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可能在三季度转正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49788905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PI可能在三季度转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CPI可能在三季度转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CPI可能在三季度转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CPI可能在三季度转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CPI可能在三季度转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PI可能在三季度转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I可能在三季度转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CPI 可能在三季度转正【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 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 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新闻发 布会上表示,上半年 CPI 继续下降,同 比下降 11。而 2008 年上半年 CPI 增长 79,显示物价在金融危机和经 济疲软拖累之下下跌明显。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 为,6 月份 CPI 负增长主要是受去年翘 尾因素的影响,大约有 2 个百分点左右。 从今年年初到 6 月份,CPI 累计上涨 03 个百分点,两者相抵为 17的 负增长。翘尾因素的影响将持续到今年 三季度

2、,但 CPI 二季度已经见底的可能 性依然存在。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 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 17,家庭设备-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 13,医疗保健 和个人用品上涨 11,服务业领域的 价格上涨领先于其他行业。 国泰君安首席分析师李迅雷分析 指出,6 月份 CPI 降幅进一步扩大,是 受翘尾因素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国际 PPI 的传导尚未发生,使得 CPI 继续保 持低位走势。食品价格在 CPI 中占很大 比重,上半年受甲型 H1N1 流感影响, 猪肉价格有所下降,这也是造成 CPI 连 续负增长的因素之一。他预测,CPI 目 前处于负数状

3、态,但下半年月度数值有 可能转正,明年预计出现 2左右的增 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 示,总体来看,CPI 仍在底部徘徊,但 其拐点将很快出现,预计在三季度出现 拐点的可能性较大。 下半年调控基调不会改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6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 2846,金融机构各项人民 币存款余额 377 万亿元,保持快速增 长势头。不少专家认为,与去年四季度 大幅度降息以释放流动性时相比,货币 政策已经展现微调意味。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 研究员蔡志洲认为,从先前效果来看, 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已达到一定力 度,但积极财政

4、政策的力度还应保持下 去。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 示,综合当前形势分析,未来宏观政策 转调的可能性较低,短期内我国依然将 坚定不移地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兼 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则认为,从目前形势-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看,下半年不应再继续加大“保增长”政 策刺激力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逐 步转向结构性政策。他指出,当前不是 不需要进一步增加贷款,而是要把贷款 从主要支持政府的国债项目配套,转向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支持居 民消费结构升级,在支持薄弱环节上下 更多工夫。 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董事总

5、经 理滕泰指出,当前并不是谈论宏观基调 转向的时候。我国经济出现的好转迹象 主要是投资拉动的,对消费和出口增长 并不能盲目乐观。下半年,我国 GDP 增速有望升至 89之间,但增长基 础并不牢固。当务之急是如何推动经济 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不 是所谓“转向”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 勇表示,未来政策取向的关键可以用 “防止滞胀”来概括。目前我国经济企稳-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向好,更多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中 小企业的刺激才能真正让经济进入良性 循环和健康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胀与通缩双 重压力 中国社科院专家齐建国表示,从 目前

6、来看,中国经济既有通货膨胀的压 力,也有通货紧缩的压力。 齐建国说,从世界各个国家的经 验来看,假设经济增长 10,那么通货 膨胀率在 5到 6是很正常的。从上 个世纪 90 年代末,到 2007 年年初,我 国经济都是高增长低通胀,这是比较特 殊的时期。从目前来看,我们既有通货 膨胀的压力,也有通货紧缩的压力,现 在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 的压力在于,大家预期全世界各个国家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为了治理金融 危机,都大量地发行货币,以图拉动需-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求。 齐建国认为,货币发行量过大, 势必对物价的上涨形成一个压力,货币 经济学派就讲了,物价实际上是货币现 象,货币发多了必然引起物价上升。同 时,由于全世界经济都不景气,相对来 讲,生产过剩,供求对比,是一种买方 市场,这又促使物价下降。在未来一个 时期内,如果我国经济迅速好转,那么 通货膨胀压力势必要释放,这个压力是 存在的。但是就中国目前状况来看,我 们的生产供给情况应该说是充足的,除 了少量的能源石油这类产品,由于自然 资源储量有限,价格上升是可能的。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 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 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