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677786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死亡伦理与临终关怀-概念、文化与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室 夏媛媛 掌握脑死亡标准及其道德意义 掌握安乐死的定义、分类及赞成的 伦理依据 掌握临终关怀的含义、特征和医德 要求 熟悉心死概念和脑死概念 熟悉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关系 了解国内外关于脑死亡和安乐死争 论的历史和现状死亡本质与死亡态度 死亡的后果: 一是生物学生命的终止-即死亡是生物学生 命新陈代谢的停止。 二是人类中个体存在的完全结束。总之,死亡的本质是个体自我生命 的终结,是自我意识的消失。死亡本质与死亡态度 死亡与中国文化: 儒家:生则重生,死则安死 道家:生死齐一,死而不亡 佛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法家:定理有存亡 墨家:生

2、者见爱,死则见哀死亡本质与死亡态度 死亡与西方文化: 古希腊:灵魂不朽观 基督教:肉体灵魂相分死亡标准与道德意义 心脏死亡标准:呼吸停止(breath stop)心死亡(heart death)挑战:1、心死人未死2、人死心未死3、现代移植技术案例 1 1985年11月10日,一个星期日的早晨5点41分,美国费 城“飞行”球队的明星守门员Pelle Lindbergh在新泽西州 开车撞到了水泥墙上。他的大脑广泛受创,脊髓也受到 严重损伤。第二天,华盛顿邮报以“飞行队守门员 Pelle Lindbergh被宣布为脑死亡”为标题刊登了一段消 息。同一天纽约时报报道说,Lindbergh“脑已死亡

3、并且恢复无望”。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对这一事情的报道 继续称他“大脑死亡”,然而又说他在生命支持措施下“ 活着”,说他“在死亡的上空盘旋”并且“毫无生还机会” 。另有一条新闻报导说他已经在星期一被宣布为“临床 死亡”。最后,在事故发生并被明确宣布脑死亡之后两 天的星期二的新闻报道中说:“在他家人的请求下”,外 科医生摘除了他的器官以供器官移植。不过,时报 在星期三报道中说:Lindbergh“于昨天下午在历时5个 小时的器官摘除手术结束时死亡”。案例 2 在美国港市奥克兰,有一个名叫玛莎尔的女人为了钱而 闯进了一位双腿均被截肢的残疾老人的家里。这位以前 曾遭过抢劫而早有准备的老人用枪击中了玛莎尔的

4、脑袋 。两天之后,住在奥克兰市Highland中心医院重症监护 病房的玛莎尔被宣布为脑死亡。但28岁的玛莎尔是一个 已经妊娠17周的孕妇。尽管玛莎尔大脑已经死亡,但是 呼吸器维持着她的呼吸,她的心脏还在跳动着。她的亲 友都希望医院尽一切可能使孩子生下来。3个半月之后 ,呼吸器继续将空气通入玛莎尔的肺脏,鼻饲管将营养 送达她的胃里,她的心脏继续跳动着。护士们不断活动 她的肢体以免她的关节强直,不断变换她的姿势以免她 发生褥疮,还经常不断地清洁她的身体。8月3日,通过 剖腹产手术,玛尔莎的胎儿出生了。胎儿稍微早产了一 点,但是健康。死亡标准与道德意义 脑死亡标准: 1968年哈佛标准: 1、无感受

5、性和反应性 2、无自主呼吸和运动 3、脑干反射消失 4、脑电波平坦对上述标准测试在24小时内反复多次,结果 无变化,但需排除体温过低和大量服用中枢神经 抑制剂两种情况。死亡标准与道德意义 有利于关于“人”的标准的确立 有利于对人的生存权利的维护 有利于人体器官移植 有利于医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 利用特利夏沃(Terri Schiavo)已经离开人世,这个无法表达自己意志的 植物人,恐怕比大多数能够强烈地表达自己意志的人更能影响美国的 社会。2005年佛罗里达法院裁决:她丈夫是她法律上的监护人,法院 认定她已经没有康复之希望,法院批准了她丈夫的请求,将喂养她的 食管摘除。她的父母寻求上诉,美国

6、国会连夜开会,通过法案给联邦 法院介入、重新审理的机会,布什也专程从得州飞往华盛顿,签署国 会的法案。但是,这一系列的努力都无济于事。美国联邦各级法院都 表示尊重佛罗里达法院的原初判决,拒绝再受理此案。特利夏沃父母 的法律渠道完全穷尽,只好看着自己女儿“安乐死”。走向死亡,谁说了算“各位先生,我想 问问你们,若我不能批准自己 去死,那我这个躯壳的主人是谁呢?究竟我的生 命是谁拥有呢? ”安 乐 死 (Euthanasia)-这是患上绝症后,一直争取安 乐死合法化的罗得里格 斯太太临终 前的呐喊和抗争。案例1:农药致死的“安乐死” 河南省宁陵县54岁的刘沙波与其妻吴秀云结婚30多年, 感情一直很

7、好。1993年12月吴秀云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病 情不断恶化,使她常常疼痛难忍。吴秀云曾多次求丈夫找 来安眠药,欲安乐而死,但丈夫刘沙波都将妻子说服。 1994年9月8日夜,吴秀云又由于疼痛而在床上翻滚不停, 吴秀云央求丈夫找药来尽早结束痛苦,刘沙波不忍妻子痛 苦欲绝的样子,可又一时找不到安眠药,他就倒了半杯农 药递给妻子,吴秀云将农药全部喝下,在丈夫的怀抱里死 去。吴秀云给子女留下了一封遗书,表示是自己让刘沙波 为自己实施安乐死,并表示这是自己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宁陵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刘沙波已经构成故意杀 人罪,判有期徒刑三年案例2:棉被窒息的“安乐死” 陈莉是苏北淡庄村村民。她于19

8、85年与杜海芝结婚,婚 后感情一直很好,并育有一子。1993年7月,陈莉的丈夫杜 海芝不幸被发现患了肝癌。妻子陈莉到处求医,希望他能 够活下去。然而,虽经积极治疗,但杜海芝的病情越来越 重,已经到了无法治救的晚期。杜海芝多次想自杀,他曾 把菜刀、剪刀藏在枕头下边,也曾企图用腰带上吊自杀, 但都被发现而自杀未成。晚期癌症的疼痛使杜海芝不堪忍 受,他多次请求早点结束这一切,请求早死。1994年1月3 日的晚上,杜海芝不断陷入昏迷,于是陈莉用棉被蒙住了 丈夫杜海芝的头,用布带套着他的脖子,洗衣板抵压着他 的咽喉,不久,杜海芝便死去。1月15日陈莉以故意杀人罪 被公安局逮捕。经审理认为被告陈莉的行为已

9、经构成了故 意杀人罪。但由于死者的疾病不可医治,患者本人也有早 死的请求以及这一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较小,因此,依法 从轻处罚,判被告人陈莉有期徒刑三年对现有安乐死定义的分析 (1)“无痛致死”和“无痛引致快 速死亡”。 缺陷:“无痛”和“快速”都不是安 乐死的定义的必要条件。可有大 量的反例论证。 反例1: 粗心的医生由于疏忽,错把某种肌 肉注射的药物按静脉输入给药,引 起患者“无痛而且快速”的死亡。 反例2:一场意外的车祸导致一个人 “无痛和快速”的死亡。 反例3:“无痛而且快速”的谋杀。 反例4:希特勒的“安乐死”正是利用了这种意 义不明确的定义去使用这个术语。 希特勒的“安乐死”计划从二

10、战前开始筹划,到 1939年9月1日通过了一项法令而全面开始实施 时,就有275,000人在毒气中心被用毒气杀死。 在国家机构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被认为不 能做“有用的”工作,他就被送入毒气室中杀死 。唯有他们的死亡方式才被想到是相对“安逸” 的。结论: “无痛致死”和“无痛快速引致死亡” 只 是说明了安乐死的死亡的方法,却忽 略了在安乐死概念中所包含的更加微 妙的东西(如安乐死的对象及其意愿 ,采取安乐死行动的动机)。安乐死:euthanasiaeu=good,well; thanatos=death 原意是好死, 平静,安宁,无痛的死亡。现代医学伦理学认为:安乐死是患有不治之症 的病人在

11、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处 于极端痛苦之中,在本人和亲属的强烈要求下 ,经医生鉴定和有关部门的认可,用医学的方 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 结生命的全过程。安乐死定义应包括的要素: 1)安乐死的对象; 2)安乐死行动的理由; 3)安乐死对象的意愿; 4)安乐死行动与死亡的关系; 5)安乐死的实施方法。安乐死的对象 一个患者A的死亡属于安乐死,仅当:1. 有充分的当前证据使医生B确信患者A在当 前医学条 件下毫无救治可能,并且正遭受着 难以忍受的痛苦。安乐死行动的理由 一个患者A的死亡属于安乐死,仅当:2. 医生B意在患者A死亡的首要理由是中止 A的实际上的痛苦,安乐死对象的

12、意愿 一个患者A的死亡属于安乐死,仅当:3. 对患者A实施的安乐死须是根据患者A的诚恳 要求而进行的。医生必须确信:患者A作出的 决定是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做出的理性决定 。安乐死行动与死亡的关系 安乐死逻辑上的又一个必要条件应该是:4. 患者A的死亡至少是另外一个人,即医生B的 意图。B的行动与A的死亡有直接因果性关系 。安乐死的实施方法 一个患者A的死亡是安乐死,仅当:5. 除非对选择一种相对更痛苦一点的引起死亡 的手段有压倒一切的理由,引起患者A死亡的 手段是做为尽可能无痛而选择的。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1936年英国成立有许多社会名流参加的自愿安乐 死协会,并几度提议立法,但未获通过。 19

13、74年澳大利亚和南非成立安乐死协会。 1976年以后,丹麦、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相 继成立安乐死协会。美国对是否允许安乐死讨论的赞成人数年份 1947 1973 1983 1997 赞成数 37% 51% 63% 74% 1986年6月23日,王明成的 母亲夏素文因肝硬化晚期腹 胀伴严重腹水,被送往汉中 市传染病医院。 看到母亲痛不欲生的惨状, 王明成和妹妹要求主治医生 蒲连升对其母亲实行安乐死 ,并在处方上签名。 这是中国第一例安乐死案件 安乐死开始走近我们的生活 ,并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2003年1月,王明成因胃癌 复发住进西安交通大学附 属二院。癌细胞在腹腔内 转移扩散,导致肝功能衰

14、竭,肝腹水严重。6月9日 ,王明成向医生递交了一 封请求安乐死的信 。8月3 日去世。安乐死的分类 主动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 自愿安乐死 非自愿安乐死一、反对安乐死的论证 道义论: 违背了“生命神圣”的原则。 违反了医生治病救人的基本义务。 后果论: 阻碍医学的进步。 “滑坡”论证。二、支持安乐死的论证 1. 利他主义论证: 安乐死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 2、安乐死“义务论”: “人类选择死亡是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三、安乐死的伦理学辩护 评价安乐死的伦理学框架 安乐死的伦理学辩护评价安乐死的伦理学框架有利原则( beneficence) 自主原则 ( autonomy ) 公正原则 ( ju

15、stice) 患者利益的原则是安乐死辩护中最为重要 的原则。从患者的最佳利益出发是在安乐 死中人们在道德上唯一应该进行的考虑, 它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理由。 对于自己的最佳利益,患者自己具有无可 争辩的自主权。 从患者利益出发也是公正原则所要求的。震撼美国的 安乐死music哲人云:生就是走向死亡的 过程。安乐死理论承认生命有灿 烂、也有平实和衰败。死亡的尊 严是生命尊严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命的尊严体现在:人人生而平 等,生命有自由、欢乐和价值, 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从人权的角 度说,生命的自由就是每个人所 拥有的生命自主和自决的权利。 无论是否接受安乐死 ,也无论安 乐死立法是否能够合理化,我们 只要永远珍惜生命赋予我们的, 我想就已经够了。对于安乐死,还有很多很多值 得深思,作为未来的医生,这个话 题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大家都 多一份责任心,多从病人角度切 身为他们考虑,这也许就是我们 能做到的最好的事了.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含义: 由社会各层面(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 、宗教人士、志愿人员以至于政府和慈善 团体人士等)组成的机构为濒死患者及其 家属所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 与照护。Hospice Care (安宁照顾) H Hospital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