、性别差异男女性别具有不同的解剖结构和体质类型 ,而且在生理特性方面也有各自不同的特 点。男子性多刚悍,女子性多柔弱,男子以精 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灵枢五音五味提出:“妇人

4、之生,有余 于气,不足于血”,对妇女的体质特点作了 概括说明。( (四四) )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对体质有明显影响。饮食性味影响脏腑之精气阴阳。( (五五) )、劳逸所伤、劳逸所伤过度劳动和安逸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过度劳动:损伤筋骨,耗伤气血。过度安逸:肌肉松弛,气血不畅。(六)、 情志因素情志: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 人的情志因素能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 也可以改变体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即指情志 异常变化伤及内在脏腑。(七)、 地理因素人类的形态结构,气化功能在适应客观环境 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生变异

5、。地理环境因素对体质的形成和变异具有重要 的影响:水土、气候、饮食、居住生活习惯等。( (八八) )、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v疾病:是促使体质改变的重要因素。v药物:不同的性味特点可影响体质的改变。v针灸:补泻疗法可补偏救弊,纠正病理体质。体质的九种分类九种体质分型 v一、平和体质v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 、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v 2.形体特征:体型匀称健壮。v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 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 ,精力充沛,耐热受寒,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 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v4.心

6、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v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v6.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 力较强 九种体质分型 v二、气虚质v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 要特征。v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v3.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 ,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v副项:面色偏黄或晄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 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 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v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v5.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v6.

7、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九种体质分型v三、阳虚质v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 寒表现为主要特征。v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v3.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 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沉迟 而弱。v副项:面色柔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 易出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v4.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v5.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 、肿胀、泄泻、阳痿 。v6.对外界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九种体质分型v四、阴虚质v1.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

8、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v2.形体特征:体型偏瘦。v3.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 干燥,舌红少津少苔。v副项: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视物花,唇红微干, 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脉象 细眩或数 。v4.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v5.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 v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 受暑、热、燥邪 。九种体质分型v五、痰湿质 v1.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 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v2.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v

9、3.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苔 腻。v副项: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 舌苔白腻,口粘腻或甜,身重不爽,脉滑,喜食肥甘甜黏,大 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v4.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v5.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v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九种体质分型v六、湿热质 v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 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v2.体型特征:形体偏胖或苍瘦v3.常见表现: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口苦口 干,身重困倦。舌质偏红苔黄腻v副项:体偏胖或苍瘦,心烦懈

10、怠,眼筋红赤,大便燥 结,或黏腻,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 多,脉滑数v4.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易怒。v5.发病倾向:易患疮疔、黄疸、火热、热淋等病症v6.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 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九种体质分型v七、血瘀质 v1.总体特征:血性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 主要特征。v2.形体特征:胖瘦均见,瘦人居多。v3.常见表现: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 ,口唇暗淡或紫,舌质暗有点、片状瘀斑,舌下络脉紫黯或增 粗,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v副项:眼眶暗黑,鼻部暗滞,发易脱落,肌肤干,女性多见痛 经、闭经,或经血中

11、多凝血块,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或有 出血倾向、吐血v4.心理特征:易烦,急躁、健忘。v5.发病倾向:易患出血、中风、胸痹、癓瘕及痛症等。v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九种体质分型v八、气郁质v1.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 主要特征。v2.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v3.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 应能力差,平素忧郁面貌,神情多烦闷不乐。v副项;胸肋胀满,或走窜疼痛,多伴善太息,或嗳气呃逆,或咽 间有异物感,或乳房胀痛,睡眠较差,食欲减退,惊悸怔忡, 健忘,痰多,大便多干,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 细,性格内向不稳定、忧

12、郁脆弱、敏感多疑v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v5.发病倾向:易患脏燥、百合病、不寐、梅核气、惊恐及郁证 等。v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 雨天气九种体质分型v九、特禀质v1.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v2.形体特征:过敏体质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畸形, 或有生理缺陷。v3.常见表现:过敏体质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 ;患有遗传性疾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 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v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及中医所称“五迟”、“五软”、“解 颅”等;v4.心理特

13、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v5.发病倾向:过敏体质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 等;遗传疾病如血友病、“五迟”、“五软”、“解颅”、先天愚型等 ;胎传疾病如胎寒、胎热、胎惊、胎肥、胎痢、胎弱等v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对易致敏季 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阐释发病原理 解释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 指导治疗 指导养生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1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 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 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 2 体质因素决定发病的倾向

14、性 小儿:脏腑娇嫩,体质未壮,易患咳喘等老人:精气虚弱,体质转弱,易患虚劳等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等二、阐释发病原理v体质决定能否感邪而发病 v 体质强壮者:正气旺盛,邪气难以侵入体内;v 体质羸弱者:正气虚弱,邪气易于乘虚侵入;v体质状态或缺陷是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三、解释病理变化三、解释病理变化v从化:病情随体质而变化。v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从化。v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v 1 通过正气强弱决定发病和影响传变v 2 通过决定病邪的从化影响传变二、阐释发病原理v体质决定能否感邪而发病 v 体质强壮者:正气旺盛,邪气难以侵入体内;v 体质羸弱者:正气虚弱,邪气易于乘虚侵入;v体质状态或缺

15、陷是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三、解释病理变化三、解释病理变化v从化:病情随体质而变化。v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从化。v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v 1 通过正气强弱决定发病和影响传变v 2 通过决定病邪的从化影响传变四、指导辨证四、指导辨证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的证候类型。 同病异证: 个体体质的差异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 异病同证: 感受不同病因而体质具有共性时,可表现为相同或相似的证候。五、指导治疗五、指导治疗(一)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二) 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注意药物性味注意用药剂量注意针灸禁忌(三)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六、指导养生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选择相应的 养生措施

16、和方法。 起居饮食劳逸运动锻炼五、指导治疗五、指导治疗(一)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二) 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注意药物性味注意用药剂量注意针灸禁忌(三)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损其有余:是针对阴阳偏盛病理变化所制定的 治疗原则1、泻其阳盛2、损其阴盛补其不足:是针对阴阳偏衰病理变化所制定的 治疗原则1、阴阳互制调补2、阴阳互济调补3、阴阳并补4、回阳救阴四、调整阴阳五、调理精气血津液六、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来制定 治疗用药的原则。(四季慎用药, 四季宜用药)“用寒远寒,用凉远 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 治疗用药的原则。(西北地区,外 感风寒者,可用辛温解表重剂;东 南地区,外感风寒者,宜用辛温解 表轻剂。)因人制宜年龄老年多虚证或虚中夹实,宜补慎泻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慎补忌攻性别妇女:经带胎产体质寒热强弱孕 妇 食 养孕 妇 食 养妇女怀孕后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