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78190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有感 谈谈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教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有幸读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给我感触很深,对于教师来说,由于缺乏专门对心理教育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在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即使学校专门安排的心理教育场地(如心理咨询室) ,但是也由于教师能力等多种因素限制,导致学生缺乏满意感,远远达不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学研究方法问题应该被社会所关注。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篇心理、教

2、育研究与科学方法论,第一章,从研究其性质与地位出发,进行科学研究,必定有其目的。不同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不相同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个目的,即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根据其研究目的、范围的不同,功能和作用也有所区别。其次,概述了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书本的图示,清楚、一目了然,让我们体会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二章描述了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也提出了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三章总结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生态化、跨文化、计算机化特点的融合。读完这篇文章,我感慨良多,如果学校教育多去学一些这样的理论资料作为基础,多去思考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关系,总结他们之间

3、的科学联系,找到合适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桥梁,学校的教育就会少一些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和教育,而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的冲突总是存在着,问题也很多,根据所观,总结如下:一 相当一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1.教师心理亚健康现象存在着研究表明,具有以下人格特征的教师更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不现实的理想和期待,较低的自我价值和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价等。此外,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社会地位有待提高,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等因素导致教师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挫折力的差异也影响,教师若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就容易产生挫折感,造成心理失衡,心理处

4、于亚健康状态,带着这种情绪教学,最终降低教育教学积极性,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2.学生心理亚健康,幸福感缺失中国新闻周刊在相关报道中提到,中国 17 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过长,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透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国家心理卫生所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 72 % 的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 5 .5 个小时,初中生约为 6 小时,课业负担重是中小学生晚睡的主要原因。另有调查统计表明,92 % 的高三学生、74 % 的高一学生、81 % 的初三学生经常晚于 23

5、时睡觉,61 % 的初二学生每周多于 4 天晚于23 时睡觉。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调查又发现,近三成学生表示感到压力“颇大”或“非常大压力”,将要面对高考的学生,超过四成感到压力巨大,而压力的来源,主要来自学业成绩、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前途和仪表等问题。超过八成感到压力的学生更是因压力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容易疲倦、烦躁、紧张、焦虑和担忧等,所有这些,让学生能存留多少“幸福感”?二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的责任、教师的使命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

6、健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目前的中小学生的天生的求知欲望变成了压力和痛苦,使得本来应该有的快乐学习成长经历只能是已知奢望,这是我们教育理念的失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宗旨。1.社会重视和关爱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社会必须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健康,建立校内相应的保健制度,教师工会以及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在组织好每年度的体检之外,还可以为教职员工建立保健档案,为教职员工的健康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强全校运动的意识,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体育锻炼,完善体育器材设备,为教师锻炼身体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出台的各种政策条例应当从

7、关爱教师的角度出发,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2.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做同样的事情他的幸福感会大不相同。中小学生是其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让学生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为这个目标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判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培养刻苦精神,努力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促进心理健康成长;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由轻松地去奋斗,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8、为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学会审美,挖掘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你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的时候,你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良好了。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和提升人的情感,调整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心理不平衡状态,使他们的情绪和理智处于和谐,并能够得到适度的释放,进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抒情畅意和情意交流的功能,能使受教育者在愉悦中获得精神的安慰和舒畅,从而克服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种种孤独感和失落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焦虑和恐慌;审美教育在帮助受教育者调适紧张心理、克服消极情绪的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人精神愉悦和充实,保持着一种适度的

9、亢奋和平和,催人奋进。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审美的时候,有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本身也受益匪浅。在教育学生用审美来舒展心志,体验成功,使他们远离狭隘、任性和粗俗,接近豁达、开朗和高尚,以保持一种幸福状态的时候,教师本身也在幸福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教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有幸读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给我感触很深,对于教师来说,由于缺乏专门对心理教育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在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即使学校专门安排的心理教育场地(如心理咨询室) ,但是也由于教师能力等多种因素限制,导致学生缺乏满意感,

10、远远达不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学研究方法问题应该被社会所关注。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篇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方法论,第一章,从研究其性质与地位出发,进行科学研究,必定有其目的。不同的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不相同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个目的,即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根据其研究目的、范围的不同,功能和作用也有所区别。其次,概述了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书本的图示,清楚、一目了然,让我们体会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二章描述了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也提出了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第三章总结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生态化、跨文化、计算机化特点的融合。读完这篇

11、文章,我感慨良多,如果学校教育多去学一些这样的理论资料作为基础,多去思考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关系,总结他们之间的科学联系,找到合适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桥梁,学校的教育就会少一些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和教育,而在实际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的冲突总是存在着,问题也很多,根据所观,总结如下:一 相当一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1.教师心理亚健康现象存在着研究表明,具有以下人格特征的教师更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不现实的理想和期待,较低的自我价值和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价等。此外,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社会地位有待提高,以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等因素导

12、致教师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挫折力的差异也影响,教师若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斤斤计较,就容易产生挫折感,造成心理失衡,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带着这种情绪教学,最终降低教育教学积极性,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2.学生心理亚健康,幸福感缺失中国新闻周刊在相关报道中提到,中国 17 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 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过长,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透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国家心理卫生所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 72 % 的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 5 .5 个小时,初中生约为 6 小时,课业负担重是

13、中小学生晚睡的主要原因。另有调查统计表明,92 % 的高三学生、74 % 的高一学生、81 % 的初三学生经常晚于 23 时睡觉,61 % 的初二学生每周多于 4 天晚于23 时睡觉。长期睡眠不足而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经常烦躁不安,其中患抑郁症的比例也很高。调查又发现,近三成学生表示感到压力“颇大”或“非常大压力”,将要面对高考的学生,超过四成感到压力巨大,而压力的来源,主要来自学业成绩、与同学及老师的关系、前途和仪表等问题。超过八成感到压力的学生更是因压力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容易疲倦、烦躁、紧张、焦虑和担忧等,所有这些,让学生能存留多少“幸福感”?二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14、问题是社会的责任、教师的使命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目前的中小学生的天生的求知欲望变成了压力和痛苦,使得本来应该有的快乐学习成长经历只能是已知奢望,这是我们教育理念的失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宗旨。1.社会重视和关爱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社会必须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关注教师的健康,建立校内相应的保健制度,教师工会以及有关教育职能部门在组织好每年度的体检之外,还可以为教职员工建立保健档案,为教职员工的健康提供指导和帮助。

15、加强全校运动的意识,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体育锻炼,完善体育器材设备,为教师锻炼身体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出台的各种政策条例应当从关爱教师的角度出发,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2.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做同样的事情他的幸福感会大不相同。中小学生是其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让学生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为这个目标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判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培养刻苦精神,努力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环

16、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促进心理健康成长;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由轻松地去奋斗,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学会审美,挖掘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你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的时候,你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良好了。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和提升人的情感,调整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心理不平衡状态,使他们的情绪和理智处于和谐,并能够得到适度的释放,进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抒情畅意和情意交流的功能,能使受教育者在愉悦中获得精神的安慰和舒畅,从而克服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种种孤独感和失落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焦虑和恐慌;审美教育在帮助受教育者调适紧张心理、克服消极情绪的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人精神愉悦和充实,保持着一种适度的亢奋和平和,催人奋进。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审美的时候,有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本身也受益匪浅。在教育学生用审美来舒展心志,体验成功,使他们远离狭隘、任性和粗俗,接近豁达、开朗和高尚,以保持一种幸福状态的时候,教师本身也在幸福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