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798441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件第一二章(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第三节:心理学的分支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n一、什么是心理学n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一、什么是心理学n1、心理学定义:n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 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n2、心理学的研究内容:n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n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n总之,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 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 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n1、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n自l879年德国心理学家

2、冯特(W.Wundt) 在的莱比锡大 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为标志。(冯特:心理学之父或始祖或心 理学第一人)n2、科学的方法衡量重要的标准包括:n客观性n准确性n可检验性n3、心理学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 派 n一、构造主义心理学n二、机能主义心理学n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n四、 格式塔心理学 n五、 精神分析学派n六、 人本主义心理学 n七、 认知心理学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1879)n创始人为冯特,代表人物还有铁钦纳(冯特学 生)n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 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

3、心理 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 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 质的目的。n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 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 就是内省。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9世纪 末20世纪初)n创始人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 还有杜威。n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 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n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 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 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 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 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 育实践的

4、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n创始人:华生(1913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代表人物还有斯金纳等n华生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 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 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 ”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n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 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 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 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

5、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 行为总之,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 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n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明确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 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斯金纳与 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 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四、 格式塔心理学(1912)n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n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人对事物的认 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 素的机械总和 五、 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20 世纪初)n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

6、伊德n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 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 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六、 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 中期 )n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n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 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 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 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 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 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七、 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 代)n认知心理学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n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于1967年把各 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知心理学一 书,从而作为认知心理学产生

7、的标志,心理学不 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 心理活动规律。n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 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 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n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n二、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n(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n(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n(三)发展心理学n(四) 心理测量学n(五)生理心理学 二、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n(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n(二)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n(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n(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n(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n一、观察法n二、测验法n三、实验法n四、调查法

8、一、观察法n1、定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 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 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 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n2、适用条件:研究对象无法控制、不能或不 应控制时n3、优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只能等待结果出现,不能对研究 过 程进行控制;易受观察者 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总之,观察法只能解释是什么,不能 解释为什么 二、测验法n1、定义: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 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 研究方法。n2、测验法研究用途:n一、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如用智力量表测 量儿童的智力水平,用人格量表了解人各不同

9、的心 理特征;n二、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如考察智力 与学习成绩是否相关,性格内向是否影响社会交往 ;n三、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三、实验法n1、定义: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 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n2、分类: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n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 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 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控制不严密)n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 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 现象。(人为性-易与实际脱节)n3、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四、调查法n1、定义: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

10、调查者回答自 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 特征的研究方法。n2、分类:问卷法、谈话法。n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 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 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 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n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 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 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比较容易掌握 ,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 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第五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 用 n一、认识内外世界n二、调

11、整和控制行为n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n第一节 意识的性质n第二节 注意n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n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n一、什么是意识n二、意识的状态 一、什么是意识 n 1、定义: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 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 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 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n2、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剌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二、意识的状态 n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 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三)自日梦状态

12、 (四)睡眠状态第二节注意 n一、什么是注意n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n三、 注意的种类 一、什么是注意n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 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一)注意的特点1.注意的指向性2.注意的集中(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维持功能3.调节功能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n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n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 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提 供了一种机制,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只 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个体所觉察,进而产生 意识n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 ,人的注意集中在当

13、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比较清晰 和深刻的认识。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要求很少的注意,意 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在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 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 。睡眠状态,人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注意基本停 止了活动。 三、 注意的种类n1、分类依据: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 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n2、类别: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n(一)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的注意n(二)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 意。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 特有的心理现象。n(三)随意后注意

14、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n一、生物节律 n二、睡眠与失眠 n三、梦一、生物节律n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 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 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人的生 物节律)n日节律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 主要表现 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以及一些生理 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 分泌等。 二、睡眠与失眠 n(一) 睡眠n(二) 失眠(一) 睡眠n脑电波形态 频率(cps) 典型的意识状态nBeta() 13-24 正常清醒的状态,思考,灵敏地解决问题 Alpha() 8-12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状态nThet

15、a() 4-7 轻度睡眠nDelta() 2-4 深度睡眠n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渡期, 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 脑电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的波。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theta)波。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频率慢振幅极大的波为主。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 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n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循环 (二) 失眠n1、睡眠的作用理论 恢复论:认为人经过白天的活动,消耗了精力和体 力,需要通过晚间的睡眠来恢复演化论:

16、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生物的进化 过程中,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 的发展。由于黑夜危险因素太多,为了避免遭受危险, 必须减少活动,睡觉便可以起保护作用n睡眠失常失眠。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 为四类。 1.情境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 药物性失眠三、梦n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弗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 、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而梦是无意识内容的表 达途径,是愿望的达成。(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是建 立在精神病人研究的基础上,失之偏颇,但现在普遍同 意无意识的存在,也同意梦是一种无意识活动。)n霍尔对梦的研究:n人们的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自我中心是梦境的第一 个重要特征。其次,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 个重要特征。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剌激可以影响 梦的内容。 第四节 意识的特殊现象n一、催眠n二、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