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讲堂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68915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大讲堂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糖尿病大讲堂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糖尿病大讲堂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糖尿病大讲堂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糖尿病大讲堂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大讲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大讲堂(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区 李 秀 燕主要内容u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u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u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u糖尿病的管理 u糖尿病的治疗 u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分会年会 2008.11 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 24: 2a1-22调查年份调查年份/ /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兰州会议兰州会议 标准标准WHOWHO 19851985WHOWHO 19851985WHOWHO 19991999WHOWHO 19991999 调查规模调查规模3030万万2121万万4.34.3万万1010万万4 4万万 年龄范围年龄范围全人群全人群25-6425-64岁岁20-7

2、420-74岁岁1818岁岁2020岁岁 患病率患病率0.67%0.67%2.28%2.28%3.12%3.12%城市城市4.5%4.5% 农村农村1.8%1.8%城镇城镇11%11%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特点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 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它类型糖尿 病仅占0.7%。 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什么是糖尿病?7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 以血糖升高为特征 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 、蛋白质代谢紊乱在维持血糖稳定的过程中, 血糖、胰岛素、胰岛

3、素受体等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7页.什么是正常的糖代谢?13胰岛分泌 适量的胰岛素胰岛素将糖 运到相应组织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血糖被利用!血液中的糖 血糖4 肥胖者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家族史: 父母、兄弟姐妹或 其他有血缘关系 40岁以上 曾经有过高血糖 或尿糖阳性者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18页. 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 娩巨大儿的妇女多 食多多 尿尿皮肤干燥皮肤干燥饥饥 饿饿视力下降视力下降疲疲 倦倦临床表现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 (一般管腔直径500微米)(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高血

4、压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可否不治疗?高血糖使全身血管泡在糖水中,就像腌肉一样,糖把血管壁细胞的水分吸出来,血管僵硬,变脆高血糖使脂肪分解加速,导致高血脂,血管以每年34速度阻塞19糖水硬脆正常狭窄更狭窄糖尿病的危害中国T2DM患者各种并发症随病程延长发生率 增高心血管并发症尤为显著Liu Z, et al. 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 2010 Jun 26;8:62年患病率(%)一项调查中国4个主要城市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n=1524)的横断面研究, 平均年龄63.3岁,观察并发症随病程的变化情况GLU/2014/SL06V1 V

5、alid until Apr.2015新指南明确指出:* 如果没有明确的高血糖,标准13应通过重复检测来确定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 糖化血红蛋白A1C6.5或2. FPG126 mg/dl(7.0 mmol/L)。空腹指禁食至少8小时*或3. OGTT 2h PG200 mg/dl(11.1 mmol/L)。或4. 患者有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200 mg/dl(11.1 mmol/L)2014年ADA指南GLU/2014/SL06V1 Valid until Apr.2015正常血糖的概念Shaw JE, et al. Diabetologia 42:1050,1999;Resn

6、ick HE, et al. Diabetes Care 23:176,2000 Barrett-Conner E, et al. Diabetes Care 21:1236,1998;Genuth 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26(11):3160-7. FPG (mmol/L)OGTT 2小时血糖 (mmol/L)7.07.86.1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 IFG糖耐量低减 IGTIGT+IFG血糖正常11.1糖尿病的综合管理包含哪些内容?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等22 糖尿病学分会.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第53页.饮食运动药物监

7、测基本原则n近期目标是控制糖尿病,防止出现急 性代谢并发症。n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 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人体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七大营养 素:1.蛋白质2.脂肪3.碳水化合物4.水5.无机盐6.维生素7.膳食纤维糖尿病的管理:饮食治疗原则脂肪:不超过30%碳水化合物:55%-60%蛋白质:15%-20%细 算 法糖尿病饮食治疗三步曲 第一步: 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 计算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总热量 =标准体重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量第二步: 确定各营养要素的比例 碳水化合物(克) =每天总热量60%4蛋 白 质

8、(克) =每天总热量15%4脂 肪(克) =每天总热量25%9第三步: 合理热量分配 早餐:1/5 1/3中餐:2/5 1/3 晚餐:2/5 1/3粗算法主食(碳水化合物:谷、薯、豆类、水果、含糖多的蔬菜等) 副食品中蔬菜不限量 蛋白质约30-40克注意: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克,其中每日主食 可以提供25-50克的蛋白质 脂肪约40-50克 肥胖患者应严格限制总热量,选用低碳水化合物、低 脂肪、高蛋白饮食,每日主食200-250克,副食中蛋 白质30-60克,脂肪25克。劳动强度主食量 休息者200-250克 轻体力劳动者250-350克 中体力劳动者350-400克 重体力劳动

9、者400-500克运动治疗运动治疗 运动益处 有利于减轻体重;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脂代谢。 运动方式 以有氧运动为宜 要求运动强度不太剧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根据患者的爱好和条件自由选择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 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 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 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 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 腹血糖仍高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新诊断

10、T2DM短期强化后有效维持 细胞功能长达6年2013 ADA Poster 956-P随机化后6年,细胞功能(C肽AUC和C肽/血糖 AUC)保存良好,未随时间显著改变, 两组间无显著差别 研究终点时,两组血糖控制良好58例新诊断T2DM患者,经3个月胰岛素+二甲双胍导入期,随机接受INS或TOT短期强化治疗INS:二甲双胍+胰岛素;TOT: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吡格列酮GLU/2014/SL06V1 Valid until Apr.2015口服降糖药物药物分类作用机制磺脲类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 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促进 周围组织利用,减少胃肠吸收 噻唑烷二酮类

11、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 改善胰岛素敏感型-糖苷酶抑制剂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 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并通过 对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 腹血糖(非SU胰岛素促分泌剂) 格列奈类刺激胰岛素早期分泌胰岛素指南强调应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 的低血糖的预防 老年患者因年龄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尤其是肾清除)和药效学变化( 敏感性增加),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风险也增加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低血糖风险的增加 常规临床实践中,应避免血糖水平低于6 mmol/l HbA1c7%表明低血糖风险高 使用胰岛素和某些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进行低血糖管理计划,包括:血糖监测 老年糖尿患者的低血糖 风险因素:糖尿病病程长

12、使用胰岛素和某些磺脲 类药物治疗多重用药低血糖病史肝、肾功能损害认知功能障碍2013年版IDF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GLU/2014/SL06V1 Valid until Apr.2015新指南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更新: 血糖微调、血压放宽、血脂从严的综合管理检测检测指标标目标值标值 血糖*(mmol/L) 空腹4.4-7.0 非空腹10.0 HbA1c(%)7.0 血压(mmHg)140/80 TC(mmol/L)4.5 HDL-C (mmol/L) 男 性1.0 女 性1.3 TG(mmol/L)1.5 LDL-C (mmol/L) 未合并冠心病2.6 合并冠心病1.8 体重指数(BMI,kg/

13、m2)24.0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 男 性2.5 (22.0mg/g) 女 性3.5 (31.0mg/g) 尿白蛋白排泄率20 g/min(30.0mg/d) 主动有氧运动(分钟/周)150*毛细血管血糖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2013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GLU/2014/SL06V1 Valid until Apr.2015伴随各指南更新糖尿病管理趋势 变化 倡导预防为主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等)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低血糖等)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 血糖、血压、血脂综合干预 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干预 优化血糖管理路径 二甲双胍仍作为一线首选 按图索骥,选择适合患者的降糖方案GLU/2014/SL06V1 Valid until Apr.2015糖尿病可以治愈吗?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不能治愈,但能控制,治疗方案需要不断调整关键在于自我管理1825中国最长寿的糖尿病患者活到103岁,将要打破纪录的人就是你!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