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高级技师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6118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高级技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高级技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高级技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高级技师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高级技师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高级技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高级技师(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集合功能的异常、调节 功能异常、双眼融合障碍,可能会使患者 在视觉行为中表现出视物疲劳、视物重影 、眼眶胀痛、头痛、字体跳跃及复视等症 状,但是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非斜视 性双眼视异常。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诊断高AC/A值型双眼视异常 集合过度 散开过度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诊断低AC/A值型双眼视异常: 集合不足 散开不足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诊断正常AC/A值型双眼视异常 基本型外隐斜 基本型内隐斜 融像性集散运动功能障碍集合不足低AC/A值型-集合不足症状: 1.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能力之间不协调 2.视近物时有重影、复视感、模糊、聚焦困难, 字体发生流

2、动、跳动 3.眼部有牵拉、紧张感,眼球酸胀、眼周围疼 4.无法集中注意力,希望尽量避免近距离阅读低AC/A值型-集合不足 看远正位,看近中度到高度外隐斜 低AC/A 看近外隐斜更大低AC/A值型-集合不足体征 1. 看近,聚散灵敏度减弱,使用底朝外(BO)的棱镜时困 难 2. 看近中度至高度外隐斜 3. 看近BO方向模糊点较低 4. 集合近点后退 5. AC/A低 6. 调节灵敏度检查,+2.00D镜片困难 7. MEM和FCC较低(动用调节性集合) 8. NRA较低 9. 调节测量结果正常低AC/A值型-集合不足处理 通过视觉训练改进正融像集合功能 棱镜(在视觉训练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 )低

3、AC/A值型-集合不足 集合不足,伴随低度近视 低度近视有可能是由于集合不足,导致动 用调节性集合,从而导致调节痉挛,睫状 肌麻痹剂检查可以帮助诊断。低AC/A值型-集合不足 有研究发现,将集合近点检查重复45次 无集合问题患者,检查过程中,集合近点 位置几乎不变 有集合问题患者,随着检查进行,集合近 点将后退。BIBO加正镜 至模糊加负镜 至模糊6米1 EXOx/12/412/18/840厘米 12 EXO24/28/166/10/2+1.75-6.0040厘米 +1.0013 EXO隐斜集合不足病例集合不足病例1 张*,11岁,小学六年级。主诉,戴镜看书 15min后,视疲劳。上课一段时间

4、后,感觉看远 模糊。症状在晚间更明显。 验光结果: (1)全矫度数:OD:-0.25=1.0;OS:- 0.2590=1.0; (2)集合近点:10cm; (3)眼位:远:1BI;近:9BI; (4)远辐辏:10/18/10BO;远开散:9/9/4BI ;集合不足病例1(5)近辐辏:12/22/10BO;近开散:4/6/1BI ; (6)NRA=+1.50D;PRA=-5.00D; (7)单眼调节幅度:OD:-7.50D;OS:-8.00D。 (8)调节灵敏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该顾客正片 视物清晰用时较长。 (9)AC/A=2; (10)散瞳验光:OU:+0.50=1.0; (11)MEM=

5、0集合不足病例1 病例分析:该患者的近见融像余力小于眼位的两 倍(不满足sheard准则),且该患者集合近点稍 远。所以,应对该患者进行正融像性集合的训练 。在调节各项指标中,该患者的NRA=+1.50D, 说明该患者存在调节痉挛的情况。 分析其原因为:该患者为高度外隐斜,且正融像 性集合余力相对较小,该患者动用调节性集合来 保持双眼正位。过度,长时间调节会导致调节痉 挛。所以,应对该患者在散瞳检查的基础上,对 该患者进行训练。集合不足病例2一患者14岁,主诉看书30分钟左右出现眼痛、眼胀、视 物模糊等症状,有时看近后再注视黑板模糊,需稍做休息 后症状改善。 检查结果: 裸眼视力: 远R、 L

6、: 0.6 近R、 L :1.0 自觉验光: R : -0.50D L: -0.75D 睫状肌麻痹验光: R : +0.50D L: +0.25D 集合近点:12cm 眼位:远:0 近:10 BI;(-1.00D) 8 BI BI开散力(远): /10/5 BO集合力(远): 9/17/9集合不足病例2 BI开散力(近): 11/21/9 BO集合力(近):4/6/2 NRA :+1.50 PRA :-2.50 AMP :12D 调节灵活度:正镜困难 调节滞后:+0.25集合不足病例2分析: 患者症状与近用用眼有关,视近时出现较 大的外斜,集合近点远离,BO聚散力下降 ,NRA减低,调节灵活度

7、下降,AC/A比值 降低,均提示集合不足。 视近后再视远有短暂模糊,说明调节难以 松弛,患者调节灵活度正镜困难,提示调 节过强。假性集合不足假性集合不足1.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 2.PRV:低或正常。 3.集合近点后退(一般大于10-12CM)。通 过正镜附加可以改进集合近点。 4.AC/A低。 5.调节幅度低 6.调节滞后高。假性集合不足 根本原因:调节不足 低调节幅度,PRA 调节不足调节性集合减少需要用PFV补 足若PFV不能满足需求集合不足的症状 假性集合不足和集合不足的共同点:眼位 的特征,集合近点后退。 不同点 集合不足:调节功能正常,NRA低;假性 集合不足:调节功能低

8、。假性集合不足治疗 针对调节问题处理,采用正镜附加,伴随 视觉训练(同调节不足)假性集合不足 左右眼均正视 集合近点:20cm 眼位:远:-1;近:-7 远:BO:20/20/10 BI:7/7/4 近:BO:4/12/8 BI:6/18/10 NRA=+2.50D PRA=-1.00D 调节灵敏度:负片通过困难 MEM:+1.25散开不足低AC/A值型-散开不足症状: 1.远距复视 2.头痛、眼部不适 3.从视远处到视近处聚焦困难、对光敏感, 这些症状长期存在低AC/A值型-散开不足体征 看远,内隐斜量更大 NFV较低 聚散灵敏度减弱,使用BI通过困难 双眼调节灵敏度差,-2.00D镜片可能

9、完成 困难(取决于看近内隐斜大小) PRA可能减弱(取决于看近内隐斜大小)低AC/A值型-散开不足治疗 首选使用BO棱镜 视觉训练隐斜BIBO加正镜 至模糊加负镜 至模糊6米9 ESOX/5/326/32/2440厘米 2 EXO15/20/1216/24/13+2.50-5.0040厘米 +1.003 EXO集合过度高AC/A值型-集合过度症状: 1. 复视 眼紧张感、疲劳感、牵拉感 晚上额部疼痛 聚焦过度感觉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后出现眼部不适和头痛。 阅读时喜欢将书本放得很近 视物远近均可出现模糊 希望能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 喜欢闭眼 高AC/A值型-集合过度体征: 1. 看近时内隐斜 2.

10、 看近,负融像性辐辏(NRV)减弱 3. 近处聚散灵敏度减弱,使用底朝内(BI)的棱镜 时通过困难 4. PRA低 5. 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镜片完成困难 MEM,FCC较高(通过少用调节使眼睛外转)高AC/A值型-集合过度治疗 首选:近距离正镜附加。 当眼位过大时,BO棱镜 视觉训练改进负融像聚散功能高AC/A值型-集合过度隐斜BIBO加正镜 至模糊加负镜 至模糊6m1EXO/12/622/28/1640cm 12ESO6/14/832/38/24 +2.50-1.0040cm +1.001ESO集合过度病例1 李*,10岁,小学五年级,主诉:在看书25分钟 后,眼睛疲劳,视物模糊。

11、患者自述,五年级作 业较多,开始出现症状,以前并未感觉有何异常 。 验光结果: (1)全矫度数:OD:-3.00=1.0;OS:-2.00- 0.50125=1.0; (2)集合近点:5cm; (3)眼位:远:1BO;近:10BO;集合过度病例1(4)远辐辏:12/24/15BO;远开散:7/7/4BI ; (5)近辐辏:14/30/18BO;近开散:4/4/0BI ; (6)NRA=+2.50D;PRA=-3.50D; (7)单眼调节幅度:OD:-10.00D;OS:- 10.50D; (8)AC/A=8/D (9)MEM=+1.50 (10)调节灵敏度:负片通过困难集合过度病例1分析: 看

12、近眼位为较大内隐斜(10BO) 看近开散能力较低,PRA较低,MEM较高,调节 灵敏度负片通过困难 该患者单眼调节幅度很高,说明该患者的PRA值 是因为负融像性集合造成的调节终止。 参考该患者的高AC/A,可以判定该患者为集合过 度集合过度病例1治疗: 戴渐进眼镜和进行散开方向的视觉训练。由该患 者的AC/A和近见眼位分析,该患者的渐进ADD为 1.50D。戴镜一段时间,并加以视觉训练后,该 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集合过度病例2 远眼位:-1,近眼位:+6 远BO:12/18/10 BI: x/6/4 近BO:18/28/16 BI:4/6/-2 NRA=+2.50 PRA=-1.00 双眼调节

13、灵敏度:负片通过困难 单眼调节灵敏度:12cpm MEM:+1.50D NFV低,PRA低,MEM高,双眼调节灵敏 度负片通过困难,单眼调节灵敏度正常 集合过度集合过度病例3 一患者14岁,主诉看书20分钟左右出现眼痛、眼 胀、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稍做休息后症状改善。 检查结果: 1.裸眼视力: 远R、 L: 0.6 近R、 L :1.0 2.自觉验光: R : -0.50D L: -0.75D 3.睫状肌麻痹验光: R : -0.50D L: -0.50D 4.集合近点:3cm集合过度病例31.眼位:远:0 近:10 BO;(-1.00D) 18 BO 2.BI开散力(远): /6/4 3.B

14、O集合力(远): 13/25/14 4.BI开散力(近): 3/3/1 5.BO集合力(近):14/29/17 6.NRA :+2.50 7.PRA :-2.00 8.AMP :9D 9.调节灵活度:负镜困难 10.调节滞后:+1.25集合过度病例3分析: 患者症状与近用用眼有关,视近时出现较 大的内斜,集合近点近,BI聚散力下降, NRC减低,AC/A比值高,均提示集合过度 。散开过度高AC/A值型-散开过度症状 远距复视、视觉疲劳高AC/A值型-散开过度 散开过度患者主觉症状较少,偶有报道复 视和畏光,多数因为看远时眼位偏斜较大 而不满意外观,在阳光下喜欢闭一只眼。 高AC/A值型-散开过

15、度体征 看远时外隐斜度数大于看近 看远低度至中度外隐斜 多数患者有知觉适应,25%散开过度者有抑 制和异常视网膜对应。 聚散灵敏度减弱,BO一侧明显。 调节灵敏度正镜片一侧模糊消除困难。高AC/A值型-散开过度治疗: 视觉训练(首选):同时训练NRV,PRV ,重点训练PRV 远距离使用BI棱镜和改变球镜度数高AC/A值型-散开过度Simulated divergence excess 受到融像性集合和近感性集合的影响,看 近眼位更加偏内 遮盖单眼3045min后,彻底破坏融像,使 看近眼位更加偏外,导致远,近眼位较接 近,则不会诊断为散开过度散开过度病例 OD,OS:平光 眼位:远:20,左眼有间歇性外斜近: 6exo 远BO:抑制;远BI:抑制 梯度法AC/A=4 计算法AC/A=12 近BO:15/15/10;近BI:10/16/12散开过度病例 调节灵敏度:双眼4cpm,单眼:4cpm MEM:+0.25D NRA=+1.75,PRA=-1.50散开过度病例 该病例看远眼位更加偏向于外隐斜,且 AC/A较高,该患者正融像性集合较差,基 本可确认为散开过度 PRA,NRA,调节灵敏度均较低,造成此 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调节问题,也有可能 是融像问题。再由单眼调节灵敏度,可断 定该患者为开散过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