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4.4 群落的演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06124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境4.4 群落的演替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境4.4 群落的演替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境4.4 群落的演替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境4.4 群落的演替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境4.4 群落的演替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境4.4 群落的演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境4.4 群落的演替(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4 群落的演替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退牧还草的政策。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课时安排 1课时1883.8.27印 度尼西亚喀拉 喀托火山爆发问题探讨蜘蛛202种动物621种动物880种动物小草小树林几年1909年1919年1934年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

2、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群落演替的类型裸岩上的演替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思考与讨论 P78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 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 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 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 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 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 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 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

3、种群是指优势 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 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 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 在的。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乔木(树林)所有弃耕的农田都 能演替成树林吗?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森林)在干旱的荒漠 上很难形成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一、群落的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4、)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 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 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 进行的演替。弃耕的 农田上草本植物期 (一年生的杂草)灌木期 草本植物期 (多年生的杂草)树林期 (高大乔木)小灌木期 次生演替例举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P81 :思考与讨论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 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 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 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 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 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

5、于劣势。P81 :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 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P81 :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 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 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 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 荒城”的景象。思考与讨论P81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 物群落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 群落的演替(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 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 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 新的关系;(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

6、 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 、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 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 行。 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内 因外 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其动态变化是群落 演替的催化剂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 的动力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气温的大幅度变化、 洪水、干旱等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 开垦土地、建造水库等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P82: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 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

7、 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 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 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 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 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 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 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 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 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 关注。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 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1. 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A. 沼泽 B. 湿地 C.

8、草原 D. 森林A练 习2. 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 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 草原的放牧演替C. 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 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A练 习3.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D练 习4. 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 )A. 极地苔原 B. 温带草原C. 热带雨林 D. 常绿阔叶林B练 习练习P82 基础题1.(1);(2)。 2. D。 3.C。旁栏思考题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 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 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9、。本章小结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1);(2);(3);(4);(5)。 2.(1)D;(2)D;(3)C。 二、知识迁移 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 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 (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 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 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 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三、技能应用 提示: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该是最接近平均数的样 方,可通过目测直接作出判断。取多个样方时,应 兼顾种群密度高、适中和低这三种情况,分别计数 ,然后计算出平均值。四、思维拓展1.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 的捕捉等。 2.害虫数量会增多,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土质变差;农民对 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强,生产成本较高,收入降低。 3.按此趋势,30年后,稻田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尤其是化 肥、农药等)将越来越强,稻田群落变得更为单一、脆弱。 4.这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创造,其目的是借助于自然 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 ,也有益于环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