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卫生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33830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卫生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学校心理卫生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学校心理卫生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学校心理卫生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学校心理卫生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卫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卫生(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心理卫生 (概述)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lmental health心理卫生?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心理卫生运动的溯源 l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 比尔斯(C.W.Beers)。比尔斯,美国人,生于1876年 ,18岁就读于耶鲁大学商科。毕业后,到纽约一家保险 公司工作。比尔斯的哥哥患有癫病病,他目睹其兄病情 发作时昏倒在地、四肢抽搐、口吐泡沫的可怕情景,担 心这种病会遗传到自己身上,于是终日惶恐不安。24岁 时,比尔斯因精神失常从四楼跳下,企图自杀未遂,结 果被送入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的三年痛苦经历,使比 尔斯亲身体验到精神病患者的苦闷和所受到的虐待,亲 自目睹了一系

2、列精神病人惨遭折磨和不被公正对待的事 件。病愈出院后,比尔斯立志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 而努力。 l1907年,他写了一本自传体著作,取名为自觉之心 (A mind that found itself)。 l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 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l1909年2月,又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 比尔斯任顾问)。l1917年,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创办了心理卫生杂 志,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心理卫 生运动逐步在美国形成了一股热潮。 l在美国心理卫生活动的推动下,世界许多国家 纷纷成立各国的心理卫生组织。l1918年,加拿大全国心理卫生

3、协会宣告成立。l1919年至1926年的7年之间,法国、比利时、 英国、巴西、匈牙利、德国、日本、意大利等 国,先后建立起全国性的心理卫生组织。此后 ,又有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古巴、印度、新西 兰、苏联、土耳其、挪威等国,建立相应的心 理卫生机构。 l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 盛顿召开,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 了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盛极一时。同时 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标 志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 潮流。 l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 卫生日”活动的报告。l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 神卫

4、生日”。 l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 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 关注精神病患者的现状心理卫生的概念l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科学。 包含两大含义:l一是个体心理上的健康状态,自我感觉良好, 而且与社会保持和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 的潜能。 l二是指从维护心理健康的目标出发,为减少行 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发生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和 措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l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或异常,而且要 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 最佳状态。后来WHO又增加一项内容,就是道德方面。不同心理学理论流派提出不同的标准l以适应调节理论为依据,提出心理健康的社会

5、 学标准;l以特质理论为指导,提出心理健康的个性化标 准;l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前提,提出心理健康的理想 化标准。中国学者一般认可的标准(1)认知过程正常(包括智力正常) (2)情绪乐观 (3)意志坚强 (4)人格健全 (5)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马斯洛提出10个标准(1) 充分的适应力 (2)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评价 (3) 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适当的情绪发泄及控制 (8)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 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

6、,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适 当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者的特征l自我实现的人就是精神健全,能充分开拓并运 用自己的天赋、能力、潜力的人。l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的优秀代表。l自我实现的人常常有“高峰体验”。l心理健康标准-理想化的标准l疾病与健康之间也并非是完全对应的,它们之 间没有一条绝然分界的鸿沟,而是个体的生理, 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连续生命过程。疾病或 死亡极不佳欠佳正常良好很好完好三、学校心理卫生的工作目标 l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根据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有 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情 绪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l预

7、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各种心理 卫生问题。 l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 ,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身心 发展环境。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 2010年)提出:l加强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 减缓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上升趋势。l到2005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 40;到2010年,达到60。l到2005年,遏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 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上升趋势;到2010年,儿童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患病率降 低到12。l据卫生部门的调查,在我国约.亿的 岁以下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

8、 障碍的占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 碍患病率达.至,突出表现为 人际关系、情绪障碍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以焦虑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为主 。 四、学校心理卫生的工作内容l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发育阶段,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而有所不同。l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提出: 加强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减少精神疾病发生 。 l将儿童青少年列为重点人群,并要求:应高度重视儿 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将提高儿童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学 生心理行为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适当处理。 l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实用的心理 健康教育和适应能力训练。

9、l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校医 等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 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 学生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 幼儿期的心理卫生内容l及时做好免疫接种,提高身体抵抗力,消除各 种有损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致病因素;l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 养方式,包括让孩子摆正在家庭中的位置、让 孩子更多地感受和睦家庭的温暖、正确对待和 处理幼儿口吃和遗尿症等疾病、正确对待孩子 的过失和错误、支持孩子多玩游戏等。 婴幼儿(0-3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l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 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l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

10、言和身体的交流,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 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学龄前儿童(4-6岁)常见的精神 卫生问题,l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 ,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 不合群等问题。l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 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 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儿童期的心理卫生内容l处理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减少孩子入学后的适应 性困难;l改变学前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状态,适应学校生活和 课堂气氛,遵守纪律;l在学习方面,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l帮助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l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

11、力,在交往中锻炼他们的独立 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同情心、责任感等。 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内容l开展健康咨询和青春期教育,为青少年排解由于身体 生理变化而产生的困扰;l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解决理想自我与客观 自我的差距所带来的心理问题;l开展性心理辅导,解决青少年由于异性交往、“早恋” 、失恋以及性失误和性过错的发生及其所引发的情绪 问题;l开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 挫折和压力等等。 学龄儿童(7-12岁)和青少年( 13-18岁)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l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l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l情绪问题l性心理发展问题(异性交往、不安全性行

12、为、 中学生 怀孕等)l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l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l过度追星l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l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 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 生的可行方法。有关精神障碍的概念l精神病(psychosis)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 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 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 的一小部分。l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出现以认知、情感、意志 和行为等各种精

13、神活动异常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泛指一切的因精神问题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精神障 碍是一个更宽的范畴。l心理变态这是一个老百姓的术语而不是一个专业术语,泛指一切 反常的令常人不能接受的心理现象或者外在的行为现象。 精神障碍精神病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l人格障碍人格适应的缺陷人格构成对自己和社会 来说都是不被接纳和允 许的。l反社会人格障碍l偏执型人格障碍l回避型人格障碍l依赖型人格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l神经症由精神因素造成;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可以面对生 活中的现实问题,处于 痛苦的主观体验中;难被大多数人觉察和 理解。l抑郁症l焦虑症l恐怖症l强迫症l疑病症l神经衰弱

14、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l精神病心理障碍最严重的 一类心理机能的整体瓦 解;心理活动各个方面 的协调一致的损害、机 体对环境适应力的丧失 ;机体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严重失调。l精神分裂症l躁狂抑郁症广泛性发育障碍l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简称PDD。或译成“全面发育障碍 ”、“弥漫性发育障碍”),又称为孤独谱系 障碍(autistic-spectrum disorder),或称 孤独障碍。l童年早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年龄越 小症状越重。孤独谱系障碍l孤独症(Autism)l不典型孤独症(Atypical autism)l阿斯伯格综合症(

15、Aspergevrs)l雷特综合症(vRetts)l童年瓦解性障碍(又称衰退性精神障碍, Disintegration disorder)l非特异性广泛性发育障碍(NO specific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 NOS)。儿童孤独症l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 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 窄和行为方式刻板。1.人际交往的损害,l对他人的情感表达缺乏反应;l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的行为;l不能利用社交信号适当整合对社会、情绪和行 为的交流。2.言语交流存在质的损害l主要为语

16、言运用功能的损害,尤其缺乏社交 情感的相互性应答交流,具体表现为不能应用 已掌握的语言技能,不能在扮演和模仿游戏中 正确地充当角色,在交谈中缺少应答或不能及 时应答。3.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l坚持固定不变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患儿倾 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各种 日常活动,在新添活动、旧有习惯和游戏中都 是如此。l大多数患儿对闲暇的安排缺乏自发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在工作中也难于运用概念作出决定 (即使这些任务是他们力所能及的)。4.非特异性障碍l常出现其他一些非特异性障碍,如害怕、恐惧 ,睡眠和进食紊乱,发怒和攻击。自伤(如咬 手腕)也较常见,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时尤其如 此。l约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 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具有某方面较 好的能力。Asperger综合征l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综合征,有类似儿童 孤独症的某些特征,表现为社交活动的质的异 常,以及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 一般到学龄期症状才明显,但无明显的言语和 智能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