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3—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74974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3—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下3—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下3—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下3—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下3—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下3—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3—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青岛市实验小学 王茜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1的第 1、2 两个红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2、: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课件、厘米尺、学生尺、1 分硬币、身份证、5 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10 厘米、5 厘米 7 毫米、1 分米、4 分米、1 米) 、米尺、高度约为 1 分米的纸杯。学具准备:厘米尺、学生尺、1 分硬币、身份证、3 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10 厘米、5 厘米 7 毫米、1 分米) 、高度约为 1 分米的纸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动画演示情境图的故事情节。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想到:金箍棒边长 1 毫米长和金箍棒变成 1分米长等数学信息。师:听了这个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 毫米有多长?1 分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呈现

3、出甜甜的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测量金箍棒纸条长度埋下伏笔。二、你说我讲1认识毫米(1)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2活动一:师:看,现在金箍棒变到孙悟空的手上了。根据你们的经验能测量出它有多长吗?拿出1 号金箍棒纸条和这把尺子(厘米尺)赶快量量吧。学生能测量出这根金箍棒纸条的长度正好是 10 厘米。课件出示图 1,呈现出学生测量的结果。活动二:师: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变短了,现在有多长?拿出 2 号金箍棒纸条,用这把尺子(厘米尺)你能又快又准量出它有多长吗?课件出示图 2:学生可能出现的测量结果:5 厘米多一点;大约 6 厘米;5.7 厘米。师:5 厘米多,不到 6 厘米,

4、这可不是一个准确的结果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可能想到:这根金箍棒不是整厘米长;5 厘米多,多了多少用这把只有厘米刻度的尺子量不出来。师: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不够一厘米,看来用这把只有厘米的尺子不能准确的量出这张金箍棒纸条到底有多长,那多出来的这一部分到底怎样表示呢?各小组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想法: 在厘米的大格里分小格师:能具体说说分小格是什么意思,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多出来的部分不够 1 大格,在厘米的大格里分小格就可以表示多出来的这部分有多长了。想到用自己的尺子测量师:为什么用你自己的尺子就能准确测量

5、,用老师的这把就不行?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的尺子上有小格。多出来的这部分不够一大格,可以看看它有(图 1)(图 2)3几小格。师:同学们的想法虽然不太一样,但是都想到了小格。王老师的这把尺子也能分出许多小格,你们相信吗?仔细看,看到什么了?教师在实物展台前演示变尺子的过程(如图 3) ,把原来只有“厘米”的尺子,变成有“毫米”的尺子。(2)初步建立毫米概念师:利用投影放大些,我们看的会更清楚(课件出示图 4) ,尺子上 1 小格的长度就是1 毫米。师:你们的尺子也会变,想不想试试?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变尺子的过程。师:看来咱们同学和孙悟空有得一拼了,把这把只有厘米的尺子变得和我们平常用的尺子一模

6、一样了。在尺子上多找几个 1 毫米,指给同位看看。学生在尺子上找 1 毫米,并指给同桌看。师:尺子上 1 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毫米用 mm 表示。老师现在想把 1 毫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教师拿着学生尺,在黑板上画 1 毫米,学生观察发现 1 毫米实在太小了,不容易画出来。师:是啊,1 毫米真的太小了,但在生活中还是随处可见,仔细找一找,看一看你能不能找到 1 毫米。学生能在准备的学具中找到 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课件出示图 5。 (图 5)(图 3)(图 4)4师:这么一量,我们就知道 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身份证的

7、厚度大约是 1 毫米。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1 毫米吧,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 1 分硬币或身份证,两个手指不要动,用另一只手慢慢的把硬币或身份证抽出来,现在你两个指缝之间的长度就是1 毫米了。你感觉到了吗?你想对 1 毫米说点什么?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受 1 毫米,能想到:1 毫米太小了。师:看一看,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学生能从身边找到:尺子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指甲的厚度大约 1 毫米(3)明确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师:我们知道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认真观察尺子,想想厘米和毫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同位互相观察尺子,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

8、的。学生根据课件演示一起数,教师小结并板书:1 厘米=10 毫米。(4)借助毫米准确测量师: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知道了 1 厘米=10 毫米,现在你能准确的测量出这根金箍棒到底有多长了吗?课件出示图 6:学生操作,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师追问:怎么知道是 5 厘米 7 毫米?学生能想到:5 厘米多了 7 个 1 毫米,所以是 5 厘米 7 毫米。师:1 毫米虽然很短,但是在准确测量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两次测量活动,产生认知冲突。一是帮助学生回顾测量的方法,二是发现问题,利用厘米尺不能准

9、确测量,从而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充分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并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借助课件演示,进一步认识尺子以及尺子上的 1 毫米。探究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历测量 5 厘米 7 毫米的过程。学生通过“比一比” 、“画一画” 、 “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系统认识毫米,并初步在头脑中建立起“毫米”的概(图 6)5念。2认识分米(1)认识 1 分米师:大家还记得测量的 1 号金箍棒纸条有多长吗?课件出示图 7:(图 7)学生可能想到:100 毫米;10 厘米;1 分米。师:10 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想到:10 厘米就是 1 分米,1 分米就是 10 厘米

10、。师:对!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用 dm 表示。教师板书:1 分米=10 厘米,并在黑板上画出 1 分米长的线段。师:拿出你的尺子,找出 1 分米,指给同位看看。(2)感受 1 分米师:大家都在尺子上找到 1 分米了,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 分米的长度给老师看看吗?学生比划。师:你们比划的长度是 1 分米吗?请你再用尺子量一量你比划出的长度,然后调整一下。学生用尺子测量、调整。师:大家都认识了 1 分米,看一看、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 1 分米?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的手长大约 1 分米;纸杯的高度大约是 1 分米;铅笔盒的宽度大约是 1 分米引导学生测量,判断出估计

11、的 1 分米长度准不准。(3)利用 1 分米估测师:孙悟空的金箍棒变长了,现在有多长?不用尺子量,你能估测一下吗?学生观察并估测这张金箍棒纸条大约有多长。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的估测结果和方法?学生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手长或桌上的纸杯进行估测,这根金箍棒大约 4 分米。师:我们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愿意来亲自量一量?6学生到黑板前用米尺进行测量,汇报测量结果。师:咱们同学真的很厉害哦!它的长度正好是 4 分米。(4)明确米和分米的关系师:我们知道 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米和分米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你知道这 1 米里面有几个 1 分米吗?(课件出示图 8)(图 8)1分米学生可能会想到:1 米里面

12、有 10 个 1 分米。指名学生在米尺前,带领大家 1 分米 1 分米的数,发现 1 米=10 分米。教师板书:1 米=10 分米【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对 1 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主要分为三步进行:一是在尺子上找 1 分米,知道 1 分米=10 厘米;二是引导学生从周围找找 1 分米,并通过学生尺上的 1 分米进行测量、调整,建立起 1 分米的长度观念;三是利用“分米”概念进行实际估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 1 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估测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估测的能力。3建立长度单位间的联系师: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能给它们排排队吗?想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

13、联系呢?学生可能会想到: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课件演示:1米1分米1厘米1厘米1毫米师小结:如果这条线段长 1 米,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的长度就是 1 分米;把 17分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的长度就是 1 厘米;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的长度就是 1毫米。正像同学们想到的一样,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帮助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自主建构。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清晰的看到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并明确这些相邻的长度单位

14、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形成了对长度单位的系统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自主练习1基本练习:(1)用手势表示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的长度,与同桌交流。(2)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2综合: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3发展练习:先估计图形的边长,再测量。学生尝试完成,交流时说说自己估计的方法。学生能根据 1 厘米的长度进行估计。【设计意图】课件出示生动有趣的小动物画面,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并通过想、算、比等方法

15、,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四、回顾反思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能想到:(1) 认识了毫米和分米,知道了 1 毫米和 1 分米有多长;(2) 知道 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 1 毫米、手长大约 1 分米;8(3) 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4) 会用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进行测量师: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金箍棒也能变得更短,肉眼几乎都看不到,要测量这个长度,就要用到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金箍棒情境贯穿始终,借助金箍棒的长度变化,为长度单位的后续学习埋下了自然而巧妙的伏笔,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