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您服务教育网)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705344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您服务教育网)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您服务教育网)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您服务教育网)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您服务教育网)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您服务教育网)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您服务教育网)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您服务教育网)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 子 两 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入 作者作品 翻译分析 练习孙子兵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 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 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今民与 上同意也。孟子生平v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 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邹(今山东省邹县)人。他曾 受业于子思的门人。v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 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 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 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 。被后世尊为“亚圣”。一是孟母教子的 故事。二是孟子宣传仁 义之道的故事。三是表现孟子蔑 视权贵、刚直不 阿的品德故事。孟子思想v民为贵,社稷次

2、之,君为轻v坚信人性本善v后天教育至关重要v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为真正的 大丈夫v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 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 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 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 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 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 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 ,就可以单独成篇。 v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 学性最强的。因为孟轲的为人,本不像孔子那 样深沉庄重,而是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 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反 映在文章里,就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 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行

3、文坦露,喜笑怒 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文字 通俗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 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 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即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 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v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 帮助说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 的小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 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都成为后世常 见的成语。孟子的散文对后世有十分深 远的影响。它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善于用 文学手段达到实用目的,对于既主张以文载 道,又重视文学的美感,喜欢在说理 中包蕴个人感情的唐宋古文家,成为 绝好的典范。试看韩愈的文章,雄肆 而严整,喜用排比、博喻,与

4、孟文关 系最大。阅读第一节(第一句)思考问题: 解释字词 天时 地利 人和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条件。 有利的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讨论问题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 人和”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这两 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阅读第二节思考问题: 解释加点字词 三里之 城 ,七里之郭 , 环 而 攻 之 而 不胜。 夫 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 不胜 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的内城外城 围连词,前后是承接关系 小城 表转折,但是,却 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者:指“得天时”这种情况。矣:语助词,表肯定。 然而:虽然这样,

5、但是 这 表判断 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 么论据?有何作用?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 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 “天时不如地利” ,强调了“地利” 重要性。 阅读第三节思考问题: 解释加线词 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 利 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 之 ,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 甲,甲衣坚韧锐利 放弃离开 所守之城这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 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 “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讨论a本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 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运用了排比和双

6、重否定句式。从多个 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 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 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 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阅读第四节思考问题:故 曰,域 民不以封 疆 之 界,固国 不以 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 ,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 ,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 不战,战必胜矣。因此,限制疆界 的国防靠 震慑 施行仁政的君主 到极点 内外亲戚通“叛”,背叛 凭归顺,服从 行仁政的君主 或者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

7、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 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 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 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 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 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 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 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

8、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 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地。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 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 则已,战就一定胜利。译文讨论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 的支持和拥护。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 怎样

9、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 证方法?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 证,为什么还要写第四段?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论点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 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 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张(结论)施行“仁政”(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排比论点范围名 ,字 ,邹(现山东邹县)人, 战国时期 家、 家。他是 思 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 以“孔孟”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主张实行“仁政”。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 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以统一天 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 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长 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

10、,论证严密,富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 有很大影响。孟 子孟 子名轲,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县) 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 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 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 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 、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 与弟子著书立说。孟子长于言 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 发展有很大影响。练习:多音字夫ff说降将 曾拂空shushuyujingxingkngkngjingjingzngcngbf夫人、夫妇、车夫表示感叹将来、将军帝王将相、上将说话、说笑说客、说服通假“悦”空

11、旷、天空空地、空格降落投降、招降曾经、曾几何时曾孙拂晓、拂逆通假“弼”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池非不深也 3、兵革非不坚利也 4、委而去之 5、人和 6、域民 7、固国 8、威天下 9、寡助之至 10、亲戚畔之 11、亲戚畔之代词,这(就是 )护城河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衣 委:放弃 去:离开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 使巩固威慑到通“叛”,背叛他,指寡助之君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一座)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只有方圆七里的 外城。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

12、方去,不能靠划定 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 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亲戚畔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何陋之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动词:到、去宾语前置标志,无义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代词:它,指代驴子123456久之,目似瞑语气助词,无义一词 多义时令、气候、政治形势等条件。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天时 地利 人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整篇课

13、文给出作为文段)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 的一项(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 B寡助之至 至: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 D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 不深)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 要)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 就一定胜利)BCD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

14、要条件是“得道”。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画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威天下”这三句)从反面 论证了“人和”的重要CB生 于 忧 患 ,死于安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课文分析 层次:个人国家结论对偶舜发于畎亩之中,

15、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课文分析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排比修辞?(过渡,承上启下)重点记忆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从给从在中在(某方面)通“增”,增加使痛苦vA 苦其心智 苦: vB 曾益其所不能 曾:v“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v全文的中心句是:v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 用课文词语回答)v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 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 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练习:看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过渡,承上启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法家拂士,敌国外患v美国失去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席位,这件事情证明了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不得人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