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41087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东校区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集宁一中集宁一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一卷(选择题 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 24 题,共 48 分)1、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有学者指出:

2、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3、20 世纪 90 年代,江西新淦大洋州商墓出土了 480 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 11种青铜农具共有 53 件。材料说明商代( )A中原农业发展迅速 B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

3、C农业发展自成体系 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4、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 )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 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C崇儒抑法,摒弃刑罚 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5、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 )A. 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6、宋太宗淳化三年(992 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

4、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 )A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 B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D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27、宋代随着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的完善,世族逐渐退出王朝体制。但后来,宗族日益受到重视。范仲淹晚年在苏州立“义庄”,以加强本族内的互相扶助;欧阳修亲自编撰族谱;苏洵也曾编写自己的族谱;司马光著司马氏书仪,列举大家族的规范。这些现象说明( )A. 封建王朝的统治安危取决于宗族的形成 B宋代世族重新形成并控制朝政C宋代士大夫重视以宗族彰显儒学价值观 D科举官僚制度推动世族的再生8、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

5、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9、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B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C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D士商合流表明

6、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10、“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以下内容表述属于材料中“新的价值理念”的是( )A主张工商皆本 B提倡民本思想C提出君主立宪 D注重知行合一11、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 B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C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 D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12、有学者评价梭伦改革中的某一措施是“旧时残酷剥削

7、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这一措施( )A保障公民平等参与司法审判的权利 B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C解除了平民因经济沦为奴隶的可能 D诱惑技艺高超的外邦人从事工商业13、“一般地说,在农业社会,妇女的状况日趋恶化,繁荣使很多上层家庭把妻子当作装饰品;国家强盛则促使对妇女的非正规政治权力加以限制。罗马虽然实行了严格的家长制,但它都是这一大趋势中的一个例外”。促成这一状况的可能因素是( )A罗马法制约身体暴力和家庭内惩罚 B罗马法解决了家庭仇怨和纠纷问题C罗马家庭结构反对强有力的集权体制 D罗马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平等314、克里奥尔语是近代

8、早期的帝国退出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15、据统计,英国政府所提议案在 18671869 年被议会修正的年均为 5.7 项;在18801885 年被修正的年均为 1.8 项;在 18961900 年被修正的年均为 0.2 项。这反映了英国( )A内阁影响力逐渐增强 B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C代议制政体遭到破坏 D政府制约了议会的权力16、18 世纪

9、80 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此“怪物”是指(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联邦体制的国家C民主共和制国家 D邦联体制的国家17、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D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18、19 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

10、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 )A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工业化推动英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19、有学者称:“如果把全球帝国霸权,比喻成是一个木桶。那么这个木桶,便是由五块木板构成的,它们分别是工业、制度、金融、军事、文化,五个维度。这个木桶的木板,有一块先漏了。紧接着,整个木桶的水都会流光。这便是霸权木桶理论。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法国为什么会输掉竞争?依据霸权木桶理论,最

11、根本的是( )A工业 B制度 C金融 D军事20、“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4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2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 80 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

12、克思主义22、据学者研究,中国 1936 年完成了陇海路西安至宝鸡段;同年 7 月,粤汉铁路株韶段接轨,全线通车;广九线也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几天内接轨投入使用。1929 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 1937 年 6 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1935 年开始修筑苏嘉路,1936 年 7 月正式通车。在山西,1932 年至 1937 年,修筑了长达860 公里的同蒲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加( )A说明国民党积极围剿红军 B说明国民政府积极为抗战做准备C是国家长期社会稳定促进的结果 D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23、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抗战的某一事:“这是在中国革命史

13、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台儿庄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24、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B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二 材料解析 (25 题 25 分,26 题 27 分,共 52

14、分)25、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 ,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 ,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 ,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 ,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5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

15、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 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1933 年 12 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 。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材料三 1952 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 月 5 日至 10 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 4 000 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