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复习用课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9593684 上传时间:2018-07-3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复习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与朱元思书复习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与朱元思书复习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与朱元思书复习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与朱元思书复习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复习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复习用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 吴均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 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 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翻译课文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烟雾都消散干净,天与山颜色相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船)随着江流飘荡,(我)任凭它漂到哪里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

2、天下独一无二分析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个总写 ,第二段写水,是第一个分写;第三段写山,是第二个分写。全文的结构形式是: 总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以内能看到水底(夸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鱼细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急湍甚箭 急流比箭还快(夸张)猛浪若奔 汹涌的波涛像马一样飞奔(比喻)分析 第二段写“异水” 写出了水的( )的特 点清、急、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两岸的高山上,都长满了阴森森的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这些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互相比高比远(拟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它们)直指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泉水冲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响好

3、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和猿长久不停地叫(互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这些高峰就会平息自己的内心比喻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林在上面遮盖着,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看见太阳分析 第三段写“奇山” 写出了山的( ) 的特点高、 险(峻;峭;陡) 文言词语1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缺”缺口)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从, 介词)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副词) 2、沿

4、溯阻绝 (断,动词) 绝巘多生怪柏 (极,最,形容词)文言词语3词类活用 1、乘奔御风 (这里指飞奔的马,动词用作名词) 2、良多趣味 (真,实在,形容词用做副词) 3、空谷传响 (在空荡的山谷,名词用作状语)文言词语4其他 1、不见曦月 2、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 4、或王命急宣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素湍绿潭 7、霜旦 8、属引凄异阳光,这里指太阳上逆流而上有时即使急流的水下霜的早晨接连不断。属zh连接;引,延长句子翻译1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 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子翻译2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 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 片清凉和寂静。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 凄凉。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 才消失。文章评价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文章评价 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1、抓住特征写景 2

6、、运用一定的顺序写景 3、调动多种感官 4、运用多种修辞精要练习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 有什么表达效果?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精要练习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 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 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精要练习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随着 B负势竞上:凭依 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 晚 D “昏”是“昏暗”的意思 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精要练习 下面

7、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 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B 精要练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 欲忘反 。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这些高峰就会 平息自己的内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 美的

8、山谷,就会流连忘返。乘船随着江流飘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 赏景物。 精要练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惊涛骇浪势若奔 马。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 ,毫无障碍。 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 奇山异水,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精要练习 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云的动态的几个四 字短语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精要练习 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 是南朝的吴均。 B.由【甲】文中“有时朝

9、发白帝,暮到江陵”可 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 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 】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 勃生机。 D.【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 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B精要练习 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 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 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 峡的美,

10、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精要练习 横柯上蔽 窥谷忘反 猿则百叫无绝 负势 竞上 猛浪若奔 凭借或依靠 平息或停止 顺、随 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负势竞上 望峰息心 从流飘荡 遮蔽(遮住,遮掩) 通 (同)“返”,返回 停止 向上 飞奔的马 精要练习 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 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 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 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 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

11、映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留恋和向往之情。精要练习 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精要练习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 清、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 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急 高 险(峻;峭 ;陡) 精要练习“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 窥谷忘反。 ”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含 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 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精要练习 比较三峡、与朱元思书两篇短文 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 、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 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 的生机勃勃。 (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 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