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81858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等四个重大是非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这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马克思主义就是敌视、攻击、背弃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社会思潮。在我国,虽

2、然这些思潮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却力图诱使我们改旗易帜,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从出现的时机来说,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有的利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剧变解体后进入低谷,鼓吹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有的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暂时困难,鼓吹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中国;有的则利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机,推出资本主义的方案冒充社会主义。从其具体内容来说,则是新自由主义鼓吹“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 ,中国的改革发展也要以此为准则,并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宣扬绝对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全面私有化,主张实行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国家

3、、俄罗斯、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造成的灾难等,清楚地说明要是按照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去推进“改革” ,必将使我国沦为国际资本主义的附庸。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却又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并狂妄叫嚷“只有民主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原苏东国家剧变解体的惨痛教训说明,要是把这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引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只能导致复辟倒退。历史虚无主义以虚无主义的态度贬低传统、歪曲历史,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描绘成漆黑一团,认为革命只能起破坏性作用而没有建设性意义,为此而鼓吹“告别革命” ,并把“五四”以来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看作误入歧途

4、,同时又以客观评价为名,美化反动统治者、侵略者和汉奸,企图借否定历史来达到否定现实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还有以“非中心”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非本质”去否定历史规律、否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后现代主义” ;把矛头指向近代以来的启蒙与革命,妄图把儒教意识形态化,以儒教去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保守主义” ;等等。十分明显,这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要是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在人们心目中颠倒黑白、混淆视听,造成精神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就会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一部分人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同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5、划清界限。怎样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深刻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多元、多变的新情况,怎样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界限呢?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中贯穿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从基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上去把握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肢解和割裂开来,或把它的一些个别论断绝对化与神圣化。早在 1916 年,列宁就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a)历史地, (b)都要同其它原理联系起来, (r)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 200

6、9 年版,第 163 页)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准确地而不是随意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末,邓小平在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同它们的个别论断明确地区分开来的原则。在我们致力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时,邓小平所确立的这一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历史上,种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个惯用手法,就是歪曲、肢解和割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摘取和曲解其中的片言只语,去代替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精神。当前,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也

7、是靠断章取义地曲解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政策中的个别词句来鱼目混珠的。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说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贯穿到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中去。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691页)列宁则指出,要是忽视了恩格斯所强调的这个方面, “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化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会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

8、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实际任务,即可能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的一定实际任务之间的联系” 。(列宁专题文集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57 页)所以,毛泽东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802 页)邓小平则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91292 页) 。所以,用

9、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勇于突破前人囿于历史条件的个别论断,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突破那些已被实践证明不适合变化了的新情况的判断和结论,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理论。这条原则对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从伯恩施坦以来,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一直以世界发生了变化为借口,把马克思主义说成“过时了” 、 “不起作用了”而加以否定,为了同它划清界限,揭露其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显然是必要的,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

10、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此去揭穿反马克思主义掩盖在“世界发生了变化”的幌子下的真面目,则是同样重要、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它能使人们认识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来就是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不断探索和解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问题,从而把革命和建设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才能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借口什么世界发生了变化而妄图否定马克思主义,这只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空想。三是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使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

11、保证,但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和 30 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为此,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论断。他强调说:“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

12、命的具体实际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534、707页)邓小平也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63、191 页)党的十五大指出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的基本原则和具体途径:“马克

13、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 13 页)党的十七大进而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确立为我国改革开放十条宝贵经验中的首要经验,并指出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 8、9 页)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这条原则,对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自我推销的时候,往往以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为借口。因而当我们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地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地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时候,我们也就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的灿烂的真理光芒,粉碎了反马克思主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谬论与诡辩,从而也同它彻底划清了界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