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45583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病机(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七 章病 机pathogenesis安海燕 讲师 医学博士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 2、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转归的关系。 3、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机。 4、熟悉气、血、津液失调的具体病机和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 5、了解津液不足、津液代谢障碍的病机。 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概 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学说: 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暴

2、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病机发展简述病机发展简述汉伤寒杂病论阐述外感病六经病机变化。隋代诸病源候论最早的病因病机学专著唐代王冰注内经 “寒之不寒,责其无水; 热之不热,责其无火”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宋钱乙小儿要证直诀阐明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 易热”之病机特点。金元时期 素问玄机

3、原病式 “六气皆从火化” 脾胃论 “火与元气不两立” 格致余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丹溪心法 “六郁”明代: 医贯 “肾水和命火” 景岳全书 “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理虚元鉴 虚证病机本于肺、脾、肾清代: 温病条辨 三焦传变机理 医林改错 血瘀病机 血证论 气血病机理论中医病机学的结构与内容中医病机学的结构与内容中医病机学中医病机学基本病机系统病机疾病传变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 血津液代谢失常外感热病病机、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病机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和 三焦病机症状机理疼痛病机、发热病机、眩 晕病机病证病机感冒的病机、哮喘病病机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病机基本病机基本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

4、素侵袭所产生的 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抗病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抗病 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 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 转归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转归过程,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 则虚”。 正气邪气好转 痊愈正胜 邪退邪胜 正衰邪气退却 精气血津液 和脏腑经络 的病理性损害 逐渐得到康复 正不敌

5、邪 脏腑经络及 精血津液的 功能衰惫 阴阳离决 相 搏恶化 死亡邪退 正虚邪正 相持邪气稽留 病势迁延正虚 邪恋抗邪 驱邪 修复 调节 康复侵害 损伤(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表邪入里2.里邪出表(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 感邪较重,或邪气的致病性较强机体正气较虚,抗邪无力。感邪较轻,或邪气的致病性较弱机体正气较足,抗邪外出。(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邪气盛则邪气盛则实实,精气夺则,精气夺则虚虚素问素问 通评虚实论通评虚实论实的病机实的病机含义: 特点: 形成:表现: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 邪气盛,正未衰,正邪斗争剧烈 外感六淫初、中

6、期,痰食血水滞留于 体内的内伤病 体质壮实、精神亢奋、壮热烦躁、疼 痛据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虚的病机虚的病机含义:特点:形成:表现: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 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以及脏腑经络功能 减退,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 先天禀赋不足、病后亏虚、多种慢性疾病损 耗、邪气损害等 体质虚弱、神疲乏力、声低气微、自汗、盗 汗、疼痛喜按,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 肢冷,脉虚无力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邪盛与正虚并存实中夹虚:虚中夹实:(2)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 因虚致实真实假虚真实假虚(3)虚实真假真虚假实真虚假实(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是指在疾

7、病的发生过程中,由 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 方失去相对的平衡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 、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是 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一)阴阳偏胜胜概念:指人体阴阳双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 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一)阴阳偏胜胜偏盛一方多指邪气,多为“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特点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必有寒热表现必然过度制约另一方 ,使之耗损不足 1、阳偏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 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 感受阳邪 五志化火 邪郁化火 阴邪从阳化热

8、阳 偏 胜 壮热热、面红红 、目赤、便 干、苔黄、 脉数等症状 临临床特点:热热、动动、燥 病机趋趋向:“阳胜则胜则 阴病” 实热实热 兼阴亏证证 (阳胜则胜则 阴病) 虚热热病证证 (由实转实转 虚)机理: 阳偏胜病机示意图 2.阴偏胜胜: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胜,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盛而阳气未衰(或虚损不甚)的“实寒证”。 感受寒湿 过食生冷 阴 偏 胜 形寒、肢冷 、舌淡、下 利、脉迟迟等 症状 临临床特点:寒、静、湿病机趋趋向:“阴胜则胜则 阳病” 实实寒兼阳虚 (阴胜则胜则 阳病);虚寒证证 (由实转实转 虚)机理: 阴偏

9、胜病机示意图 (二)阴阳偏衰(二)阴阳偏衰 概念: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 属“精气夺则虚”的虚证。(二)阴阳偏衰(二)阴阳偏衰 均指人体正气不足,即“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特点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均有寒热之象一方偏衰,不能制约对方, 引起另一方相对亢盛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1.阳偏衰: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态。特点: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 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失养 劳倦内伤 久病损伤阳气临床特点:寒、虚、滞 以脾、肾阳虚为多见阳偏衰畏寒肢冷、 小便清长、 水肿、舌淡 、脉迟病机趋向:“阳虚则寒” 虚寒证机理: 阳

10、偏衰病机示意图2.阴偏衰:指人体阴气不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偏亢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 阳邪伤阴 五志过极化火 久病伤阴 阴 偏 衰 阴虚阳亢 阴虚火旺 阴虚内热热 临临床特点:热热、虚、干尤以肺、肝、肾肾阴虚为为多见见。鉴鉴 别别:“阴虚则热则热 ”:虚而有热热,以虚为为主; “阳胜则热胜则热 ”:以热为热为 主,虚象不明显显。机理: 阴偏衰病机示意图 (三)阴阳互(三)阴阳互损损损损 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 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1.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精或阴气亏损,阳气生化不足或 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

11、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虚,形成 了以阴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2.阳损及阴:是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 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阴阳两虚 的病理状态。阴阳两虚 1.阴损及阳 2.阳损及阴阴阳互损病机示意图 (四)阴阳格拒(四)阴阳格拒 是在阴阳偏盛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双方相互排斥 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医学正传:“假热者,水极似火,阴证似阳 也”。“假寒者,阳证似阴也” 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真寒:面色苍白、四肢逆 冷、畏寒、脉微欲绝假热:面红、烦热、口渴 、脉大等假热之象。 1.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阳气极端虚弱,阳 不制阴,偏盛之阴盘踞于内,逼迫阴阳之

12、间不相 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2.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阳气被 郁,深伏于里,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 一种病理状态。 阳盛于内 格阴于外 真热:壮热、面红、 烦躁、脉数大假寒:四肢厥冷,脉 沉伏(五)阴阳亡失(五)阴阳亡失 是指机体的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脉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邪盛正虚 素体阳虚 疲劳过度 汗吐下太过 大汗淋漓、肌肤手 足逆冷、倦卧、神 疲、脉微欲绝。1.亡阳:是指机体阳气大量亡失,使属阳的功能 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 状态。特点阳的功能全部衰竭,而以温煦、推动、兴奋、卫外 功能衰竭尤为突出。 表现大汗淋漓,心悸气喘,面色苍

13、白,四肢逆冷,畏寒 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2.亡阴:是指机体阴气大量亡失,使属阴的功能 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 状态。 热邪炽盛 邪热久留 煎熬阴液 其它因素 喘渴烦躁,手足虽 温而汗多欲脱。 特点属阴的功能全部衰竭,而以宁静、滋润与内守功能 衰竭最为明显 表现足虽温而大汗不止,烦躁不安,心悸气喘,体倦无 力,脉数疾躁动等危重之象。亡阴与亡阳阴亡亡阳阳亡亡阴阳散越 阴耗竭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亡阴与亡阳的关系:亡阴亡阳阴液衰竭阳气衰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扶越则阴无以化生而耗竭汗出如油,皮肤 尚温,烦躁,心 悸气喘,脉数疾冷汗淋漓,面色苍 白,四肢厥冷,身 寒蜷卧,脉微欲绝阴虚

14、阳虚三、气血津液失常三、气血津液失常是指气、血和津液的不足及其各自生理功 能的异常,精、气、血、津液互根互用关系 失常等病理变化。“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素问调经论(一 )气的失常1.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的病理 状态。 2.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从而 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气机失 调的病理状态。 1.1.气虚:气虚:气虚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 气的化生不足 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 失养、肺脾肾功能失调 气的消耗太多 如:劳倦内伤、外感热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 精神萎顿、倦怠、神疲乏力、动辄气喘、 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

15、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而不通,导致脏腑经络功能 障碍的病理状态。2.2.气机失气机失调调调调: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情志抑郁不舒痰、湿、食积、 瘀血等有形之邪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脏腑功能失调(1 1)气滞)气滞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为 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2 2)气逆)气逆情志内伤饮食冷热不适多见于肺、胃、肝等脏腑病变 肺气上逆咳逆气喘等 胃气上逆恶恶心、呕吐、呃逆、嗳嗳气等 肝气上逆头胀头胀 痛、面红红目赤、易怒等 外邪侵犯痰浊壅滞虚证亦见:肺虚失肃降、肾不纳气、胃气虚极素体虚弱病久耗伤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 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劳役过度妇女产育过多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 陷为特征的一种的病理状态。 (3 3)气陷)气陷气闭是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 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