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版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82667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版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版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版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版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版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版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版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 20192019 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 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 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现代文阅读(

2、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分享经济 是一种新兴业态,指人们将海量、分散、闲置的社会资源通过一定平台集聚起来并反复使用,以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对分享经济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进入新世 纪之后,分享经济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但主要是纯粹的无 偿分享、信息分享。2010 年前后, 随着一系列实物分享平台的出现,分享开始建立在有偿 的基础之上,且物品使用权会发生暂时转移。这一 变化,使分享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 间和活力。 伴随“互联网+”战略的大力实施,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型分享经济

3、平台脱颖而出。 目前,分享 经济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新主角。据不完全统计,2016 年,我国分享经济 市场 交易规模达到 2.4 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 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分享经济通过细分市场对 传统产业 的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推出了出行分享、住宿分享、二手交易、众包物流、 服务众包等商业模式,在 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商家、商家与商家之间的 关系,提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也增 添了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 目前,分享经济方兴未艾,将在行业细分中不断演进,并带动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分享经济 的发展正呈现新的趋势。一是形成新生态。例如,有的电商通过构建“商品网上 批发平

4、台+会员大数据+商 品消费+实体经济+产业链金融”的生恋圈模式,形成新零售电商 体系,促进商品交易、流逼和消费。二是 拓展新就业空间。在分享经济浪潮下,各行各业 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就业岗位,未来身兼数职以及从事自由 职业的就业者会越来越多。三是 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传统的实体经济企业也在围绕自身优势推 出分享经济应用, 推出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类、医疗类手机软件。四是催生新盈利模式。除了传统 的交易抽成和广告盈利模式,部分平台已经在探索新的盈利空间。比如,经营出行分享的电 商通过打车服 务平台开展新车销售等业务。 作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涌现的新兴业态,分享经济正加快驱动

5、资产权属、 组织形态、 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草新。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将有效提商社会资源利用 效率,便利人们生活,对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郭军、陈聪分享经济发展方兴未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 -A.分享经济让社会闲置资源集聚起来并实现新的供需匹配,以有偿方式产生新的商业价值B.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与移动互联网同步产生,分享经济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新主角C.移动互联网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推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D.分享经济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阶段,概述了分享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B.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大量事实,阐释了分享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C. 文 章详细介绍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从中可见作者对分享经济发展的乐观态度。 D.文章先介 绍分享经济的概念,然后将分享经济的利弊加以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果缺少海量、分散、闲置且可反复使用的社会资源,分享经济就难以获得迅速发展。B. 分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运行方式,对闲置资源持续进行优化利用。 C. 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分享经

7、济可以重构社会关系,进而增添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 D.作 为涌现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新兴业态,分享经济正加快驱动多方面的革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秋天 李广田 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这却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 为什么听 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 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 狂?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 我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 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像是走向“生”路的。 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枝条里面正在

8、酝酿着生命之 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 了将来,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但是比较起冬天来呢,我却偏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 头的几片黄叶, 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 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 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 在我,常如是想:生活大非易事,然而也许正因为艰难才有着意义吧。而所谓“好生恶死” 者,我想 并非说是:“我愿生在世上,不愿死在地下。 ”如果不甚荒谬,我想该这样说: “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 在途中。 ”死不足怕,更不足恶,可怕而可恶的,而且是最无意味 的

9、,还不就是那停在途中吗?这样,所谓 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 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 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 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望大的人呢,他们也是有福 的吗?他们是更不 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 路 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 但是这条路 是要走的,因为人生就是走在道上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 知道人生的快乐。- 3 -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或者说那常常在背后给人以

10、鞭策的是 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实在的,不知不觉地就来到秋天了,红的花已经 变成了紫,紫的又变了灰, 而灰的这就要飘零了,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 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 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有一 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也 许你只会念道, “落了!” 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 “衰了!”然而, 朋友们,你 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而且,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 很 难将息的了。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人不 能不用力地翘起了

11、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 。 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了下来,但又知道这叶落是一回必然的事,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 就要更加 珍惜了,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 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 感到珍惜吗?同样的,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春天 曾给人以希望,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 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 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 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 在凋亡着 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

12、的朋友。 一九三 0 年十二月(选自李广田文集 ,有删节)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偏爱了秋,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将秋描写成一位故友,并借此找到一种不“停在途中” 的前行的力 量。B.行文用“一只黄叶”重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天黄叶联系着过去与将来,以及它 带给人的紧迫 感。 C.文中对比写两种人,希望小的人“有福” ,希望大的人无福,明知路永长,还是要走在道 上,因而是不 幸的。 D.文章将一代青年的苦闷融进有关“黄叶”的描写和思考,进而引发对秋的赞美,文章基调 是积极向上的。5文章以“秋天”为题,开篇为什么写到春天、夏天和冬天?(5 分)

13、6作者为什么说秋天“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4 -(注)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调查 在全国范围内 抽取 28 个区县的 112 所城乡学校、438 个班级、19487 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 样本,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 长、老师及学校领导。 (摘自光明日报2016 年 8 月 18 日) 材料二: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 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 40.2%,母亲外出的最少, 占 8.1%, 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

14、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 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 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 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 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 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 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 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 该有与母亲 (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他深信,早期依恋特征对个体后 期发展有重要 影响,而且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

15、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 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 有放弃对 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 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 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 2 个百分点;有 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 6.3 个百分 点。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打工父母跟孩子见面和联系次数存在“临界点” ,即每年见面 4 次, 每月联系 4 次,不到这个次数,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不见面、不联系的情况还差。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撩拨效应 ,如果完全没有联系,孩子不会再指望从父母那里得到 支持和帮

16、助,遇到问題会去寻求其他人。反之,如果联系紧密,孩子会指望得到父母支持。 此外,当每年见面次数 超过 9 次,每月都有联系时,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孩 子的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教授 说。 (摘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及工人日报2016 年 7 月) 材料三: 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保护有了国家层面的制度,2 月 14 日,国务院发 布关于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意见明确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关爱、保 护留守儿童的职责,首次提出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农 村留守儿童信息台帐的制度,一人一 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且规定了台帐的主要信息来 源: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 查后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 5 -监护情况、就学情况;乡镇政府组织的重点核查;村民委员会、居民 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 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 似遭 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