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史(上)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798526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茶史(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中国茶史(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中国茶史(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中国茶史(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中国茶史(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茶史(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茶史(上)(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茶史(上 )张利平 v徐徐拉开的帷幕唐以前的茶史钩沉v茶道大行唐代茶业发展v分野与兴盛宋代茶业的繁荣v跃上新的境界元明时代茶业持续发展v发展与转型清代茶业的新变化第一章 徐徐拉开的帷幕唐以前的茶史钩沉 一.受争议的茶起源 唐.陆羽茶经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闻于 鲁周公。” 神农百草经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神农氏:原是被称为三苗、九 黎的一个南方部落,最早生息在 川东地区,其后裔分散到四川更 广的区域生活。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v“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 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 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v

2、华阳国志.巴志涪陵郡“ 无桑蚕,少文字,惟出茶、丹 、漆。”v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凡将篇 记载当地21味中药材,茶为 其中之一v蔡绦铁围山丛谈说:“茶之尚,盖 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v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茶之见前 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v佚名南窗纪谈说,“饮茶或云始于 梁天监中,事见洛阳伽蓝记”。v张涅云谷杂记称,“晏子春秋 记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 五卯茗莱而已 西汉王褒僮约v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 )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 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 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餔。涤杯 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 。

3、脍鱼炰 鳌。烹茶尽具。铺已盖藏。舍 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 主。为府椽求用钱 。推纺恶败。傻索绵 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 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 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 市聚。慎护奸偷 。清顾炎武日知录: “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 饮之事。” v巴蜀产 茶可追溯 到战国时 期或更早 ,巴蜀已 形成一定 规模的茶 区,并以 茶为贡品 三国志 - 韦曜传 吴国皇帝孙皓率群臣饮酒,规定赴宴 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韦曜酒力不胜,只 能喝二升,孙皓便常密赐茶荈以代酒。由 此可知三国时代,当时上层社会饮茶风气 甚盛,同时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 三国时期魏人张揖

4、在广雅 中记载了当时制茶与饮茶的方 法:“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 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 ,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 ,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 芼(掺和之意)之。其饮醒酒, 令人不眠。” 北魏人杨衔之洛阳伽蓝记-酪奴北魏时,南齐朝的一位官员王肃向北魏 称降,刚来时,不习惯北方吃羊肉酪浆的饮 食,便常以鲫鱼羹为饭,渴则饮茗汁,一饮 一斗,北魏首都洛阳人均称其为“漏厄”,就 是装不满的容器。几年后,北魏高祖皇帝设 宴,席上王肃食羊肉酪浆甚多,高祖问之:“ 你觉得羊肉比起鲫鱼羹来如何?”王肃答道曰 :“羊齐鲁大邦,鱼附庸小国,惟茗不中,与 酪作奴。”水厄 v在南北朝代,茶有代用语叫“水厄

5、” v王蒙是晋代人,官至司徒长史,他特别喜 欢茶,不仅自己一日数次地喝茶,而且有 客人来便一定要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 还多不习惯饮茶。因此,去王蒙家时,大 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 日有水厄”。 东晋刘义庆世说新语v任育长随晋室南渡以后,很不得志。一次 ,他到建康,当时一些名士便在江边迎候 “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就是说 ,他一到就感到奇怪,因为刚坐下,就有 人送上茶来。任育长是中原人,对茶还不 太熟悉,大概只是听人说过。看到有茶上 来,便问:“此为茶为茗?”这下子,轮到 江东人奇怪了: “这人怎么连茗就是茶都不 知道!”任育长看见主人一脸的疑惑, 知道 自己说了外行话,便

6、连忙掩饰说:“我刚才 问,是热的还是冷的”。 西晋孙楚出歌中吟到:“ 茱萸出芳树巅,鲤鱼出洛水泉, 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 桂、茶 出巴蜀,椒、桔、木兰出 高山。”更加明确地指认茶的故 乡在巴蜀地区。 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 国,誓言以九年时间不眠不 休进行禅定,前三年如愿成 功,后渐不支终于熟睡,醒 来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 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 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 然。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 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 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 ,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 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 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 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 六朝达摩的说法 二.时人对茶的认

7、识茶饮是清谦俭朴的标志 晋书、桓温传中记载 :“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 宴惟下匕奠,茶果而已” 南齐书、武帝本纪载: 永明十 一年(公元493年)七月,齐武帝下 了一封诏书,诏 曰:“我灵上慎勿 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 、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 制” 茶饮广泛进入祭礼 异苑v 记传说一则: 剡县陈务妻,年轻时和 两个儿子寡居。院子里有一座古坟,每次 饮茶时,都要先在坟前浇祭茶水。两个儿 子对此很讨厌,想把古坟平掉,母亲苦苦 劝说才止住。一天梦中,陈务妻见到一个 人,说:我埋在此地已有三百多年了,蒙你 竭力保护,又赐我好茶,我虽然是地下朽 骨,但不会忘记报答你的。等到天亮,在 院子中发

8、现有十万钱。母亲把这事告诉两 个儿子,二人很渐愧,自此以后,祭祷就 更勤了。 三.这一时期名茶蒙顶茶v“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四川名 山县和雅安之的蒙山所产之蒙顶茶为古 今名品,人称仙茶。传说起源于汉代。v四川通志记载蒙山位于名山西15里 ,山有五顶,如莲花五瓣,中顶最高, 号上清峰,至顶上略开一坪,西汉甘露 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殁化石为像,其徒奉之号甘露大师,水 旱疾疫,祷之必应。”蒙山牌坊山门蒙顶茶园茶 岭 唐韦处厚 顾港吴商绝,蒙山蜀信稀。 千丛因此站,含露紫英肥。 茶道大行唐代茶业发展荼 茶一 茶产日盛,名品纷呈v唐代已经初步形成我国茶叶生产 的格局v“江南百姓营生

9、,多以种茶为业”v“江淮人十二三以茶为业”v祁门县:v邑之编民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境亦不为 小。山多而田少,山且植茗,高下无遗 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 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v名山县: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v当地农民“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 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特点v大小不同的官私茶园遍布茶区,除了国家 在名茶产地的御茶园和自耕农民的小茶园 外,官僚地主茶园和寺院茶园较为典型。产量v唐.韩鄂四时纂要:“(播种)三 年后,每科收茶八两,每亩计二百四 十科,计收茶一百二十斤。” 合计现 在143斤。v膳夫经:(蜀茶)自谷雨已后, 岁取数百万斤,散满东下。v衡州衡山:团饼而巨

10、串,岁取十万 串v浮梁县: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 五余万贯。v唐代纳税的商品茶数量可达上亿斤 。栽培v茶经:上者生烂石,中者生 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 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 。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 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四时纂要v唐朝韩鄂撰,是集辑古代农业生产和农家习俗的 杂著。作者披阅前人的著作,索引钩沉,参照 广雅、尔雅、月令、家令、汜 胜之书、月录和齐民要术等书杂纂而 成,故名纂要。全书辑文698条,关于农业 生产和农家习俗的各占一半,如播种、除虫、兽 医;亦有占卜、禁忌、节庆和酿酒等,所述内容 均与农事生产和日常起居密切相关。其出现比

11、 茶经晚约百年。该书久已失传,1960年在日本 发现朝鲜重刻本才得以见其面目。 v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 尺,深一尺,熟所著粪,和土,每坑种六七十 颗子,盖土厚一寸,强任生草,不得耘。相去 二尺种一方,旱即以米泔浇。此物畏日桑下 、竹阴地种之皆可。二年外,方可耘治,以小 便、稀粪、蚕沙浇拥之,又不可太多,恐根嫩 故也。大概宜山中带坡峻,若于平地,即须畔 深开沟垄泄水,水浸根必死。三年后,每科收 茶八两每亩计二百四十科,计收茶一百二十 斤。茶未成开。四面不妨种雄麻、黍、傺等。 收茶子:熟时,收取子和湿沙土拌,筐笼盛之 ,穰草盖,不尔,即力冻不生,至二月出种之 。加工采之,蒸之,

12、捣之,拍 之,焙之,穿之,封之,茶 之干矣 。成茶分类v粗茶:未加工的低级茶,采后 不分芽叶,用刀砍碎,放锅中 煮饮v散茶:鲜叶蒸青后烘干,用时 全叶煮饮v末茶:烘炒碾末后煮饮v饼茶:最普遍二 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v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江西景德镇,当时为茶叶散集地 公元742年春,唐玄宗采纳 左相之议,钦点柳国钧为 第一任江南道歙州郡浮梁 县令 从武则天时代起,浮梁只 课茶税,其他税目均免 在唐朝鼎盛时期,京城长安外国 人口有三十多万,占了京师总人 数的三分之一。国内八大茶区产 的茶叶在唐代一年是三

13、百六十万 担,百分之六十出口。价钱卖得 最好的是浮梁茶 v从湖口县付垅乡的殷山葫芦岭通往浮梁的 山间古道上、一路设立打尖的驿站,免费 供应茶水和便饭招待来浮梁买茶的商人和 看热闹的朝廷官员 v将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茶礼包括“以茶祭祖”,“敬茶洗尘”, “以茶传情”三个方面。茶俗的内容是: 将茶歌、茶舞编成茶戏(采茶剧的原始状 态),主要再现古代浮梁祭祀活动的场景 ,加入一段以茶定亲的情节。茶艺表演八 种产茶区的产品各种不同饮茶方式 由衙门作保,由商人付定金,由好茶工开发 出不同配方制出的茶产品 县衙有“衡局”(品茶定级的权威机构) 定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端(五)月初 举办

14、茶市,这是史书上讲的世界第一次最 大的茶博览会 李隆基的小女儿凤平公主 长安各茶号商人,胡人、阿拉伯 人和东瀛人 日本人阿原部麻把茶道表演的场 景画下来,至今还有一张存在山 口县博物馆 浮梁一年茶税银不下十五万贯 “浮梁歙州,万国来求” 敦煌变文集 茶酒论茶农产茶、茶工制茶,每生产18斤茶叶, 获净利近200文,平均生产1斤茶叶赚钱10文 商人v从经营方式上分行商和坐贾两种v前者从产地购买茶叶或从官府交纳茶税, 领取茶纲转贩各地。v后者开店铺或煎茶卖之,或收购大量茶叶 ,批发或零售经营。v从经营性质上分官商和私商v官商指国家直接插手茶叶买卖以取 厚利,或官员机构等私自经营茶叶 牟利。v私商有小

15、本经营的茶叶贩,也有种 茶为业,自产自销以维持生计的茶 人。少数为较大的私人茶商三 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唐朝在茶业上影响最深的三 件事是:陆羽茶经、卢仝 茶歌和赵赞的“茶禁”(对茶 征税) v卢仝(约795-835年),唐代诗 人。祖籍范阳,生于济源,唐初 “四杰”诗人卢照邻嫡系子孙。 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 v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一曲 茶歌,自唐代以来,传唱千 年不衰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

16、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传播与盛行v膳夫经: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 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 天宝之际,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 建中以后盛矣。v初唐时,饮茶之风尚局限于东南,西南等 地,北方虽已有人饮用,还未扩散,“南 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8世纪初传 往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