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9655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定传染病监测 及报告管理要求湛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7 .12 o 中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概况 o 传染病报告规定 o 传染病报告卡项目填写要求 o 传染病报告信息的审核、浏览 o 卡片查重条件及删除原则 o 传染病报告信息订正 o 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提 纲中国法定传染病监测概况法律法规o 1978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颁 布实施。 本条例规定管理的急性传染病分为甲乙两类25种 传染病。 o 1989年2月2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 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 。 o 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该

2、法完成修订。年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自 年月日起施行。 200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 种。 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o 月监测数据报告方式2003年SARS疫情以后,中国政府加 强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现 代通信手段,在全国建立统一、高效、 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形成纵横 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1950-1985 县为基础的月报, 邮寄报表2004- 覆盖37种传染病、以互 联网为基础的实时报告1985-2003 县为基础的月报, 电子文档2008年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2013年11月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 纳入乙类

3、传染病管理2009年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2003年SARS疫情以后,中国政府加 强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现 代通信手段,在全国建立统一、高效、 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形成纵横 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目前覆盖39种法定传染病2014年1月1日将甲型H1N1流感归 为流行性感冒网络直报数据报告方式疾病诊断手工填卡网络直报防保复核医疗机构中国CDC 数据中心疾病诊断 电脑填卡防保复核 打印卡片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新的报告模式疾病诊断 电脑填卡防保复核 网络直报医疗机构 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疾控信息化建设12现行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规范o 法律 n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4、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 修订) n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o 法规 n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 管理办法 n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o 规范性文件 n 卫生部文件 o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06年版) o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o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 质量督导的通知(2009、2012、2014年)- -对常规工作的一次梳理(内容越来越细化) n 国家CDC文件 o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2005试行版)传染病报告规定1.分级负责 2.属地管理组织机构职责遵循原则属地管理原则监测病例遵

5、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属地管理原则,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 染病病人后,按照行政管理区域,及时报告 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再由县级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上报或者进行直报。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卫生行政部门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 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 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 、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 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 病信息报告工作。 4、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 或各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

6、要,可增加传染病监 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传染病信 息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 和技术支持o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协助 卫生部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 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并 为省级相关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控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及时分析报告疫情变化态势和异 常信息。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

7、考核和评估。组织机构职责o 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 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和反馈。动态监控本 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预测传染病发 生、流行趋势,及时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重点传染病疫情。 (3)定期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估和考核。 (4)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 全。 (5)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

8、对本辖区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2、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的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或指导本辖区承担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不具备网络 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信息进行网络报告 。o 卫生监督机构。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传 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能 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处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修订版),截止目前未下正式文医疗机构(2006版规范要求)o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 、报告和登记制度; o 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信 息报告培训; o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 的

9、调查。 医疗机构(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落实)1、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 职责。2、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3、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 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 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4、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 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5、负责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6、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 控

10、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 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医疗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 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并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 ,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修订版),截止目前未下正式文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现HIV 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传染病 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本规范报告时限内, 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新规范要求(目前未正式下文):对献血人 员进行登记,对确认

11、实验艾滋病病毒抗体阳 性的病例进行网络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o 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 位,主要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各级各 类医疗卫生机构 ) o 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 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 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 医生。法定报告传染病。 o甲类 (2种) n 鼠疫, 霍乱 o乙类 (26种) n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 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 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 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 疾

12、、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 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疟疾。 n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禽流感和 肺炭疽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o 丙类 (11种) n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 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 腹泻病、手足口病。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 的其它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 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

13、染病。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 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 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o 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14、报告卡(以下简 称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 织录入报告卡信息。 o 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 审核。传染病报告的方式(三)病例发现、登记。 o 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 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或放射登记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 人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 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 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 染病报告卡。 o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 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 应填报(或抽取)传染病报告卡信息。传染病信息报告

15、管理规范 (修订版),截止目前未下正式文填报要求 1.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 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其中纸质 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字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 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 o 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号;患者为学 生或托幼儿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 班级名称。o 3.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 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应在本 规范基础上按照有关要求执行。o (五)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 制

16、。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 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 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 查人员填写报告卡。o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或直接数据交换, 不具备条件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信 息报告至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络报告,同时传真 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 o 2.区域信息平台或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 病历系统应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已具备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的要逐步实现与法定传染 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自动抽取交换功能。 o 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 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传染病网络 报告或数据交换。传染病报告的时限 o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 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 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