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06652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表药发散风寒药(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解解 表表 药药第六章第六章 解表药解表药解解 表表 药药教学要求v教学重点:掌握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 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和应 用;v教学难点:区别理解麻黄和桂枝,菊花和桑叶,柴 胡和葛根功效的异同解解 表表 药药一、概念v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要功用 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解除 表邪解 发散 表 疏散 表证解解 表表 药药一、表里辨证概念:表里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势趋向 的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脏腑、骨髓里,深重病势判断: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解解 表表 药药一、表里(一)表证 1、概念 :六淫、疫气、虫害等邪

2、气经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卫卫气)抗邪所表现轻现轻 浅证证候的概括。多见于外感病 初期 2、特点:起病急,病情轻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查。 新起恶恶寒,发热发热 并见见,内部脏脏腑症状不明显显。 3、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卫气的宣发发。 4、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v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强、咽痛v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5、临床常见的证型:风寒束表证证、风湿遏表证证、燥邪犯表证证、 暑湿袭袭表证证、风袭风袭 表虚证证。 6、发展趋势:一般可较较快治愈;也可成为为里证证或半表半里证证 。解解 表表 药药(二)里证 1、概念:泛指病变变部位

3、在内,由脏脏腑、气血、骨 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证候。常见于外感病中、后 期或内伤伤病。 2、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3、病因病机:表不解内传入里;外邪直中; 脏腑功能紊乱。 4、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以脏腑证候 为主 5、证候类型:里寒证证,里热证热证 ,里实证实证 ,里虚证证 。解解 表表 药药(三)半表半里证1、概念: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过程中,邪正 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处于表里之间、进进 退变变化之中所表现现的证证候。 2、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 3、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 足,不能拒邪于外 4、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4、,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解解 表表 药药表 证 与 里 证 的 鉴 别类型表 证里 证半表半里寒热发热恶寒并见 发热不恶寒 或但寒不热 寒热往来 内脏及其它 症状头身疼,鼻塞, 喷嚏等,内脏症 状不明显 内脏证候如 咳喘心悸, 腹痛,呕泻 等胸胁苦满 舌苔变化不明显 多有变化 不明显 脉多浮脉 多沉脉等 多弦脉解解 表表 药药解表药又曾称为发汗药,解表法亦相应称为汗 法。从发展沿革来看,由于对风寒表证及发散 风寒药认识较早,风寒之邪宜于从汗而解,这 些最初使用的解表药一般具有明显的辛温发汗 作用,基于这种临床用药实践,素问阴阳应 象大论总结了“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著名 治疗原则。随着对

5、表证认识的深化和解表治法的发展,有的 表证并非汗解所宜;解表药物逐渐增多,其中 有的并无明显发汗作用却为表证所常用,解表 药便超越发汗的原始含义。可见,解表药源于 发汗药,包括了发汗药,而又不仅限于发汗药 。解解 表表 药药 二、药性特点v 1.多辛、质轻。2.主入肺、膀胱经。辛能发散,疏表透邪; 轻扬升浮,偏行肌表,开腠去实。 故解表药善于外达肌肤,以祛散以风为主 的六淫表邪,解除表证。 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解解 表表 药药 三.功用与分类发散风寒药治风寒表证发散表邪 发散风热药治风热表证治疗表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或汗出不畅、脉浮) 兼宣肺平喘、透疹、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等

6、。解解 表表 药药兼有的功用:v宣肺平喘治外感咳喘v透疹治麻疹不透v祛风止痛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v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或腰以上肿 当发汗者v消散疮疡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v宣通鼻窍治鼻渊头痛者v利咽喉治风热上壅的咽喉肿痛v明目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解解 表表 药药四、 配伍原则春季多风热,发散风热药 +清热药1、根据四时 夏季多夹暑湿+祛暑药、化湿药感邪的不 同,进行 秋季兼燥邪+润燥药选药配伍 冬季多风寒,发散风寒药+温里药解解 表表 药药2、体虚外感,需配扶正药 气虚补气药血虚补血药阴虚养阴药阳虚补阳药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配清热解毒药解解 表表 药药五、使用注意 1、取微汗为宜,忌大汗

7、,以免耗气伤阴。2、虚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当慎用。3、注意因时、因地而权衡用量的轻重。4、入汤剂不宜久煎(煮沸1015分钟为宜)。解解 表表 药药六、 现现代药药理研究 1、发汗:促进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 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作用;如麻黄、生 姜、桂枝、葛根等。 2、解热: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 如柴胡、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等。 3、镇痛:柴胡、藁本、防风、白芷、细辛 、羌活、桂枝等具有一定镇痛作用; 4、抑菌、抗病毒:麻黄、柴胡、紫苏、生 姜、薄荷等对多种呼吸道细菌及病毒有 抑制作用。解解 表表 药药七、现代应用v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流脑等感 染性疾病的早期;v以及急

8、性肾炎、急性风湿热、急性结膜 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产褥热等临床 各科的疾患。解解 表表 药药常用名词术语 v发汗解表: 通过发汗,使表邪从外而出,以解 除表证的药物作用,谓之发汗解表,亦称发表 。适用于外感初起,邪在表者。v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外邪之义。为辛温解表药 的主要作用,性味辛温,能发散肌表风寒解除 表证。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寒头痛、肢体疼 痛。 解解 表表 药药 宣肺: 宣通肺气之义。外邪袭肺或痰浊阻肺,致肺 气闭郁,出现咳嗽气喘。宣肺药具辛之性,以宣通肺气 ,而平定喘咳,药如麻黄、桔梗。 调和营卫: 解除风邪并调整营卫失和的治法。风邪 自表而人,可导致营卫失调,表现为发热头痛、汗

9、出恶 风、鼻鸣干呕、脉浮弱等症。常用桂枝解肌发汗而通卫 ,白芍敛阴而和营,两药合用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营 卫得和,则诸症自解。 发表透疹: 通过发表以透出隐之未透之疹的药物作 用。适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兼有表证者。宣通鼻窍: 通过辛散之作用,解除鼻塞之症,称之 为宣通鼻窍。宣通鼻窍药适用于外感头痛。解解 表表 药药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外邪之义。为辛凉解表 药的主要作用,性味辛凉为主,除辛散外邪 外,兼有一定的清热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 以及风热头痛、咽痛。亦称疏散风热。升阳举陷:药性上升,能使下陷的中气得以上 升,谓之升阳举陷,亦称升举中气、升提中气 、升举阳气。药如升麻、柴胡。 解解 表表

10、 药药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一、性能特点1、性味: 兼苦味如麻黄、羌活、苍耳子多为辛、温(柽柳性平) 兼甘味桂枝、防风2、归经:多入肺、膀胱经3、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二、功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发汗力强)解解 表表 药药麻 黄 Herba Ephedrae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中 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燥草质茎。解解 表表 药药草麻黄解解 表表 药药草麻黄解解 表表 药药中麻黄解解

11、 表表 药药中麻黄解解 表表 药药木贼麻黄解解 表表 药药木贼麻黄解解 表表 药药v【处方用名】 v生麻黄、麻黄、西麻黄、净麻黄(生用,辛散作 用较强)发汗解表宜生用v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 喘多炙用v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有润 肺之功)v麻黄绒解解 表表 药药性能特点: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入肺与膀胱经, 善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以散风 寒,为辛温发汗之峻品,被称为“发汗解表第 一药”;本品作用重在开宣肺气,以外散风寒,内平 喘咳,下通水道,且宣散之力颇强。故只适于 风寒表实证、肺气壅遏的实喘及风水水肿而无 汗者。 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

12、肺、膀胱经。解解 表表 药药功效:v 发汗解表、 v 宣肺平喘、 v 利水消肿。 解解 表表 药药v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发 汗力强,被誉为“伤寒发表第一要药”。尤 适宜风寒感冒兼胸闷喘咳者。2、治肺气壅遏之喘咳证为治肺气壅遏 之喘咳要药。 3、治风水水肿水肿初起,有表证者, 宜伍发汗解表和利水退肿药。此外,取其温散寒邪之功,还能用于风 寒湿痹、阴疽、痰核等证。解解 表表 药药现代应用 :治疗支气管哮喘。用法用量: 310g 。煎服。发汗解 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捣绒缓和 发汗之力。小儿、老年体弱者宜用麻黄 绒或炙用。使用注意:发汗力较强,表虚自汗、阴 虚盗汗及虚喘者慎

13、用。传统上有 “有汗不得用麻黄”的讲法。解解 表表 药药【实验研究】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 发油等。v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 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油乳剂有 解热作用。v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 作用。v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v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 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 眠、不安。v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解解 表表 药药桂 枝 Ramulus Cinnamomi 来源为樟科(Lauraceae) 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 枝。

14、解解 表表 药药桂枝原植物解解 表表 药药解解 表表 药药桂枝药材标本解解 表表 药药最早记载于别录 处方用名: 桂枝段、嫩桂枝、桂枝尖、桂枝木 、炒桂枝、炙桂枝。解解 表表 药药性能要点: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外能发散风 寒,内能温通血脉,为风寒外感、寒凝 血滞、阳不化气等证之要药。其发汗之 力虽不及麻黄,然其味甘力缓又无伤阳 之弊,故风寒感冒虚实皆可应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 经。解解 表表 药药功效:v 发汗解肌、v 温通经脉、v 助阳化气。解解 表表 药药 v 功用:表实证:配麻黄1、发汗解肌-治风寒表证表虚证:配白芍解肌即解除肌表之邪。是治疗外感证初 起而有汗的方

15、法。辛温解肌,如桂枝汤;辛凉解 肌,如柴葛解肌汤。解解 表表 药药 2、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胸痹心痛寒凝血滞诸痛证 中寒腹痛闭经、痛经风寒湿痹3、通阳化气温阳化气以行水痰饮、水肿证温阳通脉以复脉心悸、脉结代解解 表表 药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 .风湿 痹痛可用至3045克。使用注意: 凡温热病、阴虚 阳盛及血热妄行、月经过多者 ,均忌用。 解解 表表 药药麻黄与桂枝v共性: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v个性:麻黄发汗力强,兼能平喘利尿;只用表实证;水肿兼表证。桂枝发汗力弱,可温通经脉、通阳化气;表实、表虚均可用;用于寒凝血滞 诸痛;阳虚水湿不化诸证、心悸等。解解 表表 药药v解肌: 治疗学术语。即解除肌表之邪。是对外感证初起 有汗的治法。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伤寒来苏集:“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 ”温病条辨:“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 伤风亦非汗不解,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 桂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最 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故临 床上应针对病症的寒热而采用辛温解肌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