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建筑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784096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建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建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建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建筑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建筑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建筑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建筑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柏林犹太博物馆天赋卓越的犹太人犹太人经过科学测试,平均智力商数达到117以上, 远高于其他民族。 犹太人人口虽仅有1600万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 0.25%, 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 诺贝 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 概率是全球平 均水平的108倍。 爱因斯坦,马克思,冯诺依曼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 这人数不多的民族。命运多舛的犹太人公元前,他们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勒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 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在这1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罗马 统治者屠杀了百万犹太人,最后还把余者全部赶出巴勒

2、斯坦土地,使他们流散 到西欧,犹太人逃往西欧后,当地的封建主们非常歧视他们,不许他们占有土 地,只许他们经营商业。不知是历史过错教育了他们,还是生死磨难砥砺了他 们,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历史赋予的机遇,总之,由这一切所构成的历史集合体 ,铸就了犹太人的特质,使得他们聪明起来,坚强起来。他们不仅在困境中顽 强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渐地富有了。公元13至15世纪,欧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当地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 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们,产生了利益冲突,噩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 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大批犹太人被迫流往东欧及美洲各国, 开始了历史上的犹太人第二次逃亡。二战时期,在希特

3、勒的种族灭绝战下,残酷地屠杀了六百万犹太人!柏林犹太博物馆1999年1月,柏林犹太博物馆初次落成开幕,里头空无一物,但是 外面却有好几千人排队等着参观。当大门首度开启,人潮涌入时 ,工人还在进行最后的细部修饰。 第一年,就有三十五万人慕名而来。 一栋纪念历史伤痕的建筑,究竟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柏林犹太博物馆原本只是个小建案,当局想在柏林博物馆旁附设 一个独立的犹太部门,参加比图的建筑师来自世界各地,所 有人都提出类似的想法:一个抚慰人心、吸引人的中性空间。 但身为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李伯斯金无法以中性立场来来看待 这个议题,把焦点仅放在数字和品味上。他引述哲学家阿多诺的 话说,要是谁能以中性立

4、场来看大屠杀,能够且愿意用统计术 语来讨论,那么他就接受了纳粹的立场。 他的设计不但不抚慰人心,还直接把这道伤痕具象化为曲折破碎 的空间,展现在世人眼前。 从空中俯瞰,柏林犹太博物馆就像一道被割裂 的伤疤。 墙上的窗,活像用乱刀劈过的伤痕,诉说着犹 太人千百年来的痛。进入这座建筑的奇异空间之中,有三条线贯穿其中,一条通往以锐 角歪斜组合的展览空间,黑色部分为核心的封闭天井,白色部分 为展览空间。另一条轴线通往室外的霍夫曼公园,由倾斜的不垂 直于地面的方格形平面的混凝土方柱组成。步入其中,由于斜坡 地面及不垂直的空间感觉,使人感到头昏目眩,步履艰难,表现 犹太人走出国境在海外谋生的艰苦历程。每根

5、混凝土排柱顶上种 植一棵树木,表示犹太人生根于国外,充满着新生的希望。第三 条轴线直通神圣塔,是一个高二十多米的黑色烟囱式的空间,进 入之后静立沉思,回忆犹太人过去经历的苦难,最后离塔时沉重 的大门声响令你震惊,以加深你的参观印象和感受。建筑空间光 与声给人造成的深刻怀念之情永难忘怀。反复连续的锐角曲折、 幅宽被强制压缩的长方体建筑,像具有生命一样满腹痛苦表情、 蕴藏着不满和反抗的危机,令人深感不快。整个建筑,可以称得 上是浓缩着生命痛苦和烦恼的稀世作品。在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中 存在三条轴线:屠杀之轴大屠杀塔流亡之轴流亡花园延续之轴博物馆内 部展区延续之轴通往博物馆 内部延续之轴进入这座建筑的奇

6、异 空间之中,有三条线 贯穿其中,一条通往 以锐角歪斜组合的展 览空间,黑色部分为 核心的封闭天井,白 色部分为展览空间。流亡之轴流亡花园流亡花园流亡之轴另一条轴线通往室外 的霍夫曼公园,由倾 斜的不垂直于地面的 方格形平面的混凝土 方柱组成。步入其中 ,由于斜坡地面及不 垂直的空间感觉,使 人感到头昏目眩,步 履艰难,表现犹太人 走出国境在海外谋生 的艰苦历程。每根混 凝土排柱顶上种植一 棵树木,表示犹太人 生根于国外,充满着 新生的希望。我设计了一座花园,植物种在49根柱子上, 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地面倾斜,让参观者有迷 失方向、甚至头晕的感觉。这座花园是要纪念 那些被迫离开柏林的犹太人,我

7、希望提醒参观 者,德国犹太人的毁灭,以及到一个跟自己完 全没有渊源的陌生国度是什么样感觉。 屠杀之轴大屠杀塔大屠杀塔屠杀之轴第三条轴线直通神圣塔 ,是一个高二十多米的 黑色烟囱式的空间,进 入之后静立沉思,回忆 犹太人过去经历的苦难 ,最后离塔时沉重的大 门声响令你震惊,以加 深你的参观印象和感 受。建筑空间光与声给 人造成的深刻怀念之情 永难忘怀。反复连续的 锐角曲折、幅宽被强制 压缩的长方体建筑,像 具有生命一样满腹痛苦 表情、蕴藏着不满和反 抗的危机,令人深感不 快。这栋新建筑最离经叛道的地方是没有前门。参观者 必须先进到柏林博物馆原来的巴洛克建筑,再走进地 面下的三条通道。这两栋建筑物

8、所涵纳的历史,彼此 之间的联系虽然不是一眼可辨,但实则密不可分,而 且留在柏林的根柢永不磨灭。人人都说,这种房子根本盖不起来。李伯斯金心里清楚,他虽然赢 得竞图,但如果就此放手,这栋结构诡异的建筑大概永远沦为纸 上谈兵,不了了之。最后他孤注一掷,放弃洛杉矶盖提美术馆待 遇优渥的职位,举家迁到柏林,决心亲手完成他平生的第一个大 案子。 这一待就是十二年。 这期间,统一后的德国政坛风雨不断,多亏了他那擅长政治的另一 半,才能挺过风风雨雨,顺利完成这项别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 十二年不畏外界质疑,全心投入,连建房子的工人都受到感召。李 伯斯金回忆说,有一天他在工地巡视,切割玻璃的组长走到他身 边,把手

9、搭在他肩上。博物馆用到约一千片玻璃,其中大概除了 五片,所有玻璃的形状都不一样。每一块玻璃都是这位仁兄亲自 切割,花了一整年的时间。 你毁了我的人生!这位切玻璃已经切上瘾 的工人大笑道:这是我做过最棒的工作。再 也没办法回头去做一般的窗户了! 李伯斯金曾说,他总是把这栋建筑想成某种文本,是要去读的。这 就是犹太博物馆最动人之处。 有一天,两名犹太老妇人来参观博物馆。她们生在柏林,侥幸逃 过大屠杀后侨居英国,在伦敦标准晚报特别安排下,她们战后第 一次回到柏林。 李伯斯金陪着她们缓缓走进大屠杀塔。我们 进到里头,一道金属门在我们身后重重关上,毫不留情。当时是 冬天,塔里没有暖气,可以听到塔外对街学校的孩子嬉戏声、菩 提大道上的车水马龙、博物馆里的交谈声。我们就跟战时的德国 犹太人一样,都从正常生活隔了出来。两位老妇人泪如雨下。 这样的情境,我们只能想象。 唯有犹太人懂。 那是他们整个民族独特的集体经验,而李伯斯金以一栋建筑,具 象了如此错综复杂、恐怖莫名的体验。 对他而言,重要的是 ,每一栋建筑都捕捉、表达众人的想法与情感。如果设计得当, 这些看似坚硬、没有生气的结构拥有启发的力量,甚至疗伤的力 量。 这句话无疑为伤痕建筑作了最佳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