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10617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申庄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五年级评价方 案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特制订心理健康校本活动课程评价方案。二、评价原则1、平等性原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做学生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2、尊重性原则。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

2、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不妄加评断。4、参与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决不是一位旁观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完成目标。5、目的性原则。课堂活动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同样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规律。三、评价标准1、目标达成状况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起点和标准,整个评价活动实际上是对教育目标的完成状况作判断。2、效率的高低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例。3、学生接受性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教学

3、不同,在活动中更多地涉及到情感体验或认知内化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性出发设计实施教育活动。四、评价过程明确目标;确定指标;选择方法;确定工具;实施计划;分析资料;做出报告。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特制订心理健康校本活动课程评价方案。二、评价原则1、平等性原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做学生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2、尊重性原则。在课程进

4、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不妄加评断。4、参与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决不是一位旁观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完成目标。5、目的性原则。课堂活动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同样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规律。三、评价标准1、目标达成状况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起点和标准,整个评价活动实际上是对教育目标的

5、完成状况作判断。2、效率的高低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例。3、学生接受性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教学不同,在活动中更多地涉及到情感体验或认知内化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性出发设计实施教育活动。四、评价过程明确目标;确定指标;选择方法;确定工具;实施计划;分析资料;做出报告。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特制订心理健康校本活动课程评价方案。二、评价原则1、平等性原则。要求

6、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做学生的朋友,教师和学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2、尊重性原则。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不妄加评断。4、参与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决不是一位旁观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完成目标。5、目的性原则。课堂活动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年龄特点,在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同样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规律。三、评价标准1、目标达成状况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起点和标准,整个评价活动实际上是对教育目标的完成状况作判断。2、效率的高低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教育效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例。3、学生接受性与其他学科文化知识教学不同,在活动中更多地涉及到情感体验或认知内化的问题,因此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接受性出发设计实施教育活动。四、评价过程明确目标;确定指标;选择方法;确定工具;实施计划;分析资料;做出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