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论文: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35522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论文: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论文: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论文: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论文: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论文: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论文: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论文: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摘要: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在我们身边呈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需要我们不断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完成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面对历史与社会这一综合性学科,更加要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改变单一依靠教学的局面。本文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入手,以巧妙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挖掘乡土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史书材料、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等课外资源为例,证明课外资源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实现减负提效的目的,本文也提出在运用课外资源时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等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与同仁交流如何扩展课程资源及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提升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效果。关

2、键词:课程资源 课外资源 综合活动 信息技术 乡土文化 教学效果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也称教材。但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资源在我们身边呈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需要我们不断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完成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面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更加要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因为这门学科是“全新的综合课程,面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应运而生” 。如何迎接机遇,战胜挑战,巧用课外资源,对于提升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效果,意义重大。一、开发课外资源,拓展思维空间教材作为课程的第一资源,是我们的

3、必备选择,教材之外的资源,我们称之为“课外资源” 。 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学科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性质。学科特点和性质决定了课外资源的丰富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列举几种课外资源的使用。第一,巧用综合活动,渗透学科教育。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非常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之初就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三年级起必须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多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比如在

4、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时,正巧学校开展“五水共治”活动。团委和少先队带领学生开展了“五水共治我在行动”的主题宣传活动。利用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契机,我让学生根据调查分析我市开展五水共治活动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环境问题的现状入手,进而分析我国水体污染的原因及表现。学生积极投入,在调查中探索我市水体污染的原因,再分析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从而引发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讲大道理,即使天花乱坠,同学也会觉得听多,听腻,滋生冷漠,甚至逆反情绪。让学生自已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这样,学校课堂、家庭课堂、社会课堂有机结合, 历史与社会课和综合实践课有机

5、结合,发挥最佳教育效果。第二,挖掘乡土资源,培养爱国情操。“乡土资源”是指反映特定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表现特定受众文化心理的物质性以及非物质性的内容系列,具体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思想、生产生活经验等。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有利于开展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操。在上九年级上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 我首先展示给学生的就是我市陈望道故居的图片。从夏演的陈望道故居开始,带着学生一起认识陈望道其人,了解陈望道其事,感悟陈望道的情怀。这样的构思和教学,充分利用了乡土文化,以乡土资源为课程资源,

6、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浙江省是文化大省,历史名人众多,如鲁迅、秋瑾、章太炎等等,对于名人的崇拜之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加强历史情感的培养,对历史教学大有好处。厚实的乡土文化为历史与社会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乡土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产生对家乡的认识、热爱,进而升华为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文景观,产生对先贤的崇拜、敬仰,铸就开创进取、勇不畏惧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俗习惯,产生对优良传统的喜爱、认可,逐步养成文明理智、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教育无痕化的最高深境界。第三,善用书香文

7、化,增强历史情怀。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分析。中国是个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非常浓厚、史学传统非常久远的国度。卷帙浩繁的历代史籍,是中国古代史学发达的一个重要表现。但从日常教学及作业训练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于史料的分析能力是很弱的,原因不仅仅是阅读能力低下,我认为更多的是学生只是读到局部历史,缺乏历史感。干巴巴的历史片段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理解历史的意义。如果平时历史教学中我们能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历史书籍,用书香熏陶学生,学生的历史感及学习热情会大大高涨。在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一课时, 我面临承办全市公开课的重担。对于学生不了解的这段历史,如何让学生接受并理解

8、,成为我备课的一大难题。幸运的是我刚巧读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及两部关于阿拉伯历史的书籍:阿拉伯通史 阿拉伯历史与文化。我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这部书推荐给学生,并让他们提出在看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班级里的一部分学生认真阅读了这一著作,有个学生问了我这样的问题:穆罕默德为什么能排在第一位?我对学生的勤学多思表示了鼓励,但我并没有将答案告知他,我推荐了另外两部书。两部史书都对阿拉不帝国的形成及阿拉伯文化传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学生为了搜寻答案,读完了两部史书,当然公开课上就是学生展现读书收获的时候了。学生不仅围绕着一个名人、一种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化来阐述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

9、文化,他们讲的更深远,更有内涵,甚至有的学生还将阿拉伯的祖先“闪米特人”都讲出来,来论证阿拉伯民族面临的严峻自然挑战。在书香中感悟历史是我常用的方法,各种传记、史书甚至小说都是我优秀的、有效的课外资源。上“贞观之治”时我推荐学生阅读一代明君唐太宗 ;上“改革开放”时我推荐学生看邓小平 ;上明朝历史是我推荐学生读明朝那些事儿 ,上“法国大革命”时我推荐基督山伯爵各种类型的书我都推荐学生阅读,学生也从阅读中收获良多,我想不仅有历史常识,更多的应该是情感熏陶。第四,活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成为历史课

10、程的新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必备法宝。利用生动的幻灯片,可以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颜色鲜明的电脑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历史教学软件更可以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万年前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更为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丰富的网络素材、数字图书管等,扩展了学生的视野。高超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历史与社会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发展。在诸暨海亮初中欣赏了一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历史与社会复习课教学的优秀实例。衢州的姚小虎老师利用白板和网络,成功切换手机和电脑内容,现场展示学生的课堂成果,引起与会师生的赞叹。

11、他从“香榧之都”入手,引出诸暨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这一系列自然环境特征都合理利用了 powerpoint,生动形象的地图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诸暨气候特点(见上图),姚老师选择了颜色鲜艳的气温降水图,充分说明香榧成长的自然环境。本节课的高潮是姚老师合理利用无线网络,成功切换手机和电脑的内容。他用手机将学生的作品拍下来,上传到平台,再投影到白板上,学生在学习如何绘制地图的同时,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姚老师用“图说诸暨”作为课堂的主题,“图说”的手段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也应该是课程的优秀资源,如果我们能合理运用,对于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

12、效果。前面提到的几种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是我们普通意义上说的课外资源,基本上属于物化的课程资源,受到普遍认同。课堂上也可以邀请名人讲座,人力课程资源也将逐步走入课堂。作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多的课外资源正被我们开发挖掘,比如各种音像资料、历史地理博物馆、各种遗迹故址、社会公益组织机构等等。这些课外资源一旦被充分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效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都将会带来极大帮助。二、巧用课外资源,深化课程效果课外资源的使用不是“大锅饭” 、 “一窝端” ,不加选择,随便使用。如果对课外资源使用不当,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效率,还会增加师生负担。所以针对课外资源的使用,以下几个问题,还值得我们注意。首先,转变

13、教师观念。传统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特别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新课标提出开发课程资源,就决定了教师的专业需不断发展,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融入自然和社会生活,实现对自然、社会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生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感悟,这是一种心灵的明亮和思维的开启,是认识的飞跃,从根本上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其次,提升教师技能。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将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没有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来开发和利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不仅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

14、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的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以信息技术的使用为例,如果教师的应用能力低下,就无法驾驭高科技产品,更不能发挥这些产品的功能了。白板是现在我市大部分学校都具备的课程资源,里面拥有很多的教学资源,对于历史与社会学科,尤其是地理部分的教学非常有效。转动的地球仪直观形象地向展示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如果充分使用,既节省了教师制作ppt 的时间,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一个优秀的教师,再也不能只靠粉笔和黑板,更

15、多的要不断提高各项技能,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再次,重视轻负高效。课程资源种类多样,各种各样,如果我们都拿来用,不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减负提效才是我们开发、利用课外资源的目的。在利用课外资源的时候,我们合理删减,寻找最合适、最科学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选择中我们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生活实际等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学生的热情来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用纷繁复杂的课外资源,压着学生学习,尤其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如果我们各种辅导资料来充斥课堂,那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肯定难以取得良好的

16、效果。总之,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会扩大教学资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占有的课程资源越多,谁就能够更充分熟练地利用这些资源,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教师在掌握大量教学资源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建立掌握资源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检索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一定能让各种课程资源为历史与社会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1.浙江人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年 8 月出版。2.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2 月出版。4.初中历史与社会案例解读 ,牛学文,浙江教育出版社。5.初中生综合实践活动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年 8 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