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9256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孙庚穴位的分类和命名 人体的穴位很多,大体上可分 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现分述如下:经穴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穴位,称为“十四经 穴”,简称“经穴”。这些穴位,因其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 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作用,而且能 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经穴随着人们的医疗实践, 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灵枢本输篇在五输穴上冠 以所属脏腑之名,素问气府论统计穴位数目上冠以诸经” 脉气所发者”字样,说明内经为穴位的分经已奠定了基础。 从其经文来看,虽多次提到有三百六十五穴之说,但实际上其 所记载的穴位仅有一百六十个左右。甲乙

2、经用分经分部方 法详载穴名、穴位,共得三百四十九穴。千金翼方所载与 甲乙经相同。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 等书时才有所增加,其穴名数达到三百五十四穴,而后的针 灸大成中已载有三百五十九穴。经外奇穴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 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 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部分 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 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 经外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四经循行 路线上,但与经络系统仍有一定关系。有的经外 奇穴并不专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组腧穴,如 十宣、八邪、八风等。经外奇穴在临床应用上,

3、针对性较强,如四缝治疳积、太阳治目赤等。 阿是穴 阿是穴,穴位分类名,又名不定穴、天应 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 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 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 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 便是穴”。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 、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 以临时认定。 穴位的命名 (一)按腧穴所在部位及生理特点命名 1、以日月星辰命名位于人体上部腧穴 :如日月 、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 2、以地理名称比象命名位于人体各部腧穴: 以山陵丘墟比喻腧穴的形象:如承山,大陵、梁 丘、商丘、丘墟等。 以溪谷沟渎比喻腧穴的形象:

4、如后溪、阳溪、合 谷、陷谷、水沟、支沟、四渎、中渎等。 以海泽池泉渠渊比喻腧穴的气血流注: 如少海、小海、尺泽、曲泽、阳池、曲泉 、涌泉、经渠、太渊、清冷渊等。以街道冲处市廊比喻腧穴的通路或处所 :如气街、水道、关冲、五处、风市等。3、以物象名称比喻腧穴部位 以动物名称比喻腧穴的部位:如鱼际、鸠尾、伏兔、鹤 顶、犊鼻等。以植物名称比喻腧穴的部位:如攒竹、禾缪等。以建筑物形容腧穴的部位:如天井、天堂、巨阙、内关 、曲垣、库房、府舍、天窗、地仓、梁门、紫宫、内庭、 气户等。以生活用具形容腧穴的部位:如大杼、地机、颊车、阳 辅、缺盆、天鼎、悬钟等。4、以人体解剖部位命名腧穴 以古代解剖位置的名称命名

5、:如“绝骨”在小腿的 胫骨处,“曲骨”在耻骨联合上缘处,即包含了解 剖位置。他如腕骨、完骨、大椎、曲骨、京骨、 巨骨;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此外还有以人体部位和经脉分属阴阳命名:如阳 陵泉、阴陵泉、阴都、阳纲、三阴交、三阳络等 。5、以腧穴所在部位的生理功能命名 以腧穴所在部位的生理功能命名:如承泣 、听会、劳宫、廉泉、关元、气海、血海 、神堂、魄户、魂门等。(二)以腧穴主治作用命名 以腧穴的治疗作用命名,如听会能改善听 力,迎香能改善嗅觉,光明能改善视力, 他如水分、通天、交信、归业、筋缩等, 均包含了穴位的主治功效。 (三)国际通用穴名的命名 为促进针炙学在国际间的交流,世界卫生

6、 组织西太地区1982年12月在马尼拉召开针 炙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目前国际上统一 用经络名称的英文缩写与穴位的序号、汉 语拼音穴名和汉字组成来命名。 腧穴的治疗作用 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 犯的处所,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 腧穴治疗疾病的关键就是接受适当的刺激 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 ,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目 的。针灸治疗的原理,就是通过刺激局部 的腧穴,发挥经络的调整和传导作用,给 脏腑甚至于机体以整体影响,腧穴的治疗 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近治作用 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作用,凡是 腧穴均能治疗该穴听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

7、官的病 症,如悬颅,颌厌治偏头痛;面目浮肿,取水沟 ,前顶;耳聋气闭,取听会、翳风;如上肢病可 以肩躜,曲池,合谷;下肢可取环跳、委中等取 肺俞、风门、天突等穴治疗肺部疾患 取心俞、巨 阙、章门等治疗心脾胸胁疾患 取中脘、天枢、大 肠俞等穴治疗胃肠疾患;以及取肾俞、关元、中 极、维道等穴治疗泌尿,生殖疾患等等,都是腧 穴治疗局部体表或邻近内脏疾患的例子。近治作用 如是以少阴肾经腧穴为例:足底的涌泉可治足心 热;足跟的大钟可治疗足跟痛;腓肠肌下端的筑 宾可治小腿内侧痛;少腹部的横骨、大赫可治生 殖,泌尿系病,上腹部的幽门,通谷可治胃肠病 ;胸肠部的俞府、神藏可治肺脏病。余脉皆如此 。也就是说,每

8、个经穴随着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 ,其主治重点也随之转移,由于每条经脉的经穴 都存在这个共性,因此,应用经穴治疗局部体表 或邻近内脏疾患,往往可不受经脉所循线路的约 制,而体现出横向的阶段性的分部主治规律。 二、远治作用 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 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脉以下的腧穴 ,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 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症,甚至具 有治疗全身病患的作用。如大全载:“三里, 内庭穴,肚腹妙中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痛可撤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聚英也有类 似记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又“头面之疾寻至

9、阴,腿脚有疾 风府寻,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等 等。 远治作用 经穴的远治作用与经络的循行分布是紧密相连的。经穴, 顾名思义是经络之穴。这也指明了经穴主治与经络之间的 关系。例如手太阴肺经肘以下的穴位,一般都能主治肺脏 、气管咽喉及相应体表部位的疾病,而手太阴肺经所出现 的病候,又同该条经脉的穴位主治基本一致。又如临床上 常取合谷治疗牙痛,内关治疗胃脘痛,后溪中诸治疗颈项 扭伤,足三里,上巨虚治疗胃肠疾患等,都是根据经络循 行进取远道穴位。其他如上病下取、下病正取、中病旁取 ,左右交叉及前后对刺等,同样是基于经络学说的原理。 经络的循环有表里相合,交区交会、根结、标本、气街等 多种

10、联系的特性,这种特性也反应在腧穴的远治作用上。 如取大椎穴退热,遗尿可以取三阴交。 根据经络学说的叙述,每条经脉上所分布 的穴位,是这条经脉脉气所发的部位。如 果这条经脉发生了异常变化,即出现各种 病候,就可以通过刺激这条经脉的穴位, 调整经脉、脏腑的气血而把疾病治愈。在 经络学说中常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论 述,即指出经脉病候与穴位治疗作用的密 切关系。 根据内经记载,经脉的病候的内容可以分为外经病候 和脏腑病候两个方面,外经病候是指邪气侵袭体表循行部 位,导致经脉发生病变而反映出来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故 又称本经体表病候;脏腑病候则为邪气沿经脉体内循行所 侵犯至所属经络及相关联的脏腑所表

11、现的症状和体征。因 此,每个经穴的治疗作用都可以体现在本经的外经病候和 脏腑病候两个方面。如手太阴肺经的尺泽、孔最、列缺、 鱼际等,均可以治疗咳喘、气逆等肺脏病候,同时有能主 治肘臂肿痛、胸痛等外经病候。其他各条经脉的经穴也都 有类似的情况。据此,则可以进一步总结出十四经穴的主 治概要: 经穴的远治作用,尤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的穴位最为明显。在内经以四肢为根 、为本,头身为结,为标,十二经的“本”都 在四肢下端部位,“根”即系四肢末端的井穴 。扼要地说明了肘膝以下经穴对治疗其远 隔部位疾患的重要作用,这些穴位对治疗 内脏以及全身疾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特殊作用 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主要指腧穴的

12、相对特 异性和双重的良性调整作用两个方面而言 。 腧穴的特异性 腧穴的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或这一腧穴与那一腧穴 在治疗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也就是每一个腧穴对不同脏 器与部位所发生的各种病变具有特殊作用。腧穴的特殊治 疗作用,首先表现在穴位与非穴位的明显差别。大多数的 研究资料证明,穴位的作用明显,非穴位大多无作用或作 用较差。这样,取穴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是不同腧穴之间的治疗作用差异显 著,如针刺合谷、颊车、地仓可以治疗口眼 斜;刺环跳 、风市、委中、阳陵泉可以治疗下肢痹痛,但将两种反过 来用穴则基本无效。这说明腧穴主治的确有其特异性,经 临床实践验证疗效

13、是可靠的。 双重良性调整作用 所谓的腧穴的双重良性调整作用,即在机 体不同状态下,同一腧穴体现出两种相反 的治疗作用,称为“双关性”、“双相性”等, 如百会穴,在清气下陷时可以升提清气, 在肝阳上亢时可以平肝潜阳;内关可使心 动过缓者加快心跳,心动过速者减缓心率 ;合谷穴在解表时可以发汗,在固表之时 又能止汗等等。腧穴的这一治疗特性,使 针灸治疗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一定的安全 性。 灸法与保健一书认为:“只要掌握针灸 的基本原则,即使对无病的人,或配穴欠 妥,也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因为针灸是调 整机体的异常现象,偶尔制之,对正常的 生理功能影响不大,或者是短暂的改变, 不久就恢复原来的状态了”。因

14、而认为:有 关穴位对正常机能状态下的脏器亦可不起 明显作用。 在讨论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之时,有两点 是需要反复加以注意的。其一,补与泻是 针灸施术的基本法则,其方法,作用完全 彼此相反。在治疗时,腧穴处方既成,适 应结合病情适当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才 能提高治疗效果。其二,腧穴间的相互配 伍加减可明显改变处方的治疗效应。而“病 有增减,穴有抽添,方随症移,效从穴转”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手三阴经经穴主治 1手三阴经经穴主治胸、心、肺疾患: 手太阴肺经经穴主治胸、肺(包括气管、咽喉鼻)疾患,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主治胸心(包括脉管,舌 ,神志)、胃脘疾患;手少阴心经经穴主治 病有胸心(包括舌,脉管,

15、神志)疾患。 手三阳经经穴主治 2手三阳经经穴主治头面、神志及热病: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主治头额、面、眼、耳 、鼻、喉、上肢外侧前缘、里热等疾患;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主治头颞、耳、眼、咽 喉、上肢外侧中线及半表半里热等疾患;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主治头项、眼、耳、喉 、上肢、外侧后缘、表热及神志疾患。 足三阳经经穴主治 3足三阳经经穴主治头面、神志、躯干六 腑病、热病;足阳明胃经经穴主治头面、 口齿、喉、胃肠、躯干及下肢前侧、里热 、神志等疾患;足少阳胆经经穴主治头颞 、耳、眼、胁肋、胆、下肢外侧、半表半 里热等疾患;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项、眼 、躯干后侧(腰背)、下肢后侧、膀胱、表热 及神志等疾患。

16、足三阴经经穴主治 4足三阴经经穴主治腰腹、肝、脾、肾疾 患:足太阴脾经经穴主治脐腹、脾胃、肠 、泌尿及生殖疾患;足厥阴肝经经穴主治 胁腹、少腹、颈项、肝、生殖及泌尿疾患 ;足少阴肾经经穴主治腰腹、咽喉、肾、 发育、生殖及泌尿疾患。任脉的经穴主治 胸腹,少腹部穴位均有强壮作用。督脉经 穴主治腰、背、头项部穴位均有治疗神志 及一切风症的作用。 33个病种中医护理常用穴位头面部:风池,风府,哑门,百会,廉泉,承浆,阳白,承泣,四白 ,地仓,颊车,翳风,迎香,头维,上星,丝竹空,神庭,睛明 18 个 上 肢:极泉,尺泽,肩髃,合谷,内关,曲池,外关,列缺,神门 ,养老,手三里,通里,大陵,劳宫,支沟15个 胸 腹:天突,上脘,中脘,下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曲骨 ,天枢,檀中,建里,章门,期门, 14个 背 部 大椎,肺俞,膏肓,胃俞,脾俞,肩井,肾俞,八髎,大肠俞 ,心俞,膈俞,肝俞,三焦俞,命门,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