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峪实习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96351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虎峪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虎峪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虎峪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虎峪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虎峪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虎峪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虎峪实习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 月月 28 日虎峪自然风景区日虎峪自然风景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一、实习地点简介:虎峪自然风景区属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位于昌平西北 9 公里八达岭高速路北侧,面积 90 平方公里。周围有明十三陵、沟崖风景区、老北京微缩景园等景点。虎峪自然风景区分为虎峪沟景区、雀儿涧风景区和百仙神洞三大部分。风景区全长 8500 米,有森林、断壁、深谷、溪水、野花,著名景点有 30 多处。 二、实习目的及任务: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常见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以及构造运动等地质现象,深化理解学习内容。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中去。三、实习工具:罗盘(用于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笔记

2、本 笔 四、实习路线:高于庄组大红峪组团山子组串岭沟组常州沟组(地层所属年代由新到老)五、实习内容:观测点一观测点一1 名称:河流的地质作用2 具体说明:本次实习首先观察了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弯道曲率较大,凹岸有河流阶地(共三级)。凸岸因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宽阔的河漫滩(当地河漫滩平坦,被用作耕地)。弯道处水流流速较快,因此河流的边滩沉积物中的砾石分选磨圆差。观测点二观测点二1 名称: 长城系高于庄组2 区域背景:高于庄组(Gaoyuzhuang Fm):原称“高于庄灰岩” ,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蓟县高于庄,故名。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主要为灰色、黑色白云岩,

3、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底部燧石条带尤多,且呈网状。3 测量数据:走向-2200 倾向- 1250 倾角-3004 岩石观察: 露头上地岩石呈浅灰色,层理发育,部分为灰紫色。 岩石中可见很多平直的裂隙。5 具体说明:通过对代表性岩石露头 (代表性岩石露头就是指能够充分体现当地地质情况的岩层出露在 地表的部分)的观察,判断出岩石为碳酸岩。碳酸岩是指沉积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总称。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类。矿物成分主要为文石、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菱铁矿、菱锰矿。其中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常具有刀砍纹。石灰岩(Limestone)简称灰岩,以方

4、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岩石裂隙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经过压溶作用后充填。 (压溶作用,是沉积岩中一种有流体参与的塑性变形过程。由于压力的作用,沉积岩中的一些颗粒(通常是方解石或石英)在高压应力区发生溶解,通过流体迁移,而在低压应力区沉淀,从而造成塑性变形) 。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岩石因风化作用出现表里颜色不一的现象。同时,可观察到差异风化作用(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地表,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这一现象称为差

5、异风化)造成露头岩石的凹凸不平及颜色差异现象。沉积相是反映一定自然环境特征的沉积体。从沉积物(岩)的岩性、 结构、 构造和古生物等特征可以判断沉积时的环境和作用过程。不同时期,沉积环境不一样,随之形成的沉积岩便会存在由成分引起差异。因此每一时期有相对固定的岩石组合。以地层的岩石特征和岩石类别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群” 、“组” 、 “段”和“层”四级。观测点三观测点三1 名称:长城系大红峪组2 测量数据: 走向-1050倾向- 550倾角-7103 区域背景:大红峪组(Dahongyu Fm):以发育碎屑岩为特色。主要由石英岩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白云岩组成

6、,中部为富钾粗面岩、火山碎屑岩。4 岩石观察:岩石呈灰白色块状,细粒砂状结构,剪解理发育较好。4 具体说明:石英砂岩是碎屑岩中的一种,主要矿物矿物颗粒成分为石英(9730 一 9732) 。变质后可称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类分 4 种:纯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 在过道两侧,山体走向一致。 观测点四观测点四1 测量数据: 层理面:走向-2100倾向- 1200倾角-410节理面:走向-1300倾向- 400倾角-8902 岩石外貌观察:岩石为紫红色,风化面为黄褐色。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岩石露头上节理发育3 具体说明:层理是指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

7、、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 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层理和节理直接没有联系, 层理是地质构造,岩石先天形成的一种层状覆层方式。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指由构造运动将岩体切割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岩块的裂隙系统,但沿断裂面(实际的或潜在的)未发生明显位移。节理可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次生节理(包括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出岩石为石灰岩。在野外,通过肉眼鉴定岩石的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远观岩层的产状,不同岩类产状不同。(1)岩浆岩产状常为:岩基、岩株、岩墙、岩脉、岩床、岩盘等。(2)沉积岩产状常为:

8、层状。(3)变质岩产状常为:带状(沿断裂带、断裂面) 、面状(区域变质) 、环状(沿侵入岩体)其次观察岩石的构造:来辨别是哪一类岩石。不同岩类成因不同则构造不同。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矿物晶体冷凝分异形成,假层理) ;流动构造;气孔、杏仁构造;最为常见。 沉积岩构造:交错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最为常见。 变质岩构造:变余构造(变余层状、波状、杏仁、流纹等)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斑点构造;最为常见。3。 再次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最为醒目的特征之一。观测点五观测点五1 岩石主要形态:绿色层岩层和黑色层岩层相互交错。岩石颗粒细

9、,颜色深,属于基性岩或者中性岩。2 具体说明:岩体中的岩石有岩浆岩中的浅成侵入岩-闪长玢岩和辉绿岩。浅成岩又称半深成岩,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多具细粒、隐晶质及斑状结构。 闪长玢岩 是中性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闪长岩相同。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辉绿岩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深灰、灰黑色。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 常见的深成侵入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常见的浅成侵入岩

10、有辉绿岩、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等。侵入岩与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观测点六观测点六1 名称:团山子组2 具体说明:团山子组中岩石组合以含铁白云岩、粉砂质微晶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灰黄色砂岩和少量绿色粉砂质页岩。其中出现岩浆的混染作用。 混染作用(contamination, hybridization)又称混杂作用。岩浆与围岩接触,吸收部分围岩成分,岩浆被围岩所混染,所以称混染作用。这是不完全的同化作用。当岩浆侵入围岩时,在接触带附近由于温度将较之岩体内部降温快,矿物结晶时间相对较短,形成的矿物颗粒相对较小,因此会在接触带附近的侵入岩中形成粒度相对细的地带,称

11、之为冷凝边。而围岩因受到加温会出现烘烤边。冷凝边和烘烤边是一次活动的2 个产物,一般来讲来,具有冷凝边的岩石形成相对较晚。观测点七观测点七1 名称:石香肠构造2 具体说明: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观测点八观测点八1 名称:波痕和斜层理2 区域背景:常州沟组(Changzhougou Fm):原称长城石英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底部,广泛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1964 年蓟县现场会议改为常州沟组,即在蓟县常州沟命名。为陆相浅海相碎屑沉积

12、;以浅灰、灰白厚层质纯的石英岩为主,底部多为具交错层理的石英砂岩及砾岩,显示其为河流沉积的特点。3 具体说明:岩体上有暗红色斜层理,斜层理上宽下窄,呈向下收敛状,说明岩层未发生倒转。因为在斜层理中,细层撒开一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收敛一端指向岩层的底面。斜层理是由流水形成的,因此由斜层理的走向又可判断水流的方向。如果在海洋中形成,一般会有 2 个方向(进潮方向和退潮方向) ,如果在河流里形成则只有 1 个方向。同时,层理的倾斜方向代表河流的下游方向。观测点的波痕方向总体基本一致,表明岩石的沉积环境很可能是河流。由此可以推测,在中元古代时期,此观测点为大河流域,河流流速较小。波痕是指波浪冲击在岩层面

13、上保留下来的波状形态。常见两种基本类型:流动波痕和浪成波痕。波痕与斜层理密切相关,因不同形状波痕的推移产生不同类型的层理。波痕不仅影响了层理类型,而且也能反映沉积的水动力环境。补充说明补充说明此次实习重点观察到的构造有断层,节理,沉积构造,层面构造(波痕) 。其中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和左行断层(有斜向运动) 。观察到的地层基础关系有整合,角度不整合(当地地段的岩石外观呈现鳞片颗粒定向排列,岩体后期有断层滑动) 。观察到的岩浆岩有以辉绿岩为代表的基性岩和以正长斑岩为代表的中性岩 (外观为肉红色,颗粒可见,斑晶为钾长石) 。岩石的总体产状为岩床。观察到的层理有斜层理,交错层理(反映了水流方向频繁发生变化,多见于河流沉积中)。 从常州沟组到高于庄组,虎峪地区长城系岩石组反映出该地区沉积环境从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陆地环境,因此,该地区的地壳运动特点为逐渐上升。作者: 地质一班王雅婧1001101101指导老师:张维杰(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