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37996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高中生物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DN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通过实验分析 DNA 是遗传物质,让学生理解并总结遗传物质的特征,以及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对比方法比较两个实验的优点和不足,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理解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同时也为学好基因表达部分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总结“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 DNA

2、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合作探究和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关于 DNA 的生物学知识。学生乐于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了原有的传统学习方式和地位。通过对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联系学生有关的化学知识,使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会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具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五、教学方法和策略 课时安排:一课时。 1.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 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理解遗传物质的特点以及对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联想到人类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进步。 2.达到“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 DNA 是遗传物质”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

4、习的意识,鼓励创新” 安排学生分组阅读、讨论课本中的两个实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分析“谁在转化实验中起作用” , “如果 DNA 的纯度不够,我们如何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找到两个实验的共同点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以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分组讨论实验要点。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吕氏春秋记载“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 ;提出问题:到底是什么物质

5、在起作用?遗传物质到底是什么呢?让学生讨论 DNA 和蛋白质都有可能是遗传物质。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的方法提取证据。 2.分析讨论实验资料得出结论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让学生分组阅读和观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动画 ,明确四组实验中只有 S 型细菌才能杀死小鼠。提出疑问:为什么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还能使活的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请学生分析,思考、讨论相关的问题。 学生交流总结出: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 必然含有转化因子。 进一步激发学生疑问: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物质?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学生交流提出:把S型细菌的多糖、脂质、DNA、DNA 水解物等提纯出来分别加到 R 型细菌

6、里去,然后观察有没有 S 型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教师:艾弗里的实验 DNA 提取中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我们需要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然后介绍 T2 噬菌体结构特点、寄生方式及同位素示踪技术。 学生根据课文提供资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分别培养含有 35S 和 32P 的大肠杆菌? 为什么用含 35S 和 32P 的噬菌体分别去感染没有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如果噬菌体既含有 35S 又含有 32P?再去感染大肠杆菌会怎么样? 为什么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放射性同位素分不同? 为什么选择 35S 标记蛋白质、32P 标记 DNA? 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目的和结论在

7、全班进行表述交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出评价。 3.知识的总结和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并得出结论: (1)这两个实验方法不同,但却有个最关键的实际思路,是什么? (2)用细菌或病毒做实验有哪些优点? 最后教师讲述:研究证明,还有些病毒 RNA 是遗传物质,但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八、教学反思和评价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体 现了自主学习。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师的点评与总结,一方面统一了认识,给了学生一个较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观点,另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既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