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说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07808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的性质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分子的性质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分子的性质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分子的性质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分子的性质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的性质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的性质说课(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节知识识包含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是在前面分 子结结构的基础础上,让让学生进进一步认识认识 分子的重要 性质质。通过过本节节的学习习,既让让学生复习习了分子结结 构的基础础知识识,又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结结构决定 性质质,性质质反映结结构”的化学观观念。同时时能让让学 生用本节节的知识识解释释生活中的一些现现象,体现现“ 化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实际实际 意义义。本课时课时 完成键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溶解度三个内 容的教学。2、本节课内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分子结结构与分子极性关系的学习习,对对 学

2、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较高。而课课本是从正负电负电 荷中心是否重合和化学键键的向量 和两个角度简单简单 分析分子的极性,内容比较简单较简单 ,所以要进行一些知识的补充与扩展。本节课节课 一方面我们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电电子式和分子空 间结间结 构,即利用分子结结构判断判断正负电负电 荷中心来判断 分子极性。并可探究如何通过过分子式判断分子极性,之 后再升华华到常见见的ABn型分子极性的判断规规律。2、本节课内容分析分子的极性会影响物质质的溶解度,所以将溶解度的知 识识分散了一部分到本节课节课 ,但知识难识难 度较较低,所以由学 生自主学习习解决知识识点,引导导学生对课对课 本资资料卡片的分

3、析得出“相似相溶”的规规律,在此过过程中给给学生点明此 规规律是从分子结结构的角度出发发,强调调分析问题问题 要注意前 提条件。另一方面利用物理的电电学知识识和力学知识识,结结合球 棍模型和电脑动电脑动 画等多媒体辅辅助教学手段,将分子极性 的判断转转化为为物理模型,即将极性的判断转转化为为判断分 子中各个键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做力的分析, 使知识变识变 得直观观,降低正负电负电 荷中心是否重合这这个判断 方法的难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2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3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

4、断分子的极性。 4掌握“相似相溶”原理。3、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探讨,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 析,建立模型和进行抽象思维;学会从现象到本质,加强 实验和理论的结合,协同揭示化学中的“因果”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求实、合作、进取的优良品质和严谨认真 的科学态度。 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重点:共价键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分子极性对对 物质质溶解度的影响。 难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知识识上,学生已经经学习习了共价键键和分子立体 结结构的基础础知识识,降低了学习习的难难度。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能力上,学生的逻辑逻辑 思维维

5、能力已初步建立,但 需要进进一步加强知识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综综合能力。情感上,学生学习习了共价键键后,必然要考虑虑 成键键原子对对共用电电子对对吸引力的大小和共用电电子 对对在成键键原子间间的位置,有继续继续 学习习的兴兴趣,但 对这对这 种理论论知识识的学习习也会感到害怕。本节课节课 将通过实验过实验 ,并以问题为问题为 索引,引导导 学生通过过复习习已学的知识识和多媒体展示的素材, 建立起化学和物理模型来学习习知识识和解决问题问题 , 并组织组织 学生以小组组合作的方式进进知识识的汇总汇总 和整 理。最后以练习练习 的形式对对学生进进行适当的评评价反 馈馈。整堂课让课让 学生成为课为课 堂

6、的主体。三、教法设计三、教法设计以老师师的问题问题 和实验实验 事实为实为 基础进础进 行猜想 与假设设,再通过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组讨论 的形式解决 问题问题 ,总结总结 知识识。让让学生在活动动中相互交流、 相互评评价。四、学法设计四、学法设计1.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五、教学程序五、教学程序目的:通过实验引入,设置疑问来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结构出发去解 决问题。【实验】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30 mL蒸馏水,夹在滴定管夹上 ,并在滴定管下方放一个大烧杯。打开活塞,让水缓慢下流如线状 。把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或塑料棒接近水流,观察水流的方向有无变 化;用

7、CCl4代替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有无变化。【思考】水分子是电中性的,为什么会被带电的塑料棒吸 引?【现象】水流方向有变化,而CCl4流的方向没有变化。(1)组织学生书写H2O 、CCl4、O2、HCl、CO2的 电子式和结构式(2)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 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2.2.回顾旧知,以旧带新回顾旧知,以旧带新 知识回顾练习:H2O 、CCl4、O2、HCl、CO2、的电子式和结构 式H HO: : :OHHCl CCl Cl Cl:Cl C:Cl :Cl:Cl:O:O:ClHOOClH:OC: :OOCO思考:共用电子对在 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

8、 会是否相同?即共用 电子对是否偏移?(1)组织学生书写H2O 、CCl4、O2、HCl、CO2的 电子式和结构式(2)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 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2.2.回顾旧知,以旧带新回顾旧知,以旧带新 (3)引导学生通过电子式,元素的电负性知识了解 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并形成相应的概念。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一、键的极性HClCl2 :ClH:Cl:ClClHClCl1.03.03.0 3.0+-非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无偏向(电荷分布均匀)极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有偏向(电荷分布不均匀)(1)组织学生书写H2O 、CCl4、O2、HCl

9、、CO2的 电子式和结构式(2)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 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2.2.回顾旧知,以旧带新回顾旧知,以旧带新 (3)引导学生通过电子式,元素的电负性知识了解 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并形成相应的概念。(4)通过设置思考题和相应的练习,进一步了解键 的极性产生的原因和判断的方法。1、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向或偏离是由什 么因素引起的呢? 这是由于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不同造成 的。即键合原子的电负性不同造成的。 2、键的极性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思 考(1)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是非极性键。(2)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

10、键是极性键。练习:指出下列微粒中的共价键类型1、O22 、CH43 、CO24、 H2O25 、O22-6 、OH-非极性键极性键极性键 (H-O-O- H)极性键 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极性键(1)组织学生书写H2O 、CCl4、O2、HCl、CO2的 电子式和结构式(2)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 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2.2.回顾旧知,以旧带新回顾旧知,以旧带新 (3)引导学生通过电子式,元素的电负性知识了解 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之分,并形成相应的概念。(4)通过设置思考题和相应的练习,进一步了解键 的极性产生的原因和判断的方法。目的:通过旧知识的回顾,引

11、导学生从结构上 进行分析,形成新的知识和新的概念,使知识衔接 自然,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并以思考题和练习强 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1)引导学生尝试用已学的键的极性的知识去分析 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发现矛盾,进行过渡。3.3.呼应开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呼应开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 思考:为什么实验中水流方向有变化,而CCl4 流的方向没有变化?OHHCl CCl Cl Cl+-+ +-(1)引导学生尝试用已学的键的极性的知识去分析 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发现矛盾,进行过渡。(2)指导学生结合分子的空间构型去解决矛盾,通过 分析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从而引出分子 的极性的知识。3.3.呼应开

12、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呼应开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思考:为什么实验中水流方向有变化,而CCl4流 的方向没有变化?H2O分子受静电作用, CCl4分子不受静电作用,说明 虽然它们都是极性共价键,但H2O分子与CCl4分子不同。OHHCl CCl Cl Cl+-+ +-+-+它们的不同体现在空间结构上,H2O分子的V形结构 使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而CCl4分子的 正四面体结构使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1)引导学生尝试用已学的键的极性的知识去分析 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发现矛盾,进行过渡。(2)指导学生结合分子的空间构型去解决矛盾,通过 分析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从而引出分

13、子 的极性的知识。3.3.呼应开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呼应开头,自然过渡,进入新知目的:在解决学生疑问的同时,通过创造矛盾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1)引导学生建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并从概念出发找寻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4.4.建立概念,层层深入。建立概念,层层深入。 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看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 2、判断方法:1、概念二、分子的极性(1)引导学生建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并从 概念出发找寻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4.4.建立概念,层层深入。建立概念,层层深入。 (2)由于从正负

14、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去分析分子极性的比 较困难,所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即看 分子中各键的极性向量和 是否为零,作为新的判断手段 ,降低学习难度。在ABn分子中,A-B键看作AB原 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中心原子A 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来判断,F合=0,为 非极性分子(极性抵消), F合0,为 极性分子(极性不抵消)思考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分子中各键的极性向量和 C=O键是极性键,但 从分子总体而言CO2 是直线型分子,两个 C=O键是对称排列的 ,两键的极性互相抵 消( F合=0),整 个分子没有极性,电 荷分布均匀,是非极 性分子180F1F2F合=0OOCHOH10430F1F2F合

15、0O-H键是极性键,共用电 子对偏O原子,由于分子 是折线型构型,两个O-H 键的极性不能抵消( F合 0),整个分子电荷分 布不均匀,是极性分子HHHNNH310718 三角锥型, 不对 称,键的极性不 能抵消,是极性 分子FF1 F2F3BF3120F1F2F3F平面三角形,对称, 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 分子10928 正四面体型 ,对称结构,C-H键的极性 互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分子CHHHHF合(1)引导学生建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并从 概念出发找寻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4.4.建立概念,层层深入。建立概念,层层深入。 (2)由于从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去分析分子极性的比 较困难,所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即看 分子中各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为零,作为新的判断手段, 降低学习难度。 (3)通过设置疑问,完成课本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将 本节课的所学的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进行联系,找寻二 者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看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 不但要看键的极性,也看分子的空间构型 2、判断方法:1、概念二、分子的极性思考: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一致吗?分子的极性分子的空间 结构键角决定键的极性决定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