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三10110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705055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三101106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三101106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三101106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三101106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三101106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三1011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长三101106(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逆反心或独立性逆反心或独立性谈谈青春期的自我成青春期的自我成长长(字幕)(字幕) -南平市教育台健康大南平市教育台健康大讲讲堂堂课课程之三程之三 国家心理咨国家心理咨询师询师 吴吴剑剑 2010 年年 11 月月 5 日日开开场场白:白: 各位青少年朋友、各位家长。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父母的希望, 人生的关键,但是,他们的成长烦恼、心灵的困惑也是非常明显的,对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全社会的大事。 南平市电视台教育频道开辟的“健康大讲堂”青少年心理健康系 列节目,已经播出了健康上网、快乐游戏谈青少年网瘾应对一讲 四期节目,受敏感的话题、烦恼的青春谈青春期性心理卫生二讲 二期节目,到广大青少年

2、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今后我们将陆续推出 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节目,希望大家得到有益的帮助和启示。 今天,我们与大家一起继续分享逆反心或独立性谈青春期的 自我成长,本讲分三期。第一部分:什么的逆反心理第一部分:什么的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什么是逆反心理? 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饭来 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所以表现出较强的依 赖性,独立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 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 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 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

3、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 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所谓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 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案例: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 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 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 第八章的内容。这就叫心理的逆反现象。 )一般来说孩子在发育的过程 中会有两个逆反期。 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地 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 可以做了,因为他的身体上独立了,所以跟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就

4、会产生冲突。孩子才刚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等, 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後,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2安排、训斥、惩罚等常会表现出执拗、任性、逆向而行。表现为对 家长说的话总爱反着来,用这种方法强调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是 区分开的。 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这也是我们重点讲课的内容。从心 理发育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但对父母亲来 说,会觉得孩子在对抗自己,本质是“长大了”。 对社会有了基本 的认识,有了基本的思想体系。但在家长的心目中,这种半成熟不 成熟的孩子还实在不能让他们放心,于是就出现一对矛盾,家长 这时的管教在孩子眼里更多的还表现为沿袭过去的方式,所

5、以时 常使他们不由得产生逆反心理。孩子逆反的本质一般不是要跟家 长对着干,只不过是要转变一下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青少 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 “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 “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 的“高明”、 “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案例:小郭已经 是 20 多岁小伙子了,虽然有了工作,但是事事依赖母亲,钱交母 亲管,起床母亲叫,甚至谈恋爱也是要母亲陪同,这些使母亲非常 着急。其实,就是小郭缺少独立性,在青春期他表现明显的逆反心 理,但是他遇到了强势的母亲,母亲终于把他的逆反心理打击下 去了,结果没有想到形成了依赖。

6、) 家长首先应该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能够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去考 虑问题,去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训斥、打骂,不然就会使他们 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 妄为,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这样才能够缓解两辈人 之间的冲突,逆反心理才能得以改善。 “心理断乳心理断乳”期的期的实质实质就是就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 体上讲, “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 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 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为 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

7、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 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 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 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 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让让我我们认识们认识人的独立性人的独立性 每个人相对于其他人,都是独立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 1. 人的肉体是相互独立的、不可替代的。身体的不可侵犯。32. 人的认识、思维、实践是相互独立的、不可替代的。认识是人脑对 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的多样性,每个人的个性、成长环境互 不相同,决定了人与人思想观念的差异。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是

8、非观。对客观现象的理解认识、思维见解 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行为反应也会不同。这是人的独立性的集中 表现。 (提示:有心理学家描述,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结合为目的, 唯一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如果孩子不能离开母 体,那就是难产;如果孩子不能离开母亲怀抱,那就丧失走路功能; 如果孩子不能离开家庭,那就可能没有什么出息。这些简单的道 理,就是动物也知道,我们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以后,却不知道了) 人的独立性表明人自由的一面,人的社会性则表明人不自由的一 面,表明人受他人、社会限制的一面(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 每个人在自己多种社会关系中,承担多种社会责任,同时享受对应权 利。受到多种

9、约束,构成个人完整社会性生活。什么情况容易什么情况容易诱诱出逆反心理呢?出逆反心理呢? 1. 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 神秘色彩极易引起。 2. 企图标新立异。往往表现偏执,标新立异。 (案例:最近有一个中学 生自杀事件,一名女生平时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尤其在头发上喜 欢标新立异,模仿各种明显的发型,常常受到老师批评。受到批评 以后,她不思改变。学校也严格规定学生发型后,老师把该学生请 回家,要求家长严格教育。结果女生的心理素质太差,而自杀,十 分惋惜,是一例为逆反心理而死的典型。 ) 3. 特异生活经历。

10、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 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 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这种在特 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 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 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 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逆反心理是什么原因呢?逆反心理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是主第一是主观观上上 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 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4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

11、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 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 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如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 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 方面发展。 如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 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 成人意识。 如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思维虽然具有独 立性、批判性,但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劝说、 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 “卡”、

12、“压”。 主观从心理学是可以出现:自我价值保护逆反、过度刺激以后的超 限逆反、激发欲望以后的禁果逆反。 第二是客第二是客观观方面方面 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 致逆反心理。 如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 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对孩子过于严厉,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父母限制自由、父母反对花钱、父母反对早恋 比较常见。 (案例:青春期的平等教育,小林是一个来自乡镇的中学生, 过去学习成绩比较好,父亲进城以后,他跟着到城市中学学习,因为 新环境不能适应,小伙伴比较少,心理比较烦恼,学习成绩暂时出现 了下降。父亲加

13、以极其严厉的教育,不是打,就是骂,甚至说他的兴趣 爱好影响了学习,没收了小提琴,烧毁了绘画纸,小林愤怒了,一直那 样愤怒。我去心理咨询时,两个冒着怒火看着父亲,父亲感到孩子危 险了,才请去心理咨询的。 );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如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 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教师一味地强 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 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 如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 出风头、唱反调筝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

14、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 (案例:孩子教训父母的故事,小彭还是 6 年级的小学生,对父母的教 育一直比较顺从,虽然比较简单些,偶然也有一点点郁闷的感觉。他5有一个好伙伴,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常常打游戏,在外玩,父母不能管。 小彭总是按时回家,伙伴鼓动他,不要怕父母,我们是独生子,应该父 母怕我们,不相信就试试。那天晚上,小彭没有回家去了网吧,结果急 得父母到处找,小彭学习了怎么样制服父母的办法,也走上了网瘾的 道路)。 如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 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传统文化教育缺乏。 第三是社会分析第三是

15、社会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的 变迁而引起的,即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日常 生活中家长的这些抱怨说的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现象。一般认为,逆 反心理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 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 态。逆反心理从小就有,人人都有,只是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显得更 为突出。人们感到,这一时期的孩子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难管教,与父 母成人间的对立情绪比任何时候都突出。具体说来,青少年孩子的逆 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 干预;而要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

16、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 求。 (2)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决定。 (3) 对于父母的话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4)对于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不 迷信盲从;而是持批判的态度。一句话,他们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小 孩”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中,独生 子女“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的占 76%,非独生子女占 78%;独生 子女评价自我“独立性较强”的占 63%,非独生子女占 66%。因此,在 许多父母眼里,孩子上小学还好好的,一上初中就变了,特别不听话, 爱和大人斗嘴;你叫他东,他偏要向西;出现“不受教”“不听话”,常与 家长“顶嘴”“对着干”的现象。有时他们对社会、学校、家长所作的正 面宣传嗤之以鼻,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 端怀疑、甚至根本上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父母 的教诲、思想教育及纪律规则消极抵制,甚至蔑视对抗等等。所有这 些表现好像都有违常理,父母等长辈纵有不是也还不是为的孩子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