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5861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受精-(3科学漫游系列动画).flv第二章 人类遗传的胚胎学基础 一、人类精子的形成1、睾丸的结构和功能2、睾丸的内分泌作用雄激素;抑制素。 二、卵巢的功能及排卵1、卵巢的功能及排卵产卵功能;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孕激素、雄激 素);抑制素。2、卵巢功能的调节子宫周期性活动;卵巢功能的激素调节。 三、受精与胚胎发育1、精子和卵子的结构2、受精3、卵裂与胚胎发育第一节 人类精子的形成 l男性的内生殖器官结构l男性的内生殖器官结构睾丸(性腺)-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男性激素维 持男子的第二性特征即喉结突起、生胡须、肌肉较发达, 维持性功能。附睾-睾丸产生精子被输 送到附

2、睾储存,并在附睾继 续生长成熟精囊和前列腺-生殖器官的附属腺体,分泌一种碱性 液体,呈乳白色,可帮助精子活动,是精子的主要成 分输精管- 一端与附睾相连,另一端开口于尿道口, 左右各一根,在性冲动时达到高潮射精或遗精时,精 液通过输精管、尿道排出体外。一、睾丸的结构与功能l生精细胞生成精子 约需2个月,从青春 期开始。阴囊内温度 低于腹腔内2。l睾丸异常-隐睾症,对睾丸加温处理,隐睾术等l 精子成熟、运送、储存、射精: 精曲小管新生成的 精子本身无活动能力,靠小管外周肌样细胞的收缩和管 腔的移动送至附睾内进一步成熟,并获得运动能力,附 睾内可储存少量精子,大量的储存在输精管及其壶腹部 。性活动

3、中,通过输精管的蠕动把精子送至尿道,与附 睾、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物混合形成精液 ,性高潮时射出体外。36ml/次,2000万4亿个精子 /ml,少于2000万不易受孕。二、睾丸的内分泌作用 1、雄激素-睾丸间质细胞 分泌产生,主要为睾酮。 (1)睾酮的合成与代谢 在间质细胞内,胆固醇睾酮 。睾酮在靶器管(如附睾、前列腺)双氢睾酮,与 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睾酮也可变成雌二醇。2050岁 男性分泌49mg/日,睾酮22.74.3nmol/L血浆。 血液中93-97%睾酮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中约30%与性 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约68%与血浆清蛋白结合)。 血液中约13%睾酮游离的。肝中灭活,

4、以17-羟类固 醇形式由尿排出,少量经粪便排出。(2)睾酮的生理作用维持生精作用;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作用,促进 男性副性征(喉结突起、胡须、肌肉发达等)出现并 维持其正常状态;维持正常的性欲;促进蛋白质合成 ,特别是肌肉和生殖器官的蛋白质合成,还能促进骨 骼生长与钙磷沉积和红细胞生成等;另:升高低密度 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从而影响脂肪代谢,对男 性性格和行为等也有影响。2、抑制素是睾丸支持细胞 分泌的糖蛋白激素。 对腺垂体的卵泡刺激 素(FSH)分泌有强抑 制作用。第二节 卵巢的功能及排卵 l女性内生殖器官 阴道: 女子性交器官、排出月经和分娩胎儿的通 道。阴道内壁一层黏膜,其上有许多皱褶

5、,分泌 液体,能润滑阴道和阴茎。 卵巢: 位于子宫两旁,输卵管的后方,左右两侧 各一个,借韧带固定在盆腔内。子宫(子宫体、子宫底和子宫颈):盆腔内呈倒置梨形,周围韧带将其固定在盆腔内。 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子宫内膜受体内女性激素的调节呈 周期性变化,在每个月的一定时间内可接受 受精卵的 着床,孕育胎儿的场所,子宫容量在未受孕10ml、重 量50g,至妊娠足月4000ml,重量1000g。输卵管: 成熟卵子从卵巢排出,输入输卵管,借助输 卵管蠕动和内壁纤毛运动,移向子宫,进入子宫腔后 自行消亡。如遇精子则结合成受精卵,其边不断分裂 、发育,边向子宫运行,然后进入子宫内着床。一、卵巢的功能及排卵 1

6、、卵巢的产卵功能青春期以后,女性卵巢的原始细胞开始发育、生长 、成熟、排卵及黄体的形成和退缩的周期性活动。 (1)卵子生成的组织学 成熟女性生殖周期不同阶段 ,可看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 黄体和白体。 (2)卵泡的发育 从青春期起,卵巢皮质每月均有 一个成熟的卵泡可排出卵子: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成 熟卵泡(3)卵子的形成。卵原细 胞、初级卵母细胞、卵子 (4)排卵。 卵泡分泌雌 激素量增加,诱发黄体生 成素LH的大量分泌形成峰 值,刺激发育成熟的卵泡 排卵。 (5)黄体的形成和退缩。排卵后,大量LH作用 下,残留在卵泡内的颗粒 细胞与内膜细胞形成具有 分泌功能的黄色细胞团称

7、 为黄体。卵子若未受精, 黄体维持2周即退缩,称 为 月经黄体;如卵子受 精,黄体继续长大则称为 妊娠黄体。2、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 雌激素- 雌二醇(活性最强)、雌酮和雌三醇(活 性最低)对生殖器官的作用。 协同卵泡刺激素(FSH) 促进卵泡发育,诱导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促进 排卵;促进输卵管上皮细胞的运动,增强输卵管的运 动,有利于精子与卵子的运行; 促进子宫发育,内膜 发生增生期的变化,有利于精子的运行; 促进阴道黏 膜上皮细胞增生,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增强阴道的 抗感染力。对乳腺和副性征的维持作用对代谢的影响。 促进蛋白质合成;刺激成骨细胞 的活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促进骨

8、的生长;提高 血中载脂蛋白的含量因而能降低胆固醇含量;有抗动 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浓度雌激素有引起水、钠潴留 的趋势。参看前图(2) 孕激素- 孕酮(活性最强)、20-羟孕酮和17-羟孕酮 对腺垂体激素的分泌起调节作用。 排卵前,孕酮 可协同雌激素诱发黄体生成素(LH)分泌出现高峰, 排卵后则对腺垂体激素的分泌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对生殖器官的作用。 首先能使子宫内膜增生变厚 ;其次使子宫肌细胞膜发生超极化,并降低子宫肌对缩 宫素的敏感性,防止子宫收缩,从而保持胎儿生长环境 ;第三能使宫颈黏液变得黏稠,不利于精子的穿行。 对乳腺的作用。 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孕酮主要促 进乳腺腺泡的发育,并在妊娠

9、后为泌乳做准备。 使基础体温升高。 正常女子基础体温在排卵前、后 波动0.5。 排卵期的体温怎么变化呢?女性排卵期的 体温变化具体表现为,正常情况下女性排 卵后的体温会上升0.3-0.5,称双相型体 温;如无排卵,则体温不会上升,整个周 期间呈现低平体温,此时称单相型体温。 排卵一般发生在基础体温上升前,由低到 高上升的过程中,基础体温的升高往往提 示排卵已经发生。(3)雄激素 -主要由卵泡内膜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 产生。适量雄激素可剌激女性阴毛与腋毛生长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1、子宫周期性活动。成年女性在生育年龄阶段其生殖系统活动呈现规律 性周期变化,称为月经周期,又叫子宫周期。子宫

10、内膜 的变化分3个时期: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2、卵巢功能的激素调节 卵泡期 - 即月经期和增殖期,血液中雌二醇和孕酮水 平低,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GnRH)分泌增加,进而使腺垂体促卵泡 素(FSH)和促黄体素(LH)分泌增加,促进卵泡发 育、雌二醇分泌逐渐增多。在雌二醇的刺激下,一方 面子宫内膜表现出增殖期的变化,又一方面对下丘脑 GnRH呈正反馈作用,使LH分泌进一步增多,致成熟 卵细胞破裂,发生排卵。 排卵期 - 促黄体激素(LH)是引发排卵的关健因素 黄体期 - 即分泌期,血液中孕酮和雌二醇水平升高, FSH和LH减少;如卵子未受精,黄体退化,导致孕

11、酮 和雌二醇水平下降,出现月经。雌二醇和孕酮减少后 ,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FSH和LH又 分泌又开始增加,进入下一周期。第三节 受精与胚胎发育 一、精子和卵子的结构精子的结构。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4个精细胞 精子。 形如蝌蚪,长约60m。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 部有细胞核和顶体。顶体是一很大的溶酶体,内含多种水 解酶,如顶体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在受精时,精子释 放顶体酶消化卵子外面的结构,进入卵内。尾部即鞭毛,是精子的运动装 置。分颈段、中段、主段、末段 。 颈段(内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中 心粒)。中段、主段、末段(此 三段内的主要结构是由中心粒发 出一轴丝,由9+2排列的微管组

12、成 )。中段在轴丝外有线粒体鞘, 为鞭毛提供能量。卵子的结构。直径约0.1mm,核、卵细胞质、卵黄( 颗粒)、透明带、皮质颗粒 卵巢排出的卵 子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在受精时才完成第二次分 裂;如未受精则于排卵后1224h退化。皮质颗 粒二、受精 -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应、皮质反应、原核 形成和融合等过程 精子获能:刚排出的精子虽有运动能力,但不能穿过卵 子的放射冠和透明带动,只有接触女性生殖道的分泌物 (获能因子),才具有受精能力,这种作用称为精子获 能。获能后精子表面阻止受精的附睾蛋白和精浆蛋白被 去除或改变,质膜胆固醇流失,与卵子结合的受体暴露 ,顶体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顶体酶 皮质颗

13、粒顶体反应、皮质反应、原核形成和融合:顶体以外排的方式释放出水解酶,将卵子的透明带 和卵黄膜溶解,形成精子穿过的通道。精子进入卵子导致卵膜去极化,使精子受体失活。 卵子受刺激完成第二次分裂,释放出极体。此时精子和 卵子的细胞核分别称为雄原核和雌原核。两个原核逐渐 在细胞中部靠拢,核膜随即消失,染色体混合,形成二 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形成受精卵图皮质 颗粒通常一个卵子和一个精子结合,多精进入会形成 多余的分裂体和纺锤体,导致细胞异常分裂而使胚胎 发育终止。受精后通过两种机制阻止多精进入,一是 膜瞬间去极化;二是通过皮质反应,破坏精子受体和 形成受精膜。受精后精子的核、中心粒和线粒体均注 入卵中

14、。线粒体之所以表现为母系遗传,是因为受精 卵中只有母本线粒体可以存活。精子穿过透明带,到达卵周隙后位于精子头后部 质膜的受精素与卵母细胞质膜上的整合素发生识别和 结合,并启动精子与卵母细胞的质膜融合系统,最终 实现受精过程。受精后精子中的核、中心粒(鞭毛基 粒)和线粒体均注入卵中。受精卵(第1天)形成受精卵图形成受精卵图三、卵裂与胚胎发育卵裂: 是指受精卵经过分裂,将卵质分配到子 细胞的过程,分裂产生的细胞叫做分裂球。卵裂方式与卵黄含量和分布有关: 较大、卵黄 较多的卵以偏裂的方式进行,反之多以均裂方式。随 着卵裂细胞数量增加,子细胞的核质比逐渐增大,直 到接近正常核质比,分裂球才开始生长,进

15、入到有丝 分裂过程。 卵裂。 受精卵1天后开始卵裂 8细胞前分裂球结 合松散8细胞后紧密化成致密球体 64细胞以前为 实心体(即桑椹胚)128细胞阶段,形成囊胚部分 外表的细胞运动进入内部形成原肠胚,外胚层、内胚 层或中内胚层参看后图二核融合开始分裂(卵裂)图受精卵(第1天)细胞期1图细胞期2图第4周初-第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胚盘的三层分化发 育,建立各器官系统的雏形;胚膜和胎盘发育形成。时 期胚胎发育对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某些有害因素 病毒此或药物等易通过母体影响发育,导致发生某些严 重的先天性畸形。 胚体形成 胚层分化 1、外胚层分化 2、中胚层分化 3、内胚层的分化 胎膜(绒毛、羊膜、卵黄膜、尿囊和脐带)和胎盘的形 成及作用:胎膜和胎盘是对胚胎起保护、营养、呼吸和 排泄等作用的附属结构,有的还有一定的内分泌作用。 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与子宫蜕膜一并排出,总称 衣胞。第2周:胎盘与羊膜开始成形第1周:受精卵进入子宫第4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第3周,心脏跳动第6周,手和脚准备成形第5周,脸部开始显形第8周,胚胎的关键器官都已到位第7周,胚胎每分钟产生10万个细胞第10周,胚胎变胎儿9周未,胚胎胎儿逐渐清晰13周12周,猜一猜男孩女孩?16周,他运动,证明他存在14周,触角发育第20周,大脑每月增加60克第21周,已有指纹第26周 第21周第34周第28周生育不再需要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