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650684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33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认识工具要论提示n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n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n在认识过程中,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n真理具有客观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 理的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真理与价值是相 互联系、内在统一的。n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事物、把握真 理和改造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n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认 识工具。关 键 词 n认识 实践 认识过程 非理性因素 真 理 价值 思维方法 什么是认识论n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哲

2、学理论,它研究认 识的性质、前提和基础、认识的过程及其 一般规律、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及其检 验和评价标准、思维的方式方法等等,也 就是研究人类的认识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以及为何可能等问题。n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史 上形形色色的认识论学说。 8.1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n8.1.1 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n认识论中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n即“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和“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的路线。n这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上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 和斗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 唯心主义哲学 认识路线:先验论 n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3、奉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n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主观自生的,人们对世界或“存在”的认识实际上 对自己的感觉和观念的认识 n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客观精神是现实世界的创 造主,世界上的各种具体事物包括人类本身都只 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形式或不真实、不完善的“摹 本”,因而人对世界的认识不过是客观精神自己认 识自己。 唯物主义哲学 认识路线:反映论n反映论的基本观点:n第一,认识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区别于唯心主义先验 论的根本之点。 n第二,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 。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区别于不可知论的 根本之点。 什么是不可知论n不可知

4、论是一种怀疑世界的客观存在和人 类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否定科学认识的 客观可靠性的哲学观点,它是唯心主义认 识论的一个变种。n两者不可知论:彻底的和不彻底的、休谟 与康德共同点 两种反映论的本质区别n旧唯物主义的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 映论:n既不懂得认识活动的社会性和能动性,也 不懂得认识过程中的复杂矛盾。究其原因 ,就在于旧唯物主义没有实践的观点和辩 证的观点,离开实践来孤立地考察认识问 题,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分析认识的过程 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的根本特征n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n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实践的观点 来考察人的认识,说明了人对世界的反映 的社会性和能动性

5、。 n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辩证的观点 来考察人的认识,说明了人对世界的反映 的辩证性。 认识是什么n认识是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 n特征是:n首先,反映具有模写性。n反映的模写性意味着人的认识要受到作为 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的规定,认识的内容 就是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 和规律。n因此,反映的模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 续前n其次,反映具有创造性。 n反映是人对对象信息的接受、分析、选择、运演 、重组、整合和建构的过程。n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还能反映事物 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 而且还能反映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反映 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还能反映现实

6、中并不存在、 按照客观世界的自发发展过程永远也不会出现的 事物。 n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结论n总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人对客 观世界及其事物的能动反映是模写性与创 造性的统一。n看不到反映的模写性,就会陷入否定认识 客观性的唯心主义;n如果把反映完全等同于模写,忽视反映的 创造性,又会重复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的错误。8.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n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n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n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n认识就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n社会

7、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 大动力。续前n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n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到底只能依 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n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通过创 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它还为人的认识及 其发展提供了可能。n物质生产是人类实践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也是人类认识最重要的基础。 续前n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n第一,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 对象,才能使对象诸多隐匿的方面呈现出来 ,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 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第二,人们也只 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 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 中来,形成一定的感觉经验。

8、n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开始的,而直 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续前n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 准。n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人们要 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使自己的认识符 合客观实际、具有真理性。要检验和判定 某种认识是否符合实际,亦即是否具有真 理性,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 也只能是实践。 小结n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 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 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 能的。8.2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n8.2.1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n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辩证的运动 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次能动的飞跃, 这就是由实

9、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1由实践到认识n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表现为由实践到认 识的辩证运动。n所谓由实践到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 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进到理性 认识。由实践到认识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是认识的辩证过程中的第一次能动 的飞跃。感性认识 n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 中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以及作为感觉器官延 伸物的各种观测仪器对外部世界的直接认识n是人们对事物的现象以及现象间的外部联系 的反映n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等特点n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续前n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 性、个别方面的反映,它是感性认识的起 点,从而也是整个认

10、识过程的起点。n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 础上形成的。 n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是人们对 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再现和 重组。 续前n表象已摆脱感觉和知觉的直接性,获得了 一定程度的间接性和概括性,从而为感性 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作出准备。 n两种“表象”理性认识n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 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外部世界的间接认识, 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n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基本 形式。n理性认识其中,概念是理性认识的最基本的 形式,它是

11、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内在本 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续前n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 ,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 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n从逻辑形式上看,判断是从概念发展而来的 ,并表现为概念之间特定形式的联系和结合 。n判断从个别判断经由特殊判断而过渡到普遍 判断,是人类科学认识发展的一般进程。推理n推理是由一个或一些判断过渡到新的判断 的思维活动,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 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n推理能够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已知 领域向未知领域拓展。n此外,理性认识还表现为由概念、判断和 推理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的形成 和建立,标志

12、着主体对客体的理性认识达 到了系统化的水平。 小结n上述表明,作为由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运动 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 间有着质的区别,它们分别属于对于事物 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n但是,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这两种形式 的反映又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n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n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n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或 者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理论)的作用而否 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或者片面夸大感觉 经验的作用而轻视理性认识(理论),都 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使感性认识发展或上升到 理性认识 的条件n其一,必须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不是

13、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的感 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 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n其二,还必须运用理论思维对感性材料进 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这是实现由感性认 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正确途径。 2由认识到实践n由认识到实践即使理性认识又回到实践中 去,是认识的辩证过程中的第二次能动的 飞跃。n这一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n首先,只有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 能使它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 续前n其次,只有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 认识的根本目的。n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n要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就必须由理性认识能动 地飞跃到实践,使理性认识服务于改造世界的实

14、 践活动。n事实上,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与使理性 认识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不过是同一个问题 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属于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 的统一过程。小结n由上可见,认识辩证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 次飞跃更为重要、意义更为重大。n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 ,第二次飞跃解决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 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n这两次飞跃相互区别、各自有所侧重,但它们又 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第一次飞跃是 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 归宿。n由于第二次飞跃包含着第一次飞跃的成果,因而 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大的能动性。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

15、飞跃的条件 n第一,必须正确地处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n第二,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群众是 实践的主体,也是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的飞跃的决定因素。 8.2.2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n“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n作为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这两次 飞跃的辩证综合,是对认识辩证运动全过 程的科学概括,它突出地体现了认识运动 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续前n首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是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n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具体事 物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 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续前n其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也是人们

16、的认识不断地由特殊走向一般、 又由一般走向特殊的辩证运动过程。 n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循 环,也就是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 的反复循环。 续前n最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还是人们的认识无限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n就特定事物而言,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 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如果某一认识 、理论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么, 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算是完成了。 n但是,就过程的推移来说,人们的认识运动 还是没有完成的。 续前n作为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n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认识辩证运动过程 的基本矛盾,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 在实践中得到解决的。认识是主观反映客 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n所谓“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原理的方法论意义n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 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n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主要是 人民群众的实践。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