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土地整治设计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705153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土地整治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土地整治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土地整治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土地整治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土地整治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土地整治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土地整治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 土地整治设计目录v土地整治工程目的及重点v土地整治设计原则v土地整治设计要求v土地整治设计内容1.土地整治工程分类1.1土地整治目的v 开发建设项目在基建施工与生产运行中,应按照“挖填 平衡”的设计原则,减小开挖占用土地以及弃土(石、渣)数量,将需要土地整治的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 (GB50433-2008- 9.1.1 )v 土地整治对被破坏或压占土地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到所期望的可利用。v 开发建设项目中的土地整治主要是对因生产、开发、建设损坏土地进行平整、改造、修复。1.2整治重点v 1.控制水土流失v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v 3.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 1.土

2、地整治工程分类2.2土地整治设计原则v整治土地与蓄水保土相结合v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美化相结 合v土地整治与防洪排水工程相结合v土地整治与水土污染防治相结合2.2土地整治设计原则v2.2.1 整治土地与蓄水保土相结合v 土地整治应与蓄水保土相结合。根据坑凹与弃土(石、沙、渣)场的地形、土壤、降水等立地 条件,按“坡度越小,地块越大”的原则划分土地整治 单元。按照立地条件差异,将坑凹地与弃土(石、沙 、渣)场分别整治成地块大小不等的平地、平缓坡地、水平梯田、窄条梯田或台田。对形成的田面应采 取覆土、田块平整、打畦围堰等蓄水保土措施。 (GB50433-2008- 9.3.1.1)v2.2.

3、2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美化相结合v 土地整治应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土地整治必须确定合理的农林草用地比例。扩大林草面积。 在有条件的地方宜布置农林草各种生态景点,改善 并美化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建设与生态环 境有机融合。土地整治应明确目的,以林草措施为 主、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也可改造成农业用地、 生态用地、公共用地、居民生活用地等,并与周边 生态环境相协调。(GB50433-2008- 9.3.1.2 )2.2土地整治设计原则2.2土地整治设计原则v2.2.3 土地整治与防洪排水工程相结合v 土地整治应与防排水工程相结合。应在坑凹回填物、弃土(石、沙、渣)场地、周边或渣体底部布置

4、防排水工程,与土地整治工程相结合。并应对场地上游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GB50433-2008- 9.3.1.3 )2.2土地整治设计原则 v2.2.4 土地整治与水土污染防治相结合v 土地整治应与治污相结合。应按照国家有关排污标准,对项目排放的流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采取净化处理,然后采取土地整治工程,防止有毒物质毒化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农作物生长。 (GB50433-2008- 9.3.1.4 )2.3土地整治设计要求v2.3.1 可行性研究阶段 v 按照挖填平横、合理存放及合理处置有毒物质 的原则,合理布局拦渣及防洪排水工程,并进行多 方案比较,确定土地整治的总体工程 v 比

5、选确定存放弃土、弃石、弃渣、尾矿、尾沙 等场地及其堆放方式、堆放量、对方高度、稳定坡 度和拦挡防护工程等方案。估测坑凹回填量、物质 组成,比选确定平整、覆土的工艺和程序。估算土 地整治工程量。2.3土地整治设计要求v2.3.2初步设计阶段 v 坑凹回填工程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坑凹回填应利用废弃土,石料或矿渣,回填后坑平渣尽 。 2.坑田回填应根据坑凹容积与废土、弃石体积.合理安排废 土、弃石的倒运路线与倾倒方式.提高回填工效。 3.坑凹回镇后,应讲一步平整地面,表层履土,并修建四 周的防洪排水设施,为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4.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坑凹改建为蓄水池,蓄积降雨,合理 开发利用水资塬

6、。(GB50433-2008- 9.3.2 )2.3土地整治设计要求v2.3.2初步设计阶段v 渣场改造:渣场或排土场、排矸场、尾矿库、贮灰场等面积、高度、坡度、及稳定性等的补充论证分析;排渣整治工艺设计(若主体工程中已有此内容,根据水土保持要求提出合理的意见和措施。)、覆土工艺设计;与土地整治结合的弃渣有毒物质处置措施的确定。2.3土地整治设计要求v2.3.2初步设计阶段v 相关设计:根据土地位置、坡度、质量等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整治后的土地利用方向、方式和模式;农业利用的土壤改良措施设计、林牧业利用的植被配置和营造设计,其他利用方式的相关设计v 坑凹回填v 渣场改造v 改造后的土地利用

7、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1 坑凹回填坑凹两种形成类型:v 剥离坑凹v 塌陷坑凹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1.1 剥离坑凹v 在基建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取土场、取石场、取沙场、路基两侧取土坑、小型浅层露天采场、大型深层露天采场。v 实施程序是回填整平覆土,以形成新的合适坡度,并尽可能覆土。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 2.4.1.1 剥离坑凹回填工程v 回填工程首先考虑弃土、弃渣、弃石,并力求做到“挖填平衡”;v 浅坑回填 一般采用条式分条回填,或任意的工作线回填v 深坑回填 有一定的工艺要求,如大型露天采坑,设计上采用采排结合的方式,终了采坑回填后成为内排土场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

8、.4.1.1 剥离坑凹整平工程 v 平整工程分两步:粗平整和细平整平地和宽缓平地上的坑凹回填后,堆垫高度基本接近 原地面,可进行粗平整;沉降稳定后补填沉陷穴、沉陷裂 缝,并进行细平整。坡地回天之前,在坑凹下坡部位修筑挡拦建筑。采用 分解后退方法,通过粗平整形成平行于等高线的阶式梯田 ,最后进行细平整。(考虑防洪排水)露天采场一般回填后形成高于地面的排土场,整平过 程与外排土或弃渣场基本相同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1.1 剥离坑凹覆土工程v 覆盖物料在土地平整之后,覆土厚度根据土地 利用方向确定:农业用地(80100cm)、林业用地 (5080cm) 、牧业用地(3050cm)v 取土困

9、难地方,可覆盖易风化物如页岩、泥岩、泥页岩v 覆盖物顺序倾倒后形成“堆状地面”,农业用地需 要进一步整平;牧业用地直接采用“堆状地面”种植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1.2 塌陷凹地 v 根据塌陷深度采取整治利用措施:v 一、1m,采取挖深垫高的办法,挖深段可蓄水养鱼、种藕,垫高段进行农业利用。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2 渣场改造v 渣场是指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场所,排土场、贮灰场。渣场改造包括整治和覆土v 对已有渣场,先确定其弃土弃渣是否合理,不和水土保持发的先进行清理v 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渣场,改造前考虑修建挡拦建筑物、防排水工程或其他稳定边坡措施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

10、2 渣场改造平地渣场改造 v 首先根据堆置高度、弃渣容重及弃渣沉降性能 分析稳定性v 一、低于3m:外围修筑拦渣围堰,平整堆渣,覆土v 二、高于3m:根据稳定性分析设计挡土墙,并坐落堆处理,最好修筑阶式水平梯田,覆土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2 渣场改造平地渣场改造v 三、大型平地起堆的排土场,结合采排工艺设计;v 四、降水易产生淋溶污染的尾矿、尾沙赤泥,设计时应严格防止径流外泄和渗漏的措施,毒性较大的额弃渣必须包埋或做其他处理。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2 渣场改造坡地渣场改造 v 沿斜坡和沟岸倾倒形成的坡地渣场:v 根据稳定情况,坡脚修筑挡土墙和护坡工程,坡顶修筑截水天沟,排泄

11、上方来水。v 斜坡面根据坡度大小,选择水平梯田、窄条梯田、水平阶及水平沟等多种整治形式,并修建内部排水系统,然后覆土改造。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2 渣场改造栏渣坝和尾矿(沙)库整治v 栏渣坝内弃土弃渣终止使用后,应平整渣面,覆土改造利用。尾矿库和尾沙库多数函有毒物质,处必须的防渗漏和排水净化等措施外,可根据情况深埋,然后覆土改造利用。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3 土地整治后的利用v 整治后的土地应根据其地理位区位条件、坡度、土地生产力及所在区域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状况等,进行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并提出恢复土地生产力的措施。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3 土地整治后的

12、利用 v 2.4.3.1 土地适宜性评价遵循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 主导因子原则 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互动原则 尽可能恢复为耕地原则 社会、生态和经济综合效益最佳原则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 2.4.3 土地整治后的利用 v 2.4.3.2 整治后的土地利用 整治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经整治后的土地应恢复其生产力,根据整治后土地的位置、坡度、质量等特点确定用途。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恢复为农地、林地、草地、水面和其他用地,但应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经整治形成的平地和缓坡地(15以下),土质较好,有一定水利条件的,可作为农业用地。 整治后地面坡度陡于或等于15或土质较差的,可作为林

13、业和草业用地;乔、灌、草合理配置,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有水塬的坑凹地和常年积水较深、能稳定蓄水的沉陷地,可修成鱼塘、 蓄水池等,进行水面利用和蓄水发展灌溉。蓄水池位置应与地下采矿点保持较远的距离,避免对地下开采作业造成危害。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需要。土地经过专门处理后,可进行其他利用。(GB50433-2008- 9.3.4 )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3 土地整治后的利用 v 2.4.3.3 土地生产力恢复措施整治后的土地往往缺乏表土或覆盖土贫瘠,生产力很低,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v2.4.3 土地整治后的利用 v 2.4.3.3 土地生产力恢复措施一、种植绿肥植物,选择具有根瘤菌或其他固氮 的植物(豆科植物),改良土壤;二、对于覆盖风化物的土地,应采取加速风化的 措施,如用城市污泥、河泥、湖泥、锯末等改良 物质,接种苔藓、地衣促进风化。对于贫瘠土地 ,通过化学分析确定氮、磷、钾比例,施肥。三、ph值过低或过高的土地,可使用化学物料如 黑矾、石膏、石灰等加以改善2.4土地整治设计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